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武则天一生造了18个字,其中17个已被废除,留下一个字却无人敢用

武则天一生造了18个字,其中17个已被废除,留下一个字却无人敢用

所谓“黄帝创业垂千古,仓圣造字鬼神惊”,提起造字,相信许多人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仓颉,古往今来,这位“造字圣人”的地位绝对无可撼动。

然而,在我国汉字已成体系的盛唐时期,也出现了一位爱造字的人,

且她所造的字,都蕴含着一种女子可以与男子齐平的观念

,这个人就是一代女皇武则天。她一生造了18个字,但是17个已经被废除了,留下一个字却无人敢用。

武则天一生造了18个字,其中17个已被废除,留下一个字却无人敢用

武则天为什么要造字?

作为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文字出现的意义是重大的,

它可以使人摆脱愚昧懵懂,既促进交流,又使社会群体的记忆呈现飞跃性增长

。武则天显然也正是看到了文字的重要性,所以在即位之后,想要平息世人对女帝的偏见与非议,选择从文字入手,实现革新。

事实上,在此之前,武则天也在诸多方面进行了尝试,但无论是恩威并施还是狠戾杀伐,都无法改变不了朝臣内心的执着。毕竟

千余年来,男尊女卑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更改

。思前想后,武则天终于决定从思想下手,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

武则天一生造了18个字,其中17个已被废除,留下一个字却无人敢用

为此,一方面,武则天利用“河图洛书”的传说并推崇佛教,宣扬天命。另一方面则采取了一些维新活动,如改东都洛阳为神都,百官之名也一一更改。

文字方面,自然也要做出改变,毕竟这些才能接触人心的最直接的东西。

恰如秦朝的“书同文,车同轨”,再如汉代“熹平石经”及曹魏“三体石经”中都把统一文字和规定学术思想的标准范本视为一件极为重要的工作。武则天此举,便是要让人们从耳濡目染处实现改变,进而影响百姓的种种思想观念。

武则天一生造了18个字,其中17个已被废除,留下一个字却无人敢用

武则天造了哪些字?

既然确定了要改字,怎么改就又成了

一向

大难题。

毕竟修改过多,则愈发影响统治;不痛不痒

改下去,又属实有些隔靴搔痒。

对此,武则天也很费了一番功夫,最终颁布了宗秦客献上的十二字和后来陆续添加的六字。

合在一起分别是:

人、臣、初、日、月、天、地、星、证、授、载、圣、国、年、正、君、曌。而“月”这个字当时是有两个版本的。

武则天一生造了18个字,其中17个已被废除,留下一个字却无人敢用

这些字基本都是在原有字体的基础上,对细节做出了一些改动而成,其中也会根据当时的需要,进行笔画的加减。这些字涵盖的也都是天地君臣、忠正日月等为人处世所需的一些基本字样,

以此标榜自己的功绩,传递女子也可以与男子齐平的观念,同时满足时代所需。

对于武则天造字,历史上有褒贬不一的评价,

有人觉得这根本不合文字发展规律,全是以繁代简,多带封建迷信色彩;也有人认为其虽不实用,但政治意义确实是显著的

。但无论如何,会从文字上寻求突破,也足见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才智与心性。

武则天一生造了18个字,其中17个已被废除,留下一个字却无人敢用

毕竟在那个封建统治时期,女子的才能从小到大都被压迫,很少有人能够接触书本,学习知识。而武则天却能在这样的困境中挣脱出来,还能有所作为,对后世看待女人的观点都有重大的影响。

而事实上,武则天造字的影响也是深远的,自公元689年,武则天将新创的十二个新字颁行于天下,它依靠佛教经典,不仅在中原地区流传,也广泛传播于唐皇朝控制的其他地区。比如当时

地处西南的南诏国

便用过该文字,今流传于云南安宁县大石庄的《王仁求碑》上的“天”、“地”、“日”、“月”、“国”、“圣”字样,就都是武周制字。

武则天一生造了18个字,其中17个已被废除,留下一个字却无人敢用

而则天造字

传入日本后,日本人更是对“圀”字充满好感

,江户时代藩主德川光圀(德川光国)名字中的“圀”字,便是很好的例证。再如,

韩国庆州佛国寺释迦塔藏《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

唐刻本也发现了“地”、“授”、“初”、“正”的武周新字字样。

无人敢用的字“曌”

相信大家从前文的十八个字中已经

看了

出来,如今很多字都已经改成了简体字。毕竟武则天所造十八个字都是具备一定的时代原因和时代意义的,

人亡政息后,这批文字很快就因为失去时代意义的支撑被遗弃

武则天一生造了18个字,其中17个已被废除,留下一个字却无人敢用

当年的十八个字如今唯一还存在的,也就只剩一个“曌”字了。而这个字的留存,很大一部分原因还在于武则天后期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武曌。

曌字从字形上不难看出,上部分为明,下部分为空、有人指出,武则天在寺庙中出家的那段时期,法号正是“

明空

”,这一字,或许正是武则天对自己身平的追思时,感叹半生的命途多舛,警醒自己时时不忘当初。

武则天一生造了18个字,其中17个已被废除,留下一个字却无人敢用

相比于如上看法,大多数人更认同这个字,正好迎合武则天所推崇的理念“

日月当空、阴阳共存

”。这里的日月并不是字面上的日月,也是暗指着世间男女,古往今来,日为阳、月为阴,阳对应男子,阴对应女子。所以合在一起正是”日月当空、阴阳共存”的意思。这就

昭示着女子可以和男子一样君临天下,成就霸业

而正是因为如此突出的代表性,这个字虽然流传至今,却无人敢用,因为一提到“曌”字,大家都很难不想到武则天了。

武则天一生造了18个字,其中17个已被废除,留下一个字却无人敢用

结语

关于则天文字的字数,前人屡有论及,但著录字数不一。除了主流的“十八字说”外,《新唐书》、《资治通鉴》、《学林》、《书史会要》、《正字通》等史籍或字书上的说明都记载不一,少则8个,多则19个。

中国当代文史国学专家黄羲平更是认为武则天遗字共有23个。总体看来,

出现字数不一样的原因可能涉及到文字的流变,或是传抄过程中出现纰缪,但主流的看法还是18个字

武则天一生造了18个字,其中17个已被废除,留下一个字却无人敢用

从这简短的18个字中,我们可以窥见武则天即位时期的风采夺目,也看到了一代女皇的政治雄心,还可以看出那个时代的一些缩影。18个字,有褒有贬,或功或过,也恰如武则天这传奇的一生,波波折折却也灿烂无比,

到底世人评价如何,且留给后人评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