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越老脾气越差?别着急!他可能是得了这种病

12月11日上午,一场由福建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变性病学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主办的“阿尔茨海默病科普大讲堂”活动在福州举行。临床专家和志愿者们分享了阿尔茨海默病早诊早治的重要性及家庭照护知识,并呼吁社会各方加强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家庭的关注与关爱。

把握阿尔茨海默诊疗“黄金窗口期”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中国已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近1000万人,预计到2030年,这个数值将超过3000万。

越老脾气越差?别着急!他可能是得了这种病

福建医大党委书记陈晓春教授说:

“阿尔茨海默病是认知症(俗称老年痴呆症)中的主要类型,它会使患者产生记忆、定向等认知功能障碍,出现焦虑、妄想等行为异常,日常生活中像穿衣进食、洗漱如厕等基础事务也会变得举足无措。随着患病时间的推移,阿尔茨海默病的严重性也会不断加深,危及患者与家庭生活。”

患者从轻度进展到重度痴呆平均需要8-10年,而从轻度认知障碍发展为轻度痴呆,平均只要2-6年的时间,这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黄金窗口期’。将疾病的筛查关口前移,在这一阶段及时诊断干预,有望将疾病进展延缓5年。

陈晓春同时强调,阿尔茨默症在丧偶独居老人、日常无社交老人、抑郁情况较重的老人、听力障碍导致认知能力减退的老人,以及中年酗酒的人群中出现风险更高。要防范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生,应尽量多做健脑活动、保持社交活动、保持体重和心脏脑血管健康、增加运动量、不要酗酒、抑郁及时求帮助。

照护者要多留心这些早期症状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率明显不足,我国轻度和重度患者的就诊率分别仅为14%和34%,远低于欧美国家。早期症状难被发现,易被误认为是自然衰老,加上疾病带来的病耻感,导致很多阿尔茨海默患者错过了最佳干预期。

越老脾气越差?别着急!他可能是得了这种病

福建医大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叶钦勇教授指出:

早筛、早诊、早治这六个字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来说很重要。他建议照护者要特别留心老人出现的一些早期症状,最典型的症状就是总是遗忘近期发生的事情。

此外,还包括情感、精神行为异常,例如对配偶、子女行为多疑,藏匿各种贵重物品;对身边事物淡漠不关心、缺乏情感,或者性格出现较大变化;难以处理过往较为擅长的工作等等,这些都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信号,一定要及时前往各医院的神经内科或记忆障碍门诊找专业医生咨询,医生会通过详细的量表评估、血检、脑影像检查给出专业的判断。

得了阿尔茨海默病,也能好好生活

如果家人得了阿尔茨海默病,除了要去医院接受疾病的正规诊疗外,正确的日常家庭照护也非常重要。伴随着认知功能地逐渐下降,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更需要来自家人和朋友的理解、关怀和支持。

越老脾气越差?别着急!他可能是得了这种病

福建医大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潘晓东教授说:

“很多人有个误区,就是只重视花重金治疗阿尔茨海默症,却忽视了不花钱的防控。其实除了必要的药物干预,生活中做好非药物干预也非常关键,如科学饮食与合理运动、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认知训练以及心理辅导等等。”

活动当天,社会行动组织“认知症好朋友”的友好使者、福州市小蜜蜂扶老公益服务中心主任陈瑶女士也就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与认知症患者友爱相处等话题与现场观众做了分享与互动。

越老脾气越差?别着急!他可能是得了这种病

陈瑶表示:

“认知症就是通常说的老年痴呆症,它并不会夺走一个人所有的记忆以及认知能力。大众要超越疾病,看到认知症背后的那个人,看到他们依然保留的能力,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尽可能发挥功能,继续为家庭为社区做出贡献。对于阿尔茨海默病以及其他类型的认知症人士而言,他们更需要来自身边的支持和关爱。希望通过越来越多的公益科普活动,改善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以及科学干预,帮助认知症人士及其家庭好好生活。”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林颖

来源:福建卫生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