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明的朝堂(六)错误的方法让万历被文官一步步的逼入深宫

上接前文:大明的朝堂(五)高拱和张居正将内阁带到了巅峰

万历十年,张居正病逝,但是万历皇帝还是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张居正的气息。朝廷里充斥着张居正的人,政策的执行也是按照张居正制定的成例,整个皇朝仍然依照着张居正时代的惯性在运行。

大明的朝堂(六)错误的方法让万历被文官一步步的逼入深宫

明神宗 朱翊钧 年号万历

不论万历皇帝是否喜欢张居正和他的改革,他的当务之急是接手没有了张居正的朝堂。万历可以像他的父亲一样,指派他人代替张居正然后通过他控制内阁,进而控制朝廷。也可以像他爷爷一样让文官们在自己掌心里互斗。

但是万历更希望自己直接走上前台,直面皇朝的一切,带领大明重新走向巅峰。为此他决定先剔除张居正的影响,方法是现成的,效法洪武对付丞相之举,拿张居正开刀。

起初很顺利,利用张四维很快就将张居正、冯保搞臭,并将他们的党羽一网打尽。万历并没有明白为什么这么顺利,并不是他像洪武一样对文官们具有压倒性的优势。而是文官集团要利用这个机会从内阁拿回被夺去的权力。

此时的万历很勤奋,他上朝、开经筳、批阅奏疏、主持祭祀,甚至顶着烈日徒步走到天坛去祈雨。但是他很快就发现,朝廷的文官们并不像他希望的那样以天下大治为目标。反而热衷于互相斗争,他们并不关心朝廷如何,关心的只是自己那一党或团体的利益。

大明的朝堂(六)错误的方法让万历被文官一步步的逼入深宫

经筳 皇帝和文臣学习治国精神的课堂

而此时的内阁呢?对于皇帝来说,万历不希望再出个张居正,所以他们只能谨小慎微,不敢培植势力。这导致阁臣在与外朝文官的斗争中势单力薄,没什么胜算,又重新回到了皇帝和文官集团之间的缝隙中。

对上得服从于皇帝,对下又斗不过文官集团,那么皇帝和文官集团出现矛盾之后怎么办?内阁的阁臣就只能和稀泥,两边不得罪。实际还是把皇帝独自一人放在文官集团的对立面,皇帝也不会有什么胜算。

两千年来文官们一直劝谏皇帝们远离“小人”,各种典故、史籍中关于“小人”祸害皇朝的事例也是数不胜数。那么为什么皇帝们就是喜欢亲近这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小人”呢?

如果说是“小人”们善于阿谀奉承让人开心,那么皇帝养些伶人丑角不是一样可以达到效果吗?真正的原因是,只需要分润一些利益,这些小人们就愿意背叛并帮助皇帝们压制文官集团。所以单纯从皇帝维护自身权力的角度来说,“小人”是皇帝的必需品。

但是张居正十年的苦心教育,收获了丰硕的成果,万历是对“小人”敬而远之了。但是代价却是他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明明手握天授权力,却无法有效使用。

大明的朝堂(六)错误的方法让万历被文官一步步的逼入深宫

申时行 也被后人戏称为大明第一官僚

万历曾经和首辅申时行谈论过以文驭武的弊端,他指出:

近是督抚等官,平日把将官轻贱凌虐,牵制掣肘,不得展布。有事却才用他。且如各边但有些功劳。督抚官有升有赏,都认做自己的功, 及至失事,便推与将官,及些小武官,虚文搪塞。

万历当然不是为了和申时行闲聊随便找话题,他是希望内阁能协助他改革问题重重的军制。然而申时行却因各种现实的顾虑,只能以“文武将吏,各有职掌,功罪须要核实”来和稀泥。

没有内阁以及文官集团的支持,皇帝又能如何呢?这就是万历作为皇帝的痛苦,当他想成为一个好皇帝时,他发现他作为皇帝却并不能解决皇朝的问题,甚至于连去尝试解决问题都不行。

不少人认为作为皇帝只要态度坚决、霸气就没有不能做的,如朱元璋、朱棣云云。这未免有些想当然了,不是给你个传国玉玺你就能成为真正的皇帝。万历就算是强行下旨,没有内阁以及文官集团的支持,别的不说他如何处理下面的人阳奉阴违呢?历史中被臣下们不了了之的圣旨数不胜数。

言官们将内阁和皇帝一通骂之后,顾宪成、王德新却上奏要求万历维护科道言官,就算他们弹劾的事儿子虚乌有也不应该给他们定罪,并且希望皇帝不要偏袒内阁阁臣。这都欺负到头上了,申时行也只是票拟罚俸,后来在万历的强烈要求下才改为降职外调。

除了极少数人,大多数人在一盆接一盆的冷水浇淋下,都会慢慢地失去热情。万历皇帝就是大多数人中的一个。皇帝懈怠了,文官集团却不打算放过皇帝。他们开始直接攻击皇帝本人。

万历十七年,大明皇朝最有名的奏疏《酒色财气四箴疏》诞生。有名不是因为内容有道理,而是因为极其的荒诞。通篇没有任何证据,仅仅凭借捕风捉影的诛心之论就对皇帝进行了谩骂和攻击。

这不光是对皇帝本人对于其代表的大明皇朝来说也是天大的侮辱。然后内阁却不愿意得罪文官们,不想处置。申时行建议万历将奏疏留中(就是不理会),万历咽不下气,不同意,最终内阁也没有完全支持皇帝,只是以雒于仁身体有病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让他去职返乡。

此次事件给年轻的皇帝造成了沉重的打击,文官与皇帝彼此都在对方心里丧失了被尊重资格。进而激发了更加严重的冲突。

万历九年的时候,万历一时兴起临幸了一个宫女,结果万历十年皇长子朱常洛诞生。可惜的是万历并不喜欢这对母子。万历十四年,万历宠幸的郑氏生下皇三子朱常洵(实际排行第二,因为皇二子已夭折)。文官员们觉得嗅到了不寻常的味道,于是旷日持久的争国本展开了。

这次争国本目的就是争夺朝廷的话语权。文官们希望利用这次机会彻底压制住皇帝,让他老老实实做垂衣拱手的菩萨,万历希望利用这次机会打压文官集团,重新掌控住皇朝的权力。

大明的朝堂(六)错误的方法让万历被文官一步步的逼入深宫

皇明祖训 朱元璋主持编撰 可理解为明朝的宪法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立太子他们根本不用争。《皇明祖训》上写得非常清楚,“立嫡立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世宗就是这么外藩继位了,当时整个皇朝一点争议也没有。

如果万历只是想立朱常洵为太子也非常简单,他只需要让郑贵妃做皇后就行了。郑贵妃一旦成了皇后,朱常洵就是嫡子,万历现有儿子中的第一继承人。(需要说明一点是,这种情况下不能称其为嫡长子,因为嫡长子讲究原配)

废后另立的事情对明朝来说一点也不陌生。宣宗废胡皇后,另立孙氏;代宗废汪皇后;宪宗废吴皇后,另立王氏;世宗废张皇后,另立方氏。

至于废后的理由,胡皇后就是因无子在宣德的暗示下被迫上表自废;吴皇后被成化让太监给编织了个罪名(说她入宫是因为其父行贿太监);而张皇后,嘉靖甚至都没有给出具体的理由。所以万历如果想自己的皇后王氏让位子,难度很大么?

说明:李太后(万历生母)可能是同情自己的儿媳,但是如果皇帝态度坚决,两难之下李太后无论是从政治上还是从亲情上必然偏向自己的儿子。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万历有更方便、更温和、更有理的方式让朱常洵成为太子。他之所以挑这个不是很在理的方式跟文官斗,目的就是借这事情树立权威,扩张自己的权力。

但是万历低估了文官集团的实力,他也高估了内阁的实力。首辅申时行虽然在这个事情上偏向万历,但是他并不敢公开反对文官。只是偷偷劝说皇帝如果真的下定决心,就不要怕文官们反对,坚持下去必然能成(笔者觉得这就是在和稀泥,内阁都不敢站出来支持,凭什么成)。

好巧不巧,申时行的这个密揭被有心人(礼科给事中罗大纮)故意公开了。朝中文官愤怒于阁臣居然跟皇帝密谋,对内阁展开了猛烈的攻击,首辅申时行和次辅许国被迫辞职。

此后其他阁臣再也不敢跟皇帝保持一致,彻底倒向了文官那一边。势单力薄的万历并不想放弃,他尝试着把王锡爵召回内阁。王锡爵意识到万历在这场斗争中已经无法取胜,他希望万历赶紧抽身,不然以后后悔就晚了。

他建议万历让皇长子认皇后为母,这样就是嫡长子或者先将三个皇子同时封王并出阁读书(在明代出阁读书就意味着承认太子地位)。王锡爵是希望万历能比较体面的抽身,因为万历拖着不立皇长子的理由是他不是嫡子、母亲身份太低微。

但是内阁的票拟招来了群臣反对,痛斥王锡爵和稀泥,面对强大的压力王锡爵被迫收回票拟。万历此时仍未屈服,他对王锡爵说的话实际也透露了这场君臣斗争的真实目的。

朕为人君,耻为臣下挟制。若自认错,置朕何地?

申时行和王锡爵为什么抵抗不了文官们的攻击,不是他们能力不行,而是他们的势力太弱。他们的势力为什么弱,原因不就在万历自己的选择上么?如果是之前,无论是嘉靖还是隆庆,异或是亲政之前的万历,这事儿文官们能掀起什么浪出来不成?

有不少人觉得万历比较懦弱,像朱元璋、朱棣那样拿起钢刀不就行了么?不是万历懦弱不敢,是他心里很清楚文官们手里也有钢刀,比他的要大要长。

大明到了这个时候文官们已经控制了几乎全部明军,原本临时任命的统帅巡抚已经变成常职。而巡抚系统是隶属于都察院的,明代的巡抚们要么是都察院直接派出,要么就是给他加御史衔。言官集团的实际权势远超大多数人的想象。

最终看不到成功希望的万历,还是低下了他的头颅,万历二十九年册封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值得注意的是万历专门派人向早已致仕归乡的申时行、王锡爵致谢,感谢他们在立储上做出的贡献。

大明的朝堂(六)错误的方法让万历被文官一步步的逼入深宫

册立太子的绘画

虽然这二位由于各种原因,并未对万历做出多大的支持,但是对于孤家寡人来说,一点点的支持也是莫大的安慰。

失败后的万历,不甘心“政由宁氏,祭则寡人”。如同宪宗一样,选择了非暴力不合作,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他不再出席朝会、接见外官,取消了经筳,朝廷的奏疏基本都是通过内阁处理,只在朝廷出现重大事项时才出来主持局势。

说明:万历虽然长达二十年不上朝,但实际上并没有荒废政务。首先到他这个时期明朝的政务根本就不是在朝会上处理,甚至可以说政务就不需要皇帝插手(内阁票拟、司礼监披红)。万历不置官补缺是事实,不过主要是针对言官。由于言官掌握着控制地方大权的巡抚系统,所以万历此举确实让朝廷对地方的管理变弱。但是这对于平民来说却不见得就是坏事。

文官的目的算是达到了,皇帝虽然不做菩萨,但是好歹垂衣拱手安居于后了。那么朝廷是否就此宁静了呢?他们都是闲不住的人,很快就掀起了更大的风波。万历的孙子也用事实证明了,不是文官们太厉害,是他爷爷的方法不对或者说水平不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