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王新兰:11岁走长征,晚年扎根大西北7年,与副国级丈夫相爱46年

王新兰:11岁走长征,晚年扎根大西北7年,与副国级丈夫相爱46年

萧华将军和王新兰

一位绑着两只羊角辫,还没书桌高的小女孩对着一位共产党员说:“我要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位共产党员笑着说:“小姑娘,你今年几岁啊?”

小女孩眨巴眨巴眼睛说:“我马上就9岁了。”

共产党员接着说:“那可不行,你太小了,你知道党是什么吗?还是快回家找妈妈吧。”

这个小姑娘就是巾帼英雄王新兰,她也是开国上将萧华的妻子。

深受家庭影响,叔叔是王维舟

王新兰,原名心兰,四川宣汉人,1924年6月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父亲王天保是清朝的贡生,所以说她从小就成长在书香世家的环境里。

王新兰:11岁走长征,晚年扎根大西北7年,与副国级丈夫相爱46年

王新兰

王维舟,王新兰的叔叔。他被称为“入党比建党还早的革命家”,因为他在1920年在上海加入了朝鲜共产党,为我党的诞生做出了很大贡献。

后来,王维舟为了培养革命的种子,回到熟悉的家乡开展工作——创办弘文小学并亲自担任校长。

其实这个学校是一个党的革命学校,专门宣传党的相关内容,让孩子们从小就耳濡目染,坚定信仰,为党培养后备军。

王新兰就在这个学校上学并深受影响。父亲早在王新兰5岁时就把她送到了这所学校。没想到父亲还没等王新兰长大就去世了。

叔叔王维舟自觉地担任起了父亲的角色,向王新兰以及她的哥哥姐姐们言传身教。

在叔叔王维舟的带领下,王新兰的哥哥姐姐们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王新兰:11岁走长征,晚年扎根大西北7年,与副国级丈夫相爱46年

王维舟(右一)

6岁参加革命活动,心埋革命火种

1929年,国民党军队入驻了王新兰的家乡,严重地阻碍了王维舟的革命活动,与其他地方的同志中断了联系,。

就在这时,王新兰看到哥哥姐姐们常常神秘地聚在屋子里说话,一说就是半天,还让她在外面放风,她小小的脑袋充满了大大的疑问。

于是王新兰常常追着叔叔问:“哥哥姐姐都在干什么呀?”王维舟原本觉得她还小,就糊弄了过去。

但是现在情况特殊,王维舟想着可以开始教王新兰一些切实的本领了,便于她真正理解革命。

有一天,王维舟对小小的王新兰说:“心兰,你不是一直想知道哥哥姐姐在干嘛吗,我现在就告诉你——你把这封信送到隔壁村,并且不让其他人知道。如果你成功了,那么你就是做了和哥哥姐姐做的一样的事。

王新兰:11岁走长征,晚年扎根大西北7年,与副国级丈夫相爱46年

王新兰兴奋地接过了信封,一溜烟地跑走了。

就这样,6岁的王新兰在懵懂中参加了传递情报的革命活动,开启了她一生的革命生涯。

经过努力,9岁加入红军

1933年,王新兰的两个哥哥王新敏、王新正,两个姐姐王新诗、王新国,还有姐夫任俊卿,再加上“老革命”王维舟,一共六人参加了革命。

家里人都参加了红军,这可把王新兰急坏了。姐姐和母亲看出了王新兰的心思,于是两人都鼓励王新兰尝试着报名参军。王新兰兴奋地跑出了家门,跑向参军报名处。

结果却不尽人意,王新兰连跑了几个报名点都被拒绝了。姐姐王新国只好和妹妹一起去报名,看看自己和妹妹一起能否说服报名处的同志。

两人来到了总报名点,找到了领导徐立清——红四军政治部主任。

徐主任看着还没有枪高的王新兰说:“小姑娘,你参军之后能干什么呢?”

王新兰:11岁走长征,晚年扎根大西北7年,与副国级丈夫相爱46年

徐立清

王新兰连忙说:“我会唱歌,跳舞,还会写字!”说着就表演了起来。先是边唱边跳了,后来又蹲在地上,拿着一根树枝写了五个字“中国共产党。”

姐姐连忙把妹妹王新兰6岁就替党传递情报的事,详细地告诉了徐主任,希望徐主任能满足妹妹从小的心愿。

徐主任听完后说道:“你小小的年龄还挺有本事的呢!行,同意你报名参军!”

两姐妹赶紧回家告诉母亲这个好消息,她虽然舍不得自己最小的女儿,但是这位深明大义的母亲知道自己必须放手。

11岁与亲人分离,独自参加长征

随着形势越来越严峻,红军马上就要长征了。临走前姐姐让组织把母亲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这也让王新兰安心了不少。

王新兰:11岁走长征,晚年扎根大西北7年,与副国级丈夫相爱46年

当时11岁的王新兰也随着大部队起航,成为了长征中最小的女战士。

虽然王新兰的哥哥姐姐都在长征的队伍中,但是只有一个姐姐王新国和她在一个队伍中,没过多久,这个唯一可以照顾王新兰的姐姐也被调走了,王新兰只能自己照顾自己了。

姐姐这一次一走可就成了永别,因为王新兰的亲人们在长征途中都死了。

不怕困难,成为长征中的开心果

别看王新兰年龄小,个子小,她小小的身体里可蕴含着大大的能量。王新兰在宣传队里又是编舞蹈,又是写标语。王新兰常常身背一张毛毯,腰别一把长笛和快板,手柱一根木棍

有人看她这身装备,好奇地问她:“你身上的东西都是什么啊,有什么用啊?

王新兰:11岁走长征,晚年扎根大西北7年,与副国级丈夫相爱46年

王新兰骄傲地回答:“都是我的本领!”

于是在长征的队伍中常常能看到一个“身怀十八般武艺”的湖南妹子,为大家唱歌、吹奏、跳舞。

有一次,大部队要经过环境最恶劣的雪山,王新兰所在的宣传部队提前出发,目的就是要在途中设立一个宣传点,给战士们加油鼓劲。

王新兰站在雪山风口卖力地打着快板,战士们看见这个最小战士都这么坚强,更不敢放松了。

王新兰:11岁走长征,晚年扎根大西北7年,与副国级丈夫相爱46年

陈锡联

王新兰一直坚持到最后一支队伍——第11师,这支军队的政治委员陈锡联看到了王新兰的所作所为。

心疼地说:“小娃娃,快走吧,我们这支队伍是最后了,这里实在是太冷了,你的身体再吹非得生病不可。”

王新兰只是笑了笑,不说话。她直到最后一位战士走完,才停下来,往前走。

危在旦夕,被同志们救了回来

有一天,王新兰刚走了几里路就一头倒在了路上,身后的同志赶紧抱起她,把她放在了担架上。一连几天,王新兰还是没有好转的迹象。

王新兰:11岁走长征,晚年扎根大西北7年,与副国级丈夫相爱46年

有战士提议道:“等咱们经过村庄的时候,把王新兰托付给当地的村民吧,等咱们长征结束再来接她,这样她还能好好休养。”

红四军政治部主任洪学智听说了这一情况,专门来看望了王新兰,并对照顾她的战士说:“王新兰在队伍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可不能丢下她,同志们一定要好好照顾她。”

宣传队的大姐们更加细心地照顾她。王新兰失去了意识,吃不下冻成冰块似的馒头,好心的大姐把馒头嚼碎再喂给昏迷中的王新兰。

王新兰在同志们的照料下,终于有了好转,重新变成了那个蹦蹦跳跳的开心果。

王新兰:11岁走长征,晚年扎根大西北7年,与副国级丈夫相爱46年

建国后,部分幸存红军女战士合影

机缘巧合,偶遇萧华

1937年夏天,王新兰和两个同志要一起去延安总部学习,中途她们来到了驻陕西三原的云阳镇八路军总部换介绍信。

天有不测风云,突然下起了大雨,阻挡了三人的路。王新兰三人被组织安排到老乡家里暂住,等天气好了再上路。巧的是在这个村里还有一些等待编制的红军队伍,萧华的队伍就在其中。

萧华在13岁时就担任了共青团兴国县委书记,他跑遍了全县14个区,把团员从最初的几十个人发展到1000多人。

萧华的能力得到了毛主席的赏识,1933年,萧华被任命为红15师的政委。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娃娃司令。”

这一天,王新兰几个小姑娘在村头的大台子上表演,想让辛勤劳作的百姓开开心心。

萧华也被吸引过来,他一眼就看见了闪闪发光的王新兰,虽然当时两人年龄差距很大,但是萧华的眼睛还是不住地看向王新兰。

王新兰:11岁走长征,晚年扎根大西北7年,与副国级丈夫相爱46年

萧华(左三)

王新兰在舞台上表演得正起劲,凑巧多往人群中看了一眼,就看到了正在直勾勾地盯着自己的萧华,王新兰的脸唰地红了起来。

演出结束后,萧华立马找到了王新兰,热情地和她聊起了天。王新兰当时并不知道这代表着什么,只是觉得萧华的做法让自己心里暖暖的。

慢慢地,两个人的接触越来越多。身边的同志们都看出了萧华和王新兰之间的感情,但是王新兰好像还不太懂。

眼光毒辣的陈赓看出了萧华对王新兰的感情,觉得两人很合适。

想推两人一把,开玩笑地说:“新兰,你要是我的女儿,我就把你嫁给萧华!”

王新兰的脸红得跟红苹果一样,低头不语。

王新兰:11岁走长征,晚年扎根大西北7年,与副国级丈夫相爱46年

在罗荣桓撮合下,两人互表心意

一个月后,通往延安的公路修好了,王新兰该走了,萧华也需要去抗战前线了。萧华的心不得不着急了起来。

萧华找到了自己信任的领导——罗荣桓,向他表明了自己对王新兰的心意。罗荣桓一听高兴得答应了下来。

第二天,罗荣桓就把王新兰叫到了面前,大方地问她:“你喜欢萧华吗?他说他喜欢你,让我替他问问你。”

王新兰沉默不语,还有点反应不过来。

罗荣桓接着说:“你如果觉得他挺好,那到延安学习后,就不许再找别的男朋友了啊!等你学习完了,要回到我们115师工作。

王新兰:11岁走长征,晚年扎根大西北7年,与副国级丈夫相爱46年

罗荣桓(左二)、萧华(左四)

没想到藏在门外偷听的萧华耐不住性子了,害怕王新兰拒绝自己,连忙推门进来说道:“我是真的喜欢你,我以后一定会好好对你的。”

王新兰看着萧华坚定的眼神,重重地点了点头。就在王新兰去延安的前一晚,萧华抱了一床被子来找王新兰。

王新兰好奇地问他:“你给我被子干啥,路上应该不冷。”

萧华把被子塞到王新兰的怀里,说:“我们俩这次分开,不知道下次再见是什么时候,你带这床被子,以后只要你看到这床被子,就像看到了我。”

王新兰恍然大悟,心里满是感动。最后两人只能依依不舍地分离了。

王新兰:11岁走长征,晚年扎根大西北7年,与副国级丈夫相爱46年

毛主席帮助两人相见

1939年,王新兰从通讯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延安红色中华社当报务员。

在这期间她和萧华一直没有见过面。两人的联系也只有两次——平型关大捷时萧华寄来了一封信,后来王新兰也给萧华寄去了一张自己的照片。

其实,王新兰在后方又何尝不想萧华,但是她知道前方战事紧张,自己不能再打扰他。在一天的傍晚,王新兰和同事一起在河边唱起了歌,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

毛主席身边的秘书指着王新兰说:“那就是萧华的对象。”

毛主席走近王新兰说道:“你知道萧华现在在哪吗?”

王新兰无奈地摇了摇头。

毛主席紧接着说:“这样吧,我拍一份电报,把你调到萧华的队伍。”

王新兰激动地说道:“太好了,谢谢主席!”

王新兰:11岁走长征,晚年扎根大西北7年,与副国级丈夫相爱46年

没过多久,调令就下来了,王新兰终于可以踏上“寻夫之路”了。

但是前线的形势变化莫测,萧华的队伍也在不停地转移,王新兰经历了重重跋涉才成功抵达目的地。两人终于得以相见。

有情人终成眷属,15岁少女嫁“娃娃司令”

王新兰到达萧华军队的时候,萧华正在开会,所以王新兰先去萧华的住处休息。

让王新兰没想到的是,萧华身边的战士都认识她。

王新兰好奇地询问缘由,战士们都异口同声地说:“萧首长几乎每天都会拿出你的照片看,我们都见过你的照片。”

王新兰听到这很是感动,心里更加认定萧华了。

王新兰:11岁走长征,晚年扎根大西北7年,与副国级丈夫相爱46年

王新兰和萧华结婚照

没过几天,两人就在同志们的见证下结为夫妻,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萧华因为20多岁的年龄就当上了司令,所以又被称为“娃娃司令”。

两人小小年纪喜结连理也成为了一段佳话。

夫妻俩举案齐眉,互敬互爱

1940年,萧华被任命为115师政治主任,王新兰则被任命为115师新闻电台报务主任。夫妻俩都身兼重要职位,共同进步。

王新兰的身体在长征时落下来毛病,只要稍微不注意就容易犯病。但是王新兰的电台工作是115师和上级的主要联系方式,所以此时的王新兰就顾不上自己的身体了。

没过多久,王新兰的旧病复发。萧华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于是萧华压缩自己休息的时间,亲自照顾王新兰,足足有一个月,王新兰的身体才有了好转。

同年11月,5万日军对萧华部队所在的地区沂蒙山区进行了进攻。

萧华只能放下王新兰,上战场拼杀。王新兰则骑着马从后方随着大部队撤退。王新兰只感觉子弹嗖嗖的声音从耳边穿过,心惊胆战。

王新兰:11岁走长征,晚年扎根大西北7年,与副国级丈夫相爱46年

这是王新兰这个后方人员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参与战斗,危险程度是后方的几倍,王新兰对丈夫萧华的敬爱更多了几分。

危机时刻生产,孩子险些饿死

1944年夏天,王新兰肚子里的第一个孩子即将出世。此时,日军又在加紧围攻115师,战况激烈。王新兰只能离开萧华,独自一人转移到山东茹县的南高庄生产。

没料到的是,王新兰刚生下大女儿萧雨,日军就开始扫荡南高庄。王新兰迫不得已只能把孩子交给老乡,自己先随大部队转移了。

老乡带着孩子来到了一个偏僻的山洞,躲避日军的扫荡。但是日军死活就是不离开南高庄,老乡们也不敢出来,也就没有食物喂给萧雨吃。

原本老乡以为萧雨可能就这样饿死了,但是日军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撤退了。老乡赶紧和王新兰汇合,让母子俩团聚。

王新兰:11岁走长征,晚年扎根大西北7年,与副国级丈夫相爱46年

萧华(左二)

丈夫萧华逝世,王新兰深受打击

建国后,萧华成为最年轻的开国上将,王新兰也成为了最年轻的开国女上校之一。两人总共有5个孩子——萧雨、萧云(儿子)、萧霜、萧露、萧霞。

这五个孩子让夫妻俩度过了幸福的晚年。在动荡时期,夫妻俩也没逃过磨难,幸运的是夫妻俩都熬了过来。

1975年,萧华得以平反,恢复了工作,担任甘肃省省委书记。王新兰也跟随丈夫来到了自己记忆中最深刻的地方,回顾了自己年轻时翻雪山,过草地的英勇时刻。

萧华在甘肃期间兢兢业业,为国家发挥最后一分余热。在大西北扎根7年,为大西北的经济开发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大西北回来不久,萧华被委以重任,官至副国级,没多久就病倒了,一检查竟然是癌症。

这可给了王新兰一个不小的打击,夫妻俩已经几十年没分开过了,种种磨难都一起坚持了过来,现在到了该享福的时候,萧华却得了癌症,王新兰十分心疼萧华。

王新兰:11岁走长征,晚年扎根大西北7年,与副国级丈夫相爱46年

事与愿违,1985年,“娃娃司令”萧华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70岁。

萧华没走多久,王新兰就辞去了自己的职务。其实才61岁的王新兰原本打算再替国家工作几年,但是丈夫萧华的去世让王新兰身心俱疲。

她原本还算硬朗的身体一下子垮了下来,头发也一下子白了起来。

王新兰如今97岁,依然健在

王新兰退休后,在整理丈夫萧华的遗物时,发现了萧华留给自己的话:“永葆青春,题赠新兰。萧华”

王新兰看到这句话,立马止不住地哭了起来。

王新兰:11岁走长征,晚年扎根大西北7年,与副国级丈夫相爱46年

晚年王新兰

身边的孩子们见状连忙劝道:“母亲,别太伤心了,要注意身体,父亲写下这句话就是希望你能在他离世后好好的生活,不是吗?”

王新兰恍然大悟,心里明白了丈夫的苦心,这才慢慢平复情绪。

自此,王新兰不再沉浸在丈夫离世的痛苦中,慢慢走了出来。再加上五个孩子对母亲王新兰的悉心照顾,王新兰的身体有了好转。

如今,王新兰已经97岁高龄依然健在,成为了为数不多地能够享受自己奋斗成果的英雄。

希望王新兰老奶奶能够更加幸福快乐地度过晚年生活,看着他们老一辈为之奋斗的中国繁荣昌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