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死刑犯最后一餐吃什么?这个你绝对想不到,邢犯的最后福利!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的每一个朝代,执政的根本都离不开仁这一个字,因此对每一个生命的存在都非常尊重,在没有战争的时候,皇帝并不会像现在很多电视剧上演的那样想杀谁就杀谁,不管是大理寺还是刑部都对死刑的审核非常严格,甚至在底层被判死刑之后,还要一层层的上报给皇帝,让其亲自审判来防止出现错杀的情况,这也能够看出在那时候想要判一个死刑难度有多大。

当然了,有一些情况还是例外的,就比如那些想要谋反的乱臣贼子,又或者犯下命案的罪犯,不需要等候秋后问斩,可以随时除以死刑。其他时候实行死刑的时期,大概是在秋天入冬之前,可能是因为古代人民信仰比较多,所以要跟着天意来,快入冬的时候世间万物都处于凋零期,所以在这时候处于死刑也更符合这个寓意。
当然在行刑当天也有很多规矩,比如要选择一天当中阳气最旺的时期,也就是午时三刻,这也是电视剧当中的大家经常听到的午时已到的由来,这样可以防止处于死刑的犯人的魂魄出来祸害人间。当然对刽子手也有非常多的要求,处以死刑并不像大家想的那样要头和身子分开,而是必须要为死者留下全尸,还不能让死刑犯在行刑之时承受太多的痛苦,这就需要很高的手艺了。
除了在行刑过程中充满了细节和规则,死刑犯在行刑之前还要吃最后一顿饭。也就是断头饭,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时断头饭就出现了,当时战争比较频繁,因此被俘虏的战士在被抓住的时候往往会被处以死刑,而当时的霸主楚庄王够让这些为国征战的士兵体面的走去,制定了断头犯的规矩,死刑犯在行刑之前必须要吃到人间的最后一顿饭,这一充满人性化的做法很快被众多国家效仿,并且流传下去。甚至到了宋朝之后,对于断头饭还有了价格上的要求,断头饭也变得越来越豪华,但是人在将死之时肯定没有心思吃其他什么食物的,但是断头饭中会有一个非常特殊的东西,那就是生肉。
官兵们会在此行饭的碗中放上一个生肉,这是因为根据传说,人死之后必须要去孟婆那里走一遭,而孟婆那里有一个非常凶狠的狗,这块生肉就可以帮助这些去了阴间的人们引开恶狗,免得遭受恶狗的撕咬,这样大家的轮回路上也就变得更加简单了。
虽然这种思想是属于封建思想,但是也体现了我们古人的人性化,那些死刑犯在看到这块生肉也会非常的感激,甚至在他们眼里这比那些大鱼大肉还要重要。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仔细观察一些丧事的操办,也会有生肉用来给路过的神仙们品尝,好让死者能在地底下积个神缘,希望他能够帮助死者来世能够过得更好,也是一种特殊的祝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