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正是灌香肠时

#2021生机大会#天气越来越冷了。下班路上,我不由自主地缩紧了身子,快步向前。忽然,我停住了脚步。不远处,挂着一串串红白相间的东西。啊!是香肠。

“小雪腌菜,大雪腌肉。”这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北魏学者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专有一篇“灌肠法”,详细地记载了香肠的制作过程及配料方法。

说到吃,我们中国人可以说是很在行的。老祖宗就说过:民以食为天。单说这香肠就有广式香肠、川味香肠、北京的蒜肠(淀粉肉和大蒜灌的)、东海边上的青岛的啤酒肠火腿肠、东北的血肠(猪血)、青海的血肠(羊血)、哈尔滨红肠(俄式风味)。

广式香肠外形美观,色泽明亮,皮薄肉嫩,香醇味鲜;川式香肠麻辣、甜、咸,辅料中有柠檬、玫瑰、桂花,有的添加虾米、花生仁、芝麻等,其特征肥多瘦少,肉质红白分明,外形细致,味道鲜美;而我们江苏的香肠肥瘦适中,香味浓郁,甜中有咸,味美可口。

看到香肠,让人在日子的滑动里闻到一丝要过年的味道。

今年立冬后,我便惦记灌香肠这点事了。不过母亲说过,灌香肠要等到天完全冷下来。在天天的等待中,看到已有“先驱”者,当即决定明天就去灌香肠。

无数次遥想过肉摊的“繁华”,可赶到菜场时,还是被摊前挤挤挨挨的大妈大爷小媳妇雷住了。平时两人的夫妻摊,今天已是三个人,老板的哥哥负责卖肉,老板负责灌香肠,老板娘则忙着大块分肉。对众多顾客的问话,平日热络的老板娘也是有一搭没一搭地回着。

“前胛没有了,要提前三天预定。”

“后座还有三个,自己选。”

“前面还有七八个人,先买肉,下午再来灌吧。”

.......

面对老板娘的“傲慢”,顾客们却显得耐心十足,一边淡定有序排着队,气定神闲地点评今年谁家灌得最多,闲聊着关于香肠的各种心得体会,一边打趣着老板娘,“今年又发了!”

老板娘则苦着脸说:“灌香肠真不挣钱,人都累死了!从早上7点,到晚上7点,除了吃饭,上厕所,真的干不动了!”

排着队。陆续还有人来灌香肠,弱弱问着还有么还有么?似乎一夜间回到凭肉票供应的计划经济时代。排队中的人立即有人幸灾乐祸地笑着,“这个时候才来,肉早就卖完了!”

正在懊恼之时,老板娘发话了,“可以预定!”

“可以预定?”就像捞到一根救命稻草,

“那我订个前胛。”老板娘熟练掏出小本子记着。

“我订一个前胛、一个后座。”

突然之间就冒出几个预定香肠的,之前我都不知他们在哪转悠?

一直排队到两腿打颤,钱货两清,提着香肠回家,倏忽间,有了劫后余生的快乐。到得家来,拿出早就清洗停当的S型“晒肠勾”,两截一个分段,小心翼翼地挂上架,这灌香肠的任务算是暂告一段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