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凡人不凡,朱炳仁与熔铜艺术

作者:晓角心语

我曾以为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这大抵就是每个凡人每天所做的事情吧。自从见识了朱炳仁的熔铜艺术作品,我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凡人不凡!

凡人朱炳仁与铜熔为一体

清朝乾隆二十四年即公元1759年,修建海晏堂十二生肖兽首选用精炼红铜,铸造却需要葡萄牙工匠配合完成,标志着中国铜制作技艺彻底衰退。

时隔百年,清朝光绪元年即公元1875年,出生绍兴书香门第的朱雨相与朱庆润兄弟,挂出"朱府义大铜铺"的牌匾,用精湛的手艺与传承发展为"朱府铜艺",而朱炳仁自幼随父亲朱德源学艺,修复诸多佛寺名刹建筑与作品,成为"朱府铜艺"第四代的领军人物。

凡人不凡,朱炳仁与熔铜艺术

2002年杭州市文物局决定重建雷峰塔,朱炳仁提出再现雷峰塔南宋原有风貌,即用彩铜作为宝塔的装饰与外结构材料,方案通过也将难题留给朱炳仁,临近工期如何复原元朝失传的彩铜?数年来朱炳仁早已与铜熔为一体,再难的事情难不倒他,他凭借对铜特性的熟悉,竟从史籍寥寥数语配制成功,彩铜雷峰塔不仅色彩鲜艳,更兼具耐侵蚀、防火等诸多优势。

熔铜艺术的诞生

2006年朱炳仁接到中国最高宝塔——常州天宁宝塔整修,接近尾声时遭遇大火天宁宝塔铜瓦等熔化流淌,工匠替朱炳仁惋惜数月辛劳化为废铜。朱炳仁却发现流淌的铜水犹如一个个晶莹的铜珠,姿态万千地展现在他眼前,这种自然的流畅之美和人工铸造的铜是无法比拟的。然而,就是这场大火让中国五千年的铜文化有了新的突破,从此一个新的名词——“熔铜艺术”诞生了!

铜铸天成,致敬朱炳仁大师

传统铜雕注重工轻艺,而熔铜则解决了“工与艺”在表现手法上的异质性。2007年朱炳仁首幅熔铜壁画《阙立》引发关注,展览结束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朱炳仁大师熔铜艺术基于古法制铜技艺,展现出更高水平世界级的艺术鉴赏,《阙立》以熔铜自然流淌挂落而产生的艺术浮雕造型,熔铜氧化后颜色变化写意与写实相互衬托的精准掌握,被誉为“铜文化的第二个高峰”。

凡人不凡,朱炳仁与熔铜艺术

2012年大型熔铜壁画《含熙》在曼谷展出,引起轰动并被曼谷中国文化中心收藏,2015年大型熔铜壁画《春和清妍》与2017年“熔古铸新”朱炳仁新加坡艺术展,新加坡媒体盛赞朱炳仁的艺术成就属于世界级别。

朱炳仁大师妙手天成,熔铜结晶体在他手下像流畅的笔墨线条,显得那么生动且富有活力,深浅浓淡、层叠交错总相宜!《美术研究》主编邵大箴也曾赞誉他:“说他的熔铜壁画真是意趣天成!高温熔化的铜的自然纹理和朱炳仁的传统铜艺术,再加上中国书法的点缀,运用油画的手法,就赋予这个作品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凡人不凡,朱炳仁与熔铜艺术

《本是同根生》、《稻可道非常稻》、《秦俑》、《燃烧的向日葵》、《千里江山图》、《五牛图》等,被世界各地知名美术馆收藏,朱炳仁大师用作品彰显新时代中国的风范。

尤其是2018年比利时安特卫皇家艺术学院院长巴特到杭州江南铜屋考察交流,朱炳仁创作的梵高系列作品《融化的梵高》与《燃烧的向日葵》,巴特惊为天物建议朱炳仁到柏林展出,以便让欧洲看到现代中国真正的艺术品,促成欧洲展览“中国非遗•朱炳仁铜雕艺术展”。

如果说梵高的向日葵充满遐想,我理解朱炳仁《燃烧的向日葵》便是震撼,立体的向日葵叶片舒展,颗粒饱满线条分明象征收获,金色彰显富足隐含残败之相,底部花瓶拉回到现实摆设,不能完全领会朱炳仁大师的创作意境,但《燃烧的向日葵》带给世界的经验毋庸置疑。

凡人不凡,朱炳仁与熔铜艺术

《红旗颂》是坚韧不屈的革命精神

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他的《红旗颂》参加了“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专题展览活动。 《红旗颂》一经展出,立即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这是朱炳仁的匠心力作,他为了做好这款作品夜以继日的工作,小心翼翼,一丝不苟,就想从作品中反映出那个时代的辉煌。

谈到《红旗颂》时,朱炳仁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说:“这件作品的初衷就体现了我党在前进发展的道路上迎难而上,坚韧不屈的精神,希望通过这件作品表达我们工匠和艺术家对祖国的感恩之情”!

《红旗颂》在向人们传递着一种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告诫我们要牢记历史,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那些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

从2006到2021熔铜艺术已经十五年了,十五年来朱炳仁在熔铜艺术的道路上创造了太多的不平凡!所有这些成就,注定朱炳仁不再是一个凡人!他是中国独一无二铜文化的代表,他是了不起的铜雕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他是中国“熔铜艺术”开山立派的一代宗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