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战血腥往事(1)——萨拉热窝的枪声

1914年6月28日清晨,南部欧洲重要城市萨拉热窝街头人群熙攘,多日阴雨后久违的阳光将这座城市照耀得金光灿然,市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围观欢迎一位来自北边的尊贵大人物。

彼时的萨拉热窝为奥匈帝国属地,这位受到万众瞩目与欢呼的贵客,就是帝国皇帝弗兰茨一世的侄子——皇储费迪南大公。然而与街头热闹场景殊不相称的是,费迪南大公阴沉着脸坐在敞篷轿车上,旁边的大公夫人索菲面色苍白一脸不安,仿佛眼前的风光与他们毫无关系。

大公夫妇情绪不佳的原因是不久前,车队刚刚遭遇一次暗杀:一名刺客向着大公夫妇的轿车扔出一枚炸弹,眼疾手快的司机猛踩油门让车子往前冲了一下,炸弹飞过费迪南夫妇落在后面第三辆车上,炸伤了一名军官和大公夫人索菲的侍女,而索菲的脖子也被弹片划过受了轻伤。

虽然是有惊无险,大公夫妇的好兴致也被炸得荡然无存,匆匆应付过欢迎仪式后车队准备返回。路过一条街道时,车队突然停下,离轿车仅仅一米多的一名塞尔维亚青年先是面露惊愕,继而眼神中迸发出狂热喜悦的目光,从怀中掏出左轮手枪向大公夫妇猛烈射击。

一战血腥往事(1)——萨拉热窝的枪声

刺耳的枪声划破城市上空的晴朗,大公夫妇被近在咫尺的子弹重创,费迪南抱着妻子,用仅余的微弱生命力呼喊着:“索菲,亲爱的索菲!快醒来,我们的孩子还在等我们回家!”

这对夫妇的好运没有再次发生,短暂的痛苦之后两人相继死去。那个名叫普林西普的刺客当场被捉,此时他还不知道,从自己枪里射出的子弹将会使大半个欧洲的人们坠入灾难的深渊。

一战血腥往事(1)——萨拉热窝的枪声

刺客普林西普(图片来自网络)

这是一场本可以避免的谋杀,或者说费迪南夫妇一开始就不该出现在萨拉热窝的街头。身为帝国皇储,费迪南原本不必访问这个偏远省份的城市,萨拉热窝存在仇视帝国政府的极端分子也不是什么秘密,早在维也纳的时候就有人向他警告此行很可能存在危险。然而费迪南还是来了,他做这一切的目的,是为了自己那可怜不幸的妻子索菲。

此时统御奥匈帝国的是哈布斯堡王朝,作为整个欧洲最庞大且传承深厚的皇族,哈布斯堡皇室拥有无上荣光,自然也有着苛刻至极的条规约束。费迪南大公作为帝国继承人,却做了一件令整个皇室颜面扫地的事情:他爱上一个身份卑下的侍女,并执意要和她结婚。这个侍女就是他后来的妻子索菲,一个出身破落贵族,因家境困难被迫到皇室亲戚家做女佣的姑娘。

奥匈帝国皇帝、费迪南的叔叔弗兰茨一世恼怒至极,强烈反对这场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然而费迪南意志坚定,发誓非索菲不娶。作为帝国唯一的合法继承人(弗兰茨本人的儿子因感情问题早已自杀),即便是皇帝本人也不能轻易将他废黜,弗兰茨无奈之下只好妥协,然而内心已对这个侄子种下深深的怨念。

婚后的费迪南夫妇既幸福又苦恼,专情的费迪南并没有上演得到后即不珍惜的戏码,夫妻二人始终琴瑟和谐,恩爱如初,陆续生了几个可爱的孩子;然而苦恼的是,整个皇室都充斥着对索菲的恶意——她被禁止出席一切重要或不重要的典礼,公共场合不得和费迪南同席并坐,不能享受王妃的规格礼仪,生活中更是常常被冷言冷语刁难。

费迪南执意选择访问萨拉热窝,即是想在这个皇室威仪力不能及的“法外之地”,让自己妻子以王妃的身份享受一次难得的风光,以弥补自己的歉疚。

只是没想到,这是一次死亡之旅。

一战血腥往事(1)——萨拉热窝的枪声

费迪南大公(图片来自网络)

一战血腥往事(1)——萨拉热窝的枪声

大公夫人索菲(图片来自网络)

刺客谋杀大公夫妇的背景很复杂,其核心原因离不开一个民族概念——斯拉夫人。

斯拉夫人是欧洲一个庞大的民族体系,被称为欧洲三大蛮族之一。经过长期演化,后来的斯拉夫人分为三大支系,分别是东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

东斯拉夫人包括现在的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当下的俄罗斯作为世界大国无人敢小觑,当年却是备受歧视的存在,被欧洲人视为不可教化的野蛮人,只配做炮灰雇佣兵和奴仆(有说法斯拉夫人的名字即源于奴隶——slave)。俄罗斯人也是自卑得不要不要的,毫无国内网上吹捧的“战斗民族”风范。沙俄时代的贵族以读法文书、说法语为荣,西欧的破盆瓦罐拿到俄罗斯都有可能被当成艺术品收藏,崇洋媚外的风气远超我国十几年前的河殇派公知。一直到苏联解体,俄罗斯人都有强烈的“皈依者”心态,想得到真正欧洲人的接纳承认。叶利钦时代甚至想加入北约,似乎忘了北约就是为了对付苏联而成立的,当然很快被美国教做人。吃了大亏的俄罗斯总算清醒一些,现在自己独树一帜,文化心态上都成为独立于欧洲的存在。

西斯拉夫人包括波兰、捷克和斯洛伐克。常看国际新闻的朋友会发现,很多波兰人的名字跟俄罗斯人很像,不是什么“夫”、“斯基”就是什么“科”,如著名电影《钢琴家》的导演波兰斯基(波兰裔法国人),获得过诺贝尔奖的波兰作家切斯沃夫,因为他们和俄罗斯人本来就是系出同源的斯拉夫大民族。当然族种越近翻脸后的仇恨越深,波兰人始终将俄罗斯人视为万世不易的死仇,甚至说出过“德国人征服波兰,我们丧失的是领土;俄罗斯征服波兰,我们丧失的是灵魂”这样的话,其仇怨之深让人心惊胆战。

南斯拉夫人就更为人熟知了,80后的朋友对南斯拉夫这个国家一定不陌生,当年也是欧洲一地区强国,号称“巴尔干之虎”。后来因为内战四分五裂,分出的一堆小国家如塞尔维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都是南斯拉夫人。

当年萨拉热窝所在的波斯尼亚省是奥匈帝国在1908年强行吞并的领土,波斯尼亚人作为被征服者,民间一直有强烈的独立倾向。奥匈帝国南边的邻居——塞尔维亚王国,与波斯尼亚人同属南斯拉夫大民族,一直想策动波斯尼亚从奥匈帝国独立出来,与自己联合建立南斯拉夫人的“大塞尔维亚王国”。

毫无疑问,塞尔维亚的行为引起了奥匈帝国的警惕,两国敌对情绪日益激烈,奥匈将塞尔维亚称之为“伺机撕咬帝国腹部的豺狼”。作为帝国皇储前来出访萨拉热窝的费迪南自然成了塞尔维亚仇视的对象。

一战血腥往事(1)——萨拉热窝的枪声

庞大的奥匈帝国与南面小国塞尔维亚

然而讽刺的是,费迪南大公其实是一个温和派政客,他生前一直主张提高帝国境内斯拉夫人的地位(奥匈帝国除了波斯尼亚省之外还有很多斯拉夫人,算帝国的少数民族),甚至给予斯拉夫人半独立的政治地位,与奥匈帝国的主体民族奥地利人、匈牙利人一起治理国家,成立所谓的“三元帝国”。

如果费迪南顺利继位,他的政治倾向是有益于波斯尼亚人的,甚至有益于塞尔维亚人,可极端民族情绪一旦被煽动起来,就不是政府所能控制的了。塞尔维亚人在萨拉热窝建立的极端民族组织“黑手会”一直受塞尔维亚政府的支持资助,刺杀费迪南的刺客就是黑手会成员,然而他们对塞尔维亚政府并非言听计从。

塞尔维亚领导人事先已得知刺杀行动的消息,他们预感到刺杀奥匈皇储将会给自己的国家带来灾难,于是采取一些措施阻止刺杀进行。可惜事与愿违,狂热的刺客们完全不理会政府的警告,甚至无视黑手会领导人发出的“取消计划”命令,毅然决然带上枪和炸弹走向萨拉热窝街头。

他们心怀拯救国家的信念,以“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悲壮,为塞尔维亚民族和整个欧洲带来一场前所未见的腥风血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