天天看点

战国七雄中唯独燕国没有进行变法?错,只有燕国的变法独辟蹊径

禅让源自于悠远的尧舜禹的传说,也许仅是出于后世儒家理想化的描摹而已;真正将这美丽的神话付诸实践的是战国时期的燕王哙,他才是历史上首次将自己的国家拱手让给别人的第一个君王。

仅此一点,就可以让燕王哙名留青史。我想这也是燕王哙让国的初衷之一。

战国七雄中唯独燕国没有进行变法?错,只有燕国的变法独辟蹊径

在燕国漫长的八百年国祚传承中,燕王哙之前的君主,在历史的长河中早已湮灭无闻,在后人的眼中寂寂无名,唯有燕王哙的卓立独行,让千年之后的我们还时常提起,慨叹、惊诧、击节赞赏、喷沫痛骂~~

燕王哙是不是蠢啊?据史料记载,燕王哙可不是一位愚暗之君。

燕王哙当政之时,不近女色之亲、不好长夜之饮,不睹糜绚之舞、不喜丝竹之声、不大起楼台馆舍,不湎溺于游弋田猎,而是艰苦节俭、忧国忧民、勤于政事,甚至亲自操起耒耜耕田种地,这样的君主说他是愚君真是罔顾事实。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这个变革包涵范围之广渗入腠理之深往往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它涉及法律制度风俗文化思想观念等方方面面。

就以政治制度而言,变化不可谓不大。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在公侯以下一般都是卿执政,卿不但文武不分而且世代沿袭。

战国七雄中唯独燕国没有进行变法?错,只有燕国的变法独辟蹊径

可是到了战国时代就已发生了明显变化,各诸侯国相继设立了相和将,相为文官之首,将为武官之首,不但文武分治,而且不论将还是相,都由国君任免,不可世袭,且有一定任期。

既然官员制度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那么君主的传承延续难道就能一成不变?既然禅让,让贤,古已有之,这个时候把它拿来传承出新又有何不可?

所以战国时期兴起的禅让之风(不止燕王哙,赵武灵王、宋王偃也都进行了禅让;秦孝公、魏惠王都表示过想禅让)不能仅仅看作是对尧舜的简单模仿,而是对历来世袭君主继承制度的一种大胆打破、尝试与探索,不能武断地概论为沽名钓誉之作秀。

很显然,燕王哙的让国是自发自主自愿的。他把国君之位让给相国之子,因为他觉得之子具有治国之才,不但办事利索果断,而且善于统率臣下。

当有人提出虽然他将国君之位让于之子,但官员任免权还没让渡时,他立即将三百石以上官员的印绶收起来全部交给了之子。如此可以看出他完全出自自愿地让位,而不是假惺惺作态。

之子接管政权三年,并未发生什么异常之事,可见所让之人也非不得人心。燕王哙算是选择了一位贤人。

只是由于太子姬平不服,一直筹划夺权,才引发了三年之后的全国大乱。这可以看作是贵族势力的反动。

燕王哙打算通过禅让而革新政治,以太子平为首的旧贵族不理解,像秦国贵族反对商鞅变法、赵国贵戚抵制胡服骑射一模一样。

燕王哙、包括当政的之子,在这方面所做工作应该说有所欠缺,没有把思想工作、安抚工作、后续工作做通做好。

如果仅以让国失败的结果来批判次此禅国的举动则是有欠公允的。

太子平蓄谋夺权,和将军市被率军攻打王宫,当时的老百姓一度支持之子而反抗太子平,可见人心之所向。

战国七雄中唯独燕国没有进行变法?错,只有燕国的变法独辟蹊径

太子平又勾结齐军进攻本国,导致事态升级。而齐国只是想趁乱攻伐燕国,捞取自己的好处。

在齐国大军的插手下,之子力不能敌,被齐军打败活捉处死。燕王哙自杀。

最终这一惊世骇俗的禅国政治变革被极其顽固强大的各方面旧势力扼杀于摇篮之中,不能不说是战国时代大变革洪流的一项损失。

君主代代世袭难道就天经地义、永远正确?要知道以前的卿大夫也是代代世袭的,到战国时却大部分被任命制所取代。卿大夫权力交接的制度可以变革,为什么君主的权力交割不可以变化呢?

所以,我认为燕王哙的禅让举动,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是值得我们肯定的,他对君主世袭制度提出了挑战,是独辟蹊径,是探索和创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