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什么业余球员更应该也更容易练好反手切削?

在第55篇读书笔记里,我介绍了单反击球的“向前挥拍、击球和随挥”等三个步骤的技术要点,重点解释了向前挥拍时为什么要让拍柄指向来球。

老实说,马蒂·史密斯在《绝对网球》书中对此并没有给予详细的解释,我是基于自己在中学和大学阶段所学的物理和微积分知识做出的分析,分别从力学和数学的视角解释了为什么教练会强调做“鞭打”动作。

今天的读书笔记将进入《绝对网球》第八章的第五节,也就是“反手切削”,我打算用两篇读书笔记介绍完本节内容。

为什么业余球员更应该也更容易练好反手切削?

在职业比赛中,我们经常看到球员使用反手切削。即便是拥有超一流双反技术的德约科维奇,他在上月的巴黎大师赛期间也频繁地使用反手切削。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他反手切削的动作和球路,而是切球时发出的声音。据我观察,他切削球也发出抽球那样低沉的“啪”声,而我们业余球员在切削时基本上听不到声音。

这表明,反手切削不只是用于防守和过渡,更是一种进攻的手段。当你掌握了反手切削球的技术要点,能像职业球员那样切出又深又转又低的球时,对方不仅难以进攻,更可能造成他回球下网。

为什么业余球员更应该也更容易练好反手切削?

即便你打不出职业球员那样极富攻击性的切削球,你也可以像大多数人那样用切削球来过渡,打乱对手的节奏、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回位时间。记住,只要你的切削球能保持足够的深度,对手很难给你致命一击。

相比那些职业球员,业余球员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不能拿捏好进攻和防守的尺度。也就是说,他们的击球策略和时机选择往往缺乏理性和一致性。

缺乏理性是指,在该进攻的时候畏畏缩缩,而在不宜进攻时却采取更冒险的打法。缺乏一致性是指,他们没有形成固定的、较为一致的击球动作,练球时尚且能保证击球动作较为规范,而到了比赛时就将教练反复提醒的要求全部抛到脑后,击球动作千奇百怪、五花八门。

为什么业余球员更应该也更容易练好反手切削?

以上两种情况,在反手表现得尤其突出。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大多数业余球员的反手都比较薄弱,并且缺乏自信,并且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

之所以说这么多,仅仅是为了引出下面这个观点。那就是,掌握反手切削技术对业余球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对于双反击球来说,反手切削技术的难度要稍小一些,练好这项技术能丰富你的技战术体系,让你更自如地在进攻和防守之间切换。

从浅层次来看,反手切削能打乱对手的节奏;而从深层次来看,反手切削还能磨炼你的心理意志,让你做出更理性的比赛策略。

为什么业余球员更应该也更容易练好反手切削?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仅是我个人的观点。接下来,我们还是重新回到这本书中。

在介绍双反和单反击球时,《绝对网球》作者史密斯认为我们更多地是使用一脚在前一脚在后的关闭式步法,而反手切削对步法和站位要求并不高,你在关闭式和开放式站位时都能比较轻松地打出切削球。

更为重要的是,当对手打出一记大角度的反手球时,你往往是来不及用双反或单反抽球的,这个时候切削球就会被派上用场,你不必过多地考虑旋转,只要尽量把球切深,又低又平又慢的回球能让你争取到更长的回位时间。

为什么业余球员更应该也更容易练好反手切削?

当然,反手切削并不总是用于防守,你也可以用于改变节奏甚至引诱对手犯错。比如,业余球员中总有一些人特别擅长底线上旋球,特别能防,你总也打不死他。对于这类擅长“撩”上旋球的牛皮糖型球员,你可以尝试用反手切削来对付他,比如把球更多地切到他的反手位,他一旦侧身用正手打上旋球,就会在正手位暴露出很大的空档,你就能更容易地调动对手。

再比如,你还可以适当把球切得浅一些,诱使对手离开底线舒适区。面对反手位的切削球,很多业余球员难以打出有质量的上旋球,一旦上旋不足就会造成回球下网。即便是在职业比赛中,我们也经常看到球员在处理对方下旋很足的切削球时,因为难度过大导致回球下网。

为什么业余球员更应该也更容易练好反手切削?

我们在前面提到过,业余球员的战术选择往往缺乏理性,技术往往缺乏一致性。在网球的所有技术中,反手切削球是最容易保持一致性的技术之一。在史密斯看来,德约科维奇和费德勒的正手有明显的区别,而反手切削的差别则很小。

能认清这一点对于我们业余球员非常重要,这表明练成更规范、更一致的反手切削要相对容易一些。在下一篇读书笔记里,我将详细介绍反手切削球的步骤和技术要点。

为什么业余球员更应该也更容易练好反手切削?

敬请持续关注。(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云卷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