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容颜甚奇妙,光明照十方——丝绸之路上的元青花巡礼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中的“大哉乾元”之意,国号改“大元”,1279年统一全国。在唐代青瓷“南青北白”之后,宋代五大官窑十大民窑争奇斗研,到了元代,中国陶瓷史上最重要的角色——元青花便是闪亮登场。

大量盛行烧造的青花瓷,是釉下彩彩绘而成。是用钴料在白色胚胎上绘纹饰罩透明釉,在还原气氛中经高温一次烧出白地蓝花瓷器,其幽静可爱,雅俗共赏。江西景德镇烧造的具体时间是1330年前后,1350年繁荣,1368年元末盛行。元青花烧造的具体地点在湖田、落马桥、戴家弄、珠山一带,沿着丝绸之路远销海外,它的巨大魅力在于装饰风格具有鲜明的中原文化特色,同时溶进了草原文化和波斯文化的印记,是一种可以引起全世界人民灵魂深处共鸣的艺术,是一种跨地域、超时空、实用与礼祭、宗教与艺术的融合,是世界人类文明的精髓之一。日前,笔者有机会参观了伊朗国家博物馆,对元青花艺术的认识与鉴赏,更能管窥一斑。

容颜甚奇妙,光明照十方——丝绸之路上的元青花巡礼

▌伊朗国家博物馆

伊朗国家博物馆位于德黑兰市,所藏元青花为世界保存完好馆藏第二。前身是阿德比尔清真寺,为1611年伊朗国王阿巴斯大帝宫廷珍藏所献。海外藏元代青花,主要是分布于欧洲、美洲和亚洲各大博物馆,精致型的数量分别是欧洲58件,美洲41件,亚洲168件。根据元代海外贸易路线,分布于南亚、东亚、东南亚、西亚、北非和东非。伊朗所藏28件元青花,在器型、装饰、纹饰、绘画制作工艺上,更加体现蒙古文化、伊斯兰文化、佛教文化与汉文化的交融。元代结束了多个小国家长期并存的局面,疆域横跨欧亚大陆,版图空前广阔,元帝国对外十分重视海外贸易,青花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元明两代先后进行了4次,累计时间近15年的规模性禁海,直至英宗至治二年公元132年结束,复置泉州、庆元(宁波)、广州港口,随着国内外外交关系的不断加强和贸易频繁往来,青花瓷扩大了市场,郑和下西洋后,郑和祖上是伊斯兰世家,他父亲和祖父都曾经到麦加朝觐,对伊斯兰世界有很深的了解,丝绸之路经济带出售的丝绸和陶瓷换来了奇珍异宝,来自西方造型多样的金属器,也对明代青花瓷影响深远,陶瓷国际化后开放的政策,使得东方不断借鉴吸收外面的新鲜文化,中国的绘画遇到外国的纹样,逐渐孕育出更加优秀、更加新颖的审美视角和艺术利益,不断的创造出更加优秀、更加丰富的陶瓷装饰技术。

容颜甚奇妙,光明照十方——丝绸之路上的元青花巡礼

▌元青花缠枝牡丹带盖梅瓶 伊朗国家博物馆馆藏

海外传世元青花主要集中于伊朗、土耳其、英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叙利亚、意大利、法国、荷兰、瑞士等国家,出土元青花地区主要是西亚、东亚、东南亚、南亚、北非和东非等。海外输出主要通过海运和陆运两种形式,以海运为主,海运范围东至日本,西至伊朗、阿拉伯半岛、红海地区、叙利亚、东非和北非,南至东南亚和南亚陆路,西经甘肃、蒙古、新疆至东亚地区及伊朗等地。

容颜甚奇妙,光明照十方——丝绸之路上的元青花巡礼

▌海上丝绸之路

如果稍关注一下宗教史,伊斯兰教自唐朝传入我国,宋代至明初,称为回回教,中期改为清真教。元代大量的穆斯林教徒从西亚、中亚来到我国,其中不乏西征时的俘虏,加之唐代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共同组成了我国回族的先民。任何一个时代的艺术,都隐含着这个时代的信仰和背景,是人们意识形态的外在表现,陶瓷装饰艺术也是一样,几乎每一件元青花瓷上的装饰内容都和藏传佛教有关,比如常见于西藏佛画法杂宝纹饰,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再看今天的造型和装饰,如盖子的佛塔造势,宗教符号广泛选取的莲瓣纹,都已经作为元青花瓷的主要构件因素。

生活在大草原的蒙古民族,对蓝白两种色彩有着特殊的喜好,蓝色象征天,白色象征善,这两种颜色是蒙族起源图腾“苍狼白鹿”的颜色。而汉民族上有史以来比较崇尚的单色器改为蓝白两种颜色的青花瓷,借以显示蒙古统治统治者高贵宏大的帝王气魄,这是顺理成章的。元朝政府比较重视贸易,海上丝绸之路商队携带大量的贸易物资,从中国东南部的沿海港口出发,经过南海、波斯湾、红海,将物资运抵亚非欧等国家,换取当地的特产如矿石皮毛,其中所引进的低锰高铁的进口钴料,使元青花的装饰艺术有了质的提高。伊斯坦布尔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中国与欧洲、西亚交往的货物都在此周转,也是这样的机遇,使得那边的王公贵族更有机会贴近元青花瓷的魅力,在大为喜爱之后,碗碟这一类器型存世较多,不止作为收藏,多数王室运用的餐器、餐具,就以青花大盘来替代金银器。

容颜甚奇妙,光明照十方——丝绸之路上的元青花巡礼

▌元青花釉里红莲菊松纹镂雕兽钮盖罐 伊朗国家博物馆馆藏

我们还是按照陶瓷鉴赏分类来看:在器型上,蒙古族与古代西亚各民族生活方式有许多共同之处,比如说游牧民族马上携带的器皿,导致元青花的小型器多带系耳,以便于捆扎携带,扁形器也是适应需要产生的,酒器等食用器也比较多。同时,叙利亚、阿拉伯沙漠地带往外扩散波斯人,这是元青花大罐、大盘、高足杯、杯、扁壶等器形产生的依据。波斯是古代伊朗的名字,该词就是骑手、猎人之意,西亚民族游牧观念对他们的艺术和有很有影响,日常生活民族中席地而坐的饮食方式,也与蒙古族有许多不约而同之处。

容颜甚奇妙,光明照十方——丝绸之路上的元青花巡礼

▌元青花满池娇图菱花口折沿盘 私人收藏

在釉色纹样上,元青花瓷清幽湛蓝,气韵精美。色彩体系上,以白地黑花而发展为白地蓝花。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愫,又常见的伊斯兰文化的基调,常见的有连珠纹、宝相花、西式几何纹、胡人舞蹈、阿拉伯文字,还有同代的埃及、波斯、叙利亚、中东地区的华丽纹饰,即所谓“波斯三彩”。但是,与国内江西高安元青花不同的是,丝绸之路元青花装饰更加繁缛紧密,高奇精细。在纹饰特征上,按照蒙古族、伊斯兰民族茁壮的成长的同时,元青元青花也不可避免地嫁接了汉民族文化元素,从主题纹饰上看,元青花的主题纹饰大多是中国的传统纹饰,如牡丹、束莲、莲瓣及变莲纹、龙凤、麒麟、松竹梅等,其中,松竹梅纹的画法而颇受元代绘画的影响,从辅助纹饰上看,波纹、浪纹、回纹、蕉叶纹多出现在中国元青花的装饰之中。

在装饰风格上,对于自然的繁缛风格,有两种看法:首先,根据伊斯兰的教义,空间是恶魔出现的地方,应当用稠密的纹饰将其填满,以阻止恶魔的活动,要服从安拉的意志。其次,西方伊斯兰艺术家在伊斯兰装饰中提到,城市的布局和拥堵的居住状况,使得当地居民认为这样的状况是社会和谐的体现,而空旷的野外则是野兽和敌人出没的场所隐藏的威胁,所以空白之处被认为是不安全的意思。

常年生活在沙漠中的贝都因人,因不断的游牧生活,使得这里的人们的性格具有豪放不羁坚韧不拔的气质,同时产生了荒漠环境下的一种补偿思维,正如古兰经中所描述的天国景象:“繁花似锦,莺啼鸟转,河流清澈,满目葱笼”。在艺术上表现出与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境界。也促使了这种新的满覆丰韵的艺术形式的产生,从而创造出了至今那么多如此精彩的装饰风格。这种基因,深深滞留在抽象几何图案或植物图案一些合乎规范的,永恒不变的情节中,在阿拉伯花纹和阿拉伯连体字的奇怪而夸张的交错形状中,在大君主们的墓志铭和清真寺山墙上的格言中。伊斯兰艺术的起源和形成再到完善,都是源于伊斯兰教的兴起,所以贯穿其中的艺术思想和阻止都不可能偏离宗教的礼法与规范,古兰经警告人民不去绘制人像、神像和动物的雕塑等等,《圣训》中穆圣曾经说过,你要绘画,真主就会惩罚你,除非你能赋予这张画上的人物以生命。这一点你绝对做不到,那么你只能接受惩罚,如果你一定要画,你可以画树木和其他没有生命的东西。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藏的一件正德年的青花插屛上面菱形开光中写有《古兰经》词句:“一切清真寺,都是真主的,故你们应该祈祷真主,不要祈祷任何物……”

容颜甚奇妙,光明照十方——丝绸之路上的元青花巡礼

▌正徳青花菱形开光回文插屏

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馆藏

在窑址和烧造技术上,元青花的制瓷技术也受磁州窑、吉州窑、景德镇窑、玉溪窑、龙泉窑的影响,元代它并无真正意义上的官窑,也是“有命则供,无命则止”,民窑也是无命则止,在中国江西的景德镇,云南的建水窑和玉溪窑,一直延续到元末明初,元青花之所以能够成功烧造,比如说吉州窑的烧制釉下彩技术,技术是容易传播的。元青花瓷的青白釉改进宋代青白釉配方,主要是白釉氧化钙含量少,钠钾含量增加,在高温过程中,釉溶解率较强,将胎内的三氧化二铁溶解而影响釉的白度,从而生产出适合于青花釉的瓷器,同时氧化铝含量增高,使器物釉面达到硬质瓷器的指标,再提高烧成温度的同时,杂质也都被烧飞了,瓷胎胎质更白,有利于绘画,避免了其他窑口胎质颜色暗淡,施化妆土才能绘画的尴尬。

在生产和传播上,元青花小件器皿,如小罐、小瓶、小壶都销往菲律宾。目前菲律宾曾出土的折枝菊纹小罐造型和纹饰与湖田窑完全相同,而这个出土器物大罐、小罐、碟、碗成套随葬品都是外销瓷,集中于西亚的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泊博物馆和伊朗德黑兰的神庙的元青花,都是青花发射鲜艳、绘制精美的大型至正型青花。阿尔德比尔神庙的神职人员开始没有把这些青花是视为珍宝,我国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文革闭关自守,也概念不清,而大维德爵士收藏之初,一直到美国人波普和英国学者霍布逊二人,曾对这些瓷器进行了研究识别,将一大批元青花分离出来,进行披露。于是,作为欧、亚、非三洲的交汇点,也曾是丝绸之路的终点,伊朗、土耳其宫殿中收藏数量惊人的中国瓷器才见天日。

容颜甚奇妙,光明照十方——丝绸之路上的元青花巡礼

▌元青花对称花叶纹折沿大盘 私人收藏

综上所述,遥想元大汗帝国,在对欧亚大陆的征服过程中,掳掠大量人口,他们通常是把工匠分离出来,“送到东方去”,其余的全部杀掉,可见元统治者对手工艺的重视程度。信奉伊斯兰教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进入并停留在中国的沿海城市,至少可以追溯到唐代。这些进入中国的穆斯林,开始多为征战士兵和工匠,后来“居其精要,专其膏腴”,比如在杭州工匠犹太人。蒙古早期几无手工业可言,而对中亚的征服,使他们不仅拥有精美的工艺品,同时拥有优秀的回族工匠,他们的审美情感成为波斯伊朗文明联系起来,依靠政府设立作仿,依靠回族工匠生产大量的伊斯兰世界的传统产品,丝绸之路上元青花应运而生。

“容颜神奇妙,光明照十方。”置身于庞大的文化语境之中,元青花不仅是提供人们日常使用的物品,同时也是被灌注了人类的思想、情感与特定历史下的社会文化相关联的载体。通过景德镇与波斯的陶瓷艺术,是中国陶瓷艺术史发展史上的一大转折,它不仅是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也是文化各个系统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若把波斯陶瓷看作世界陶瓷发展的一部分,推动了世界陶瓷的发展,文明交流的意义便也渐复苏,光辉闪耀,永垂青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