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玄武门之变,为何元吉三箭没射中李世民,李世民一箭射杀建成?

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太极宫的北宫门,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为何元吉三箭没射中李世民,李世民一箭射杀建成?

这场以李世民为首的军功勋贵集团,为与李建成和李元吉为首的“东宫派系”争夺权力,而主动发起的军事政变中,李世民集团大获全胜。不仅杀掉了建成和元吉,更迫使李渊退位,帮助李世民成功登上皇位。不过,在这场政变中有一处细节十分耐人寻味,就是李世民与李建成、李元吉三人的正面交锋,在这次交锋中,李元吉三箭不中李世民,但李世民却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世民从而呼之,元吉张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杀之。”)

要知道,李元吉可是有“神射手”的称号,但为何在这紧要关头,表现得如此差强人意呢?而李世民又是如何能做到一箭正中李建成的呢?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或许有很多原因。

玄武门之变,为何元吉三箭没射中李世民,李世民一箭射杀建成?

首先,就是当时的情况让李元吉心慌意乱,丧失了往日的骑射的精准。当时的玄武门守将常何,属于太子李建成派系的一员。所以,建成和元吉并没有加强自身的防护,只有他们两人骑马进入玄武门,与“以勇士九人自卫”的李世民形成鲜明对比。当李世民和其部下突然发难之际,建成和元吉的反应只能是“遽反走”。在逃跑的过程中,虽然“元吉张弓射世民”,但是由于心理紧张,根本无法射中李世民。据部分史料记载,当时李元吉连弓弦都没拉满,这样射出去的箭,能击中李世民才怪。而且,李元吉是在逃跑过程中射箭的,无形中加大了难度,想要射中李世民是难上加难。

玄武门之变,为何元吉三箭没射中李世民,李世民一箭射杀建成?

其次,就是元吉所谓的“神射手”称号,不过是大家对他的恭维。虽然,李元吉自称“不可一日不猎”,而且在打猎时收获颇丰。但是,这其中有多少是李元吉自己的“猎物”,又有多少,是手下人为了讨好李元吉而将“战果”记在他身上的呢?更何况,打猎与打仗原本就是两个概念。即便是再凶猛的野兽,在面对围猎之人时,也只能以东奔西逃或者以血肉之躯来抗衡弓弩,毫无还手之力。但是,战场之上将官,不仅有盔甲的防护,更有人在周边进行护卫。所以,经常打猎的李元吉,在这个以命相搏的杀戮场所,他的骑射技艺完全失去了效果。尤其是面对防护严密的李世民,元吉找不到其甲胄的弱点,所以结果只能是“再三不彀”。

玄武门之变,为何元吉三箭没射中李世民,李世民一箭射杀建成?

最后,一个原因,李元吉射李世民不过是为了抹黑他而杜撰的罪名。李元吉射李世民的记载是在《旧唐书·隐太子李建成传》中,而《太宗本纪》和《李元吉传》中都没有记载,这是不是很奇怪?而且,在《尉迟敬德传》中有这样一个细节的描述“敬德领七十骑蹑踵继至,元吉走马东奔,左右射之坠马”,也就是说在尉迟敬德带着70多人追击李元吉时,元吉只是逃跑,根本没有用弓箭进行反击。更奇怪的是,当元吉中箭坠马之后,发现“太宗所乘马又逸于林下,横被所繣”,“元吉遂来夺弓,垂欲相扼”。也就是说,元吉根本没有携带任何武器,才不得不去夺弓,想用弓弦勒死李世民。虽说,这段描述是说的建成死后的事情,那么李元吉为何要抛弃武器呢?所以,当时的元吉很可能没有携带任何武器。

玄武门之变,为何元吉三箭没射中李世民,李世民一箭射杀建成?

如果说李元吉三箭不中李世民有着各种原因,那么李世民一箭就能射中李建成则原因则要简单得多。首先,就是李世民擅长骑射。李世民在18岁的时候,就与李渊一同驻守太原,并组建了5000人的骑兵。在历次作战中,李世民都是身先士卒,依靠骑兵的冲击力和弓箭,打垮了各种武装势力,所以射箭极为精准。其次,就是李世民必须除掉建成,如果建成不死,那么他发动的玄武门之变就是彻底失败。所以,李世民才会一击命中。

由此看来,李元吉是否“再三不彀”是一个谜团,而李世民能够射杀建成,除了证明其骑射技艺精湛之外,也可以看出他对建成有多么痛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