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一个新的国家建立以后,经过或长或短时间的统治,总会显出疲势,内忧外患之下,这个国家也马上就要到头了,会被新的势力所取代,历朝历代的命运皆是如此,若是国破身亡也就算了,无需投降而过上屈辱的日子。可若是选择投降,落在敌国手里,自然是不会有好日子过的。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忽略的一个朝代,经济与文化教育都得到了最大助力,繁荣发展,说是中国历史上的巅峰也不为过,它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深远。可就是这样的一个盛世王朝,当到了晚期之时,同样是任人宰割,统治者和国家都遭受到了非人的虐待和屈辱。
宋朝周围有着许多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从实质上来说,宋朝并未实现真正的大统一,这也是后期宋朝被灭的主要原因,表面上各国虽是和平相处,实则异国对宋朝都是虎视眈眈,他们想要占领中原这块富足之地。

当北宋和金国达成合作要灭掉辽国之时,北宋本身也给日后的自己招来了大麻烦,金国的野心不止于此,他们想要征服中原,当没有了辽国的牵制后,他们对于北宋的直接威胁大大增强,军队压倒了北宋边境,统治者们还来不及高兴铲除敌人,就又要为自己国家的存亡而深深担忧了。
宋徽宗将皇位传给了儿子赵恒,身为统治者直接摆脱大麻烦,没有尽心尽力地解决问题,也难怪北宋会被灭国了。此外开封城内还没有军队,地方军队也无法立即前往支援,情势如此危急,统治者能想到的办法只能是求和。签订求和条约在北宋统治者眼中是最为平常的办法,过去签订的屈辱条约不在少数,但面对粗鄙野蛮的金人时,北宋被狠狠宰了一顿。
金国统治者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们有实力强劲的军队,北宋已经被他们视为囊中物,灭掉北宋是指日可待的,所以面对此次求和,他们打算不费吹灰之力掠夺大量的钱财,甚至还指明让皇帝来到金国议和。懦弱的宋徽宗根本不敢,赵恒找借口要带着几位大臣去议和。
这次的议和事件也是多经波折,金人统治者的态度十分强硬,势必是要让北宋投降才能谈议和条件,为了能够苟且偷生,赵恒同意了。这次的投降书被写了四次才让金人统治者满意,最终还让赵恒亲自念出来,可以说金人仗着自己的势力一直在侮辱北宋统治者,但赵恒只能忍受着一切。
回到国内,国库无法承受此次的议和条件,赵恒又下令举国搜刮百姓的钱财,不止是要赠送大量的钱财,还要赠送开封城内的所有少女,这实在是过分,如此失民心去讨好敌人的做法意味着北宋离灭亡也不远了。
当时城内的少女都被朝廷征收,她们被送往金国做奴隶,一生将会受尽屈辱,所以有些少女为了避免被侮辱,有的选择了自杀,有的选择毁容。不止是民间女子,官宦女子也不能幸免于难,其实这就是变相地金人掠夺,金人部落之间一直都是抢钱抢女人的,北宋统治者只是他们的傀儡而已。
可金人统治者并不满足于此,他们已经将北宋视为所有物,多次向朝廷索要钱财,每当赵恒想要反对的时候,金人就会威胁,迫于武力压力,他们只能屡屡接受霸权条约。可纵使中原再地广物博,也不能承受多次的大额消费,赵恒想去和金人统治者沟通,他去了金营之后,城内大雪纷飞,又爆发了瘟疫,朝廷国库空虚,百姓被掠夺多年,面对这次的天灾人祸,根本无法度过,城内不计其数的百姓都死于非命。
祸不单行,赵恒如此卑躬屈膝,最终还是被金人统治者要换掉,他们还将赵恒留在了金营中,几个月后宋徽宗也被带到这里,两位皇帝被贬为庶民,北宋国内又是混乱不堪,百姓民不聊生,金国很快就达成了将北宋搞垮的目的。
纵使北宋皇帝再怎么懦弱,他们对于国家还是爱护的,宋徽宗看着国家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他心中感慨万千,还写了情真意切的诗文,他也觉得“羞”,虽然北宋的统治者历来懦弱了一些,可面对粗鄙野蛮的敌国,势弱的北宋根本无法反抗,他们只能一次次的被动接受。
面对灭国之祸,统治者和百姓都是最大的受害者,两位皇帝直接承受金人的屈辱对待,而百姓作为间接承受者,战火不断,他们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就连最基本的生存也得不到保障,他们会怨恨敌国,同样也会怪罪他们的皇帝,多次的掠夺钱财都是统治者直接下达命令的,面对金人的得寸进尺,皇帝总是忍耐着一切,从来不会奋起反抗。
参考资料:
【《宋史》、《靖康之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