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南京大屠杀”至暗时刻不曾遗忘

作者:雄雄哦
“南京大屠杀”至暗时刻不曾遗忘

南京大屠杀纪念碑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历经家难、城劫、国殇,是世界文明史上的黑暗一页。

84年过去了,至暗时刻不曾遗忘。在黑白光影的折射下,祭忆的脉络日臻清晰。幸存者、海外华侨华人、中外学者、志愿者等群体以不同的方式“打捞”这段记忆,发出同一个声音:我们要和平。

到了2021年,这段民族记忆上升为世界记忆遗产。时光留下的阴影,在众人努力下,渐渐化为和煦的暖光,照耀着和平前路。

对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群体来说,每年此时,百感交集。往事并不如烟。

“我已经老了,但是只要我能动,就一定要站出来讲这段历史。”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说。

“南京大屠杀”至暗时刻不曾遗忘

1927年出生的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

1927年出生的葛道荣如今年逾九旬,膝下子孙满堂。10岁时,他的叔父、两个舅父共三口人被日军残忍杀害。他的右腿被日本兵用刺刀刺伤,留下了永久伤疤。

葛道荣说,自己没什么财产留给子孙,但记忆这份“传家宝”要世世代代传下去。老人身体力行,坚持参加各种证言活动,把这份带着痛楚的家族记忆讲述给更多人听。

据统计,截至目前,在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的在世幸存者仅剩下61人。随着幸存者凋零,幸存者的后人正在成为传播记忆的主要力量。

今年1月28日,幸存者杨翠英离开人世。杨翠英的女儿杨怀清告诉中新社记者,母亲离世的前一个月,已经把有关资料都郑重地交给了家里的后辈。“我知道,这是一份重托。现在的孩子们要如何记住这段历史?把对战争的控诉和对和平的呼唤都告诉现在的孩子们,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南京大屠杀”至暗时刻不曾遗忘

幸存者后人参加祭祀活动

对于幸存者及其后代来说,每年此时,是祭,更是忆;是家祭,也是国家公祭。

在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来临之际,这段家国交织的记忆再被拾起,反复诵念:昭昭前事,更为惕惕后人;鉴往知来,方能共祈和平。

“南京大屠杀”至暗时刻不曾遗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