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按“经子史集”分类,“经子史集”分别指的什么?和珅撺掇乾隆焚“反书”,纪晓岚请求挑出四部,结果一本也没烧成。

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有这样一个桥段,那就是乾隆帝要焚烧“反书”,纪晓岚请求留下两部,乾隆帝答应了,让他自己挑。纪晓岚一直磨蹭,不从书堆中挑书,一边的和珅急了,催着纪晓岚赶紧挑选。然而,纪晓岚却要给乾隆讲故事。
纪晓岚给乾隆讲的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故事:“元世祖忽必烈定天下的刑律,有一天,当定到笞杖罪时,他说,天饶他一下,地饶他一下,朕饶他一下,从此,元朝官府行刑,该打五十大板的,只打四十七板。吾皇英明,远盖元世祖,纪昀斗胆请皇上也效仿元世祖忽必烈,天饶一部,地饶一部,皇上您饶一部。”
乾隆:“就三部?”纪晓岚:“就三部!”乾隆:“准了。”
接着,纪晓岚又开始对和珅使坏,说:“和大人,你不饶一部啊?”和珅说自己没资格,结果,乾隆一高兴,替和珅做主,也饶了一部。乾隆限纪晓岚在一袋烟抽完全挑好四部书,其余的全烧。纪晓岚立马说:“臣已经挑好了。”
乾隆问:“哪四部书啊?”纪晓岚:“经史子集四部。”乾隆这下傻眼了。纪晓岚又去难为和,让他挑出经史子集以外的书来焚烧,和说:“我还挑什么呀,这些书无不概括在经史子集之中,你都挑了,还烧什么呀!”
于是,一批所谓的“反书”就这样保存了下来。
那么,“经史子集”是个什么梗?原来,“经史子集”是源自《四库全书》的分类。
在大清皇帝中,乾隆帝是个想作为,也有作为的皇帝,在位期间,武功繁盛,平定边疆地区叛乱,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光有武功还不成,文治上也得下下功夫才配其自封的“十全”称号,于是,他又亲自倡导并编成了大型文献丛书《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始编纂,历时9年成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近230万页,约8亿字。整套书收录了从先秦到清乾隆前大部的重要古籍,涵盖了古代中国几乎所有学术领域(其中,还收录了日本、朝鲜、越南、印度以及来华欧洲传教士的一些著作),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套丛书。
《四库全书》可以说是囊括了古今中外的五花八门的著名,如此丰富而繁杂的内容,该如何编辑归类呢?《四库全书》的编辑们非常聪明,按照内容将其划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分就搞定了,这大大方便了后人的检索。
那么,《四库全书》“经、史、子、集”各自收录的都是什么内容呢?
经部——
收录儒家“十三经”(《易》、《诗》、《书》、《周礼》、《仪礼》、《礼记》、《春秋》、《论语》、《尔雅》及《孝经》)及相关著作,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其中礼类又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6属,小学类又分训诂、字书、韵书3属。
史部——
这个好理解,就是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
子部——
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类书,是我国古代一种大型的资料性书籍。辑录各种书中的材料,按门类、字韵等编排以备查检,例如《太平御览》《古今图书集成》等,相当于现在的工具书),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大类。
集部——
收录除诸子百家外的历代文人的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其中词曲类又分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5属。除了章回小说、戏剧著作之外,以上门类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流布的各种图书。就著者而言,包括妇女,僧人、道家、宦官、军人、帝王、外国人等在内的各类人物的著作。
乾隆、和珅与纪晓岚都是《四库全书》的参与者,所以,纪晓岚才能一招制胜。当时,乾隆是《四库全书》的总策划,和珅正总裁官,副总裁官、总阅官,纪晓岚是总纂官,按职责分,纪晓岚是和珅的隔级上属——因为纪晓岚的总纂官上面是总阅官,总阅官上面还有副总裁官,副总裁官上面才是正总裁官的和珅。所以,电视剧中才会有和珅那句实在话:“天下之书无不概括在经史子集之中,我还挑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