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孟良崮战役,粟裕为何选择歼灭张灵甫的74师?他有4个依据

1947年5月10日,坐镇徐州负责指挥24个整编师(60个旅)45万大军,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的国民党军陆军总司令顾祝同,命令所部向莒县、沂水、悦庄、淄博一线推进,“跟踪追剿”撤退至莱芜、新泰、蒙阴以东地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其具体部署是:汤恩伯的第一兵团进占坦埠、沂水一线;王敬久的第二兵团向博山、张店方向进攻;欧震的第三兵团集结于新泰、蒙阴地区,待第一、第二兵团进攻得手之后,再全力向东发展进攻,企图围歼华野主力于沂蒙山区,或者把华野主力赶过黄河。

孟良崮战役,粟裕为何选择歼灭张灵甫的74师?他有4个依据

第一兵团司令官汤恩伯在获悉华野主力东撤之后,一改其稳扎稳打的战法,不待第二、第三兵团统一行动,即以整编第74师、第25师于11日自垛庄、桃墟、青驼寺地区北犯,限于12日占领坦埠;同时,以第7军和整编第48师各一部由葛沟、河阳地区向苏村、界湖方向行动,策应第74师作战,主力集结于汤头、葛沟待机;以整编第83师一部兵力在第74师右翼向马牧池方向进攻,主力控制于青驼寺以北地区,为兵团预备队;以整编第65师仍担任蒙阴防御,并掩护第25师的左翼安全。

孟良崮战役,粟裕为何选择歼灭张灵甫的74师?他有4个依据

而华东野战军主力东移后,负责战役指挥的副司令员粟裕面对国民党军的步步紧逼,曾经考虑过两个歼敌方案:1,如果国民党军放胆前进,即适时集中主力,择其一路歼灭之;2,如果敌人仍然密集靠拢,步步为营,我则再后退一步,以攻取潍县为饵,诱歼援敌于运动之中。5月10日晚上,粟裕获悉汤恩伯兵团第7军及第48师的先头部队已经进占了沂水以南的苗家区、界湖,并可能继续向沂水进犯。

孟良崮战役,粟裕为何选择歼灭张灵甫的74师?他有4个依据

粟裕鉴于这两股敌人是第一兵团之最右翼,态势较为孤立,当即决心以第2、第7、第8纵队歼击该敌于沂水、苏村之间地区;同时以第1、第4、第9纵队进至坦埠、埠前庄以北、沂河以西地区,视机求得歼灭可能由蒙阴、桃墟东援之敌一部;以第3、第10纵队位于莱芜和口镇东北地区,牵制并相机歼灭北犯之敌。虽然作出了首先歼灭右翼之敌的决定,但粟裕并不认为第7军和第48师是理想的打击对象,因为这两支部队属于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号称“猴子军”,打仗既狡猾又顽强,和他们作战往往俘获不多,常常打成消耗战。

华野的歼敌决心刚刚定下来,就接到了中央军委的指示:“敌有向淄博等地急进模样,你们应集中主力,待敌进到适当地点,不失时机发起反击,首先歼灭敌一、两个师;依陕北经验,敌增援能力不大,如有一定间隙,以有力一部筑工抗击,可使敌强大援军根本不能增援。”粟裕遵照这一指示,除了按照原计划调整部署之外,立即通知情报部门加强对整个战场的侦察,严密监视敌军的动向,密切注视敌情的细微变化,以便寻找更加有利的战机。

孟良崮战役,粟裕为何选择歼灭张灵甫的74师?他有4个依据

5月11日,国民党军第一兵团各部根据汤恩伯的命令开始北犯。当天,第74师占领重山、艾山一线,一部渡过汶河,攻击第9纵队杨家寨、孤山阵地被击退。该师的行动最为最积极,态势相对突出。其左翼第25师一个旅进占黄斗顶山,其右翼第83师一部进占孙祖,但这两个师的行动都比较谨慎,进展有限。

当天晚上,华野技术侦察部门截获了汤恩伯限令整编第74师于5月12日攻占坦埠的电报,这是一份事关全局的重要情报。粟裕为此沉思了半个小时,他以十分慎重的态度要情报处核实其准确性,并进一步搜集相关情报。根据从各个渠道获得的情报,华野司令部连夜查明了汤恩伯兵团的作战部署:

孟良崮战役,粟裕为何选择歼灭张灵甫的74师?他有4个依据

以整编第74师为中心,整编第25师、整编第83师为左右翼;又以整编第65师保障整编第25师翼侧,第7军和整编第48师保障整编第83师翼侧,限于12日(后改为14日)攻占坦埠。同时查明,王敬久兵团的第5军、欧震兵团的整编第11师等部已由莱芜、新泰出动向东进犯。左右两翼国民党军和整编第74师相距只有1到2天的行程。

根据国民党军的进攻部署,粟裕判明了敌人的行动企图:汤恩伯显然是以整编第74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两翼和后续强大兵团掩护下,对华东野战军实施中央突破,进攻矛头直指华野指挥部驻地坦埠,企图一举击中华野指挥中心,陷华野于混乱和四面包围之中,聚歼华野主力于沂蒙山区,或者将华野逼至胶东一隅,或是赶过黄河。

孟良崮战役,粟裕为何选择歼灭张灵甫的74师?他有4个依据

粟裕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有利战机,立即提出了新的作战方案:不打右翼的第7军和整编第48师,而改打位于中路的战斗力最强的敌精锐主力整编第74师。迅速就近调集几个强有力的部队,以“猛虎掏心”的战法,以中央突破对付敌人的中央突破,从敌人密集战斗队形的中央楔入,切断整编第74师与其左右翼的联系,将其歼灭于坦埠以南、孟良崮以北地区。

粟裕这一新的作战决心,是在充分把握、辩证分析敌我态势及其发展趋势,反复权衡两种作战方案的利弊得失的基础之上,所作出的科学结论,其依据主要有4点:

孟良崮战役,粟裕为何选择歼灭张灵甫的74师?他有4个依据

1、整编第74师虽然是国民党军精锐主力之一,战斗力较强,又处于战线中央,左右援兵较多且距离较近;但是该部已经全部展开而且处于不利地形,粮弹携行量不足;态势也较为突出,与其左右友邻部队有一定的间隙;加上该师平时骄横跋扈,不可一世,同国民党军其他部队矛盾很深,一旦被围,其他敌军不会奋力救援,便于我军将其分割歼灭。

2、我军主力正好集结在其正面,不需要作大的部署调整,有5个纵队可以就近转用,兵力优势5倍于敌,围歼该敌有足够的兵力;特别是隐伏在敌后的第6纵队,如果隐蔽向北急进,可收奇袭和迅速切断敌人后路之效;况且自解放战争开始以来,整编第74师常打头阵,气焰嚣张,是华野的死对头,全体指战员对该敌早有“灭此朝食”的强烈要求。情绪高涨,士气旺盛,必胜信心充足。

孟良崮战役,粟裕为何选择歼灭张灵甫的74师?他有4个依据

3、该地区系我鲁中解放区腹地,群众条件极好,民兵组织坚强;地区多山,地形复杂,公路少而窄,便于我隐蔽集结,寻隙穿插,而不便于敌人重装备部队运动,是最理想的歼敌战场。

4、整编第74师是国民党军的精锐主力,歼灭该敌,必将极大地震撼敌军,严重挫伤其士气,给敌军以实力上精神上最为沉重的打击,同时对我军指战员则是一个最大的鼓舞,可以立即挫败敌人的进攻,进而迅速改变战场态势,从而扭转华东战局。

孟良崮战役,粟裕为何选择歼灭张灵甫的74师?他有4个依据

决心已下,粟裕立即调整战役部署:以第1、4、6、8、9等五个纵队担任围歼任务,其中以第1、第8两个纵队分别从整编第74师左右两翼穿插迂回,抢占芦山阵地,并配合由鲁南北返的第6纵队断其退路,封闭合围口;以第4、第9两个纵队从正面出击。5个纵队协同围歼该敌。另以第2、3、7、10等四个纵队担任对各路敌军的阻击和牵制任务。

5月12日晨,陈毅、粟裕发出歼灭整编第74师的作战命令,战役预定于13日黄昏发起。张灵甫和他的“御林军”,即将进入生命的倒计时。

《孙子兵法》有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对于这句话,粟裕当之无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