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团长李德生阻击日军,臀部中弹血流如注,严令战士不许声张

作者:风影

1944年冬天,盘踞在山西榆社地区的日伪军,经八路军沉重打击,在民众的坚壁清野下,给养枯竭,军力不济,纷纷收缩兵力。其中,榆社县的连家庄据点龟缩着日军一个中队和数十名伪军。

12月底的一天夜里,太行二分区30团获悉:沁县守敌派出约50匹牲口的运输队,在伪军护送下,向连家庄据点运送给养弹药,已进至距连家庄约2华里的河南街,天亮后进行交接。

团里对敌情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认为:我军围歼河南街敌运输队,连家庄守敌一旦闻讯,势必以命相拼,且两地间距离很近,咫尺之间,便于敌人快速增援,故围歼河南街敌运输队的关键,在于阻住连家庄增援之敌。团长李德生决心:以一部分兵力围攻河南街,夺取物资马匹,由他本人带四连担负阻击任务。

团长李德生阻击日军,臀部中弹血流如注,严令战士不许声张

抗战时期的李德生(中)

部队轻装连夜奔袭。为隐蔽企图,李德生团长率队避开村庄大道在河谷中迂回穿插。黑夜作障,部队在神不知鬼不觉中向预定地点前进。

拂晓前,四连占领了连家庄西侧敌增援河南街必经之路的有利地形,设下了阻击线。当时,四连除了骨干外,大多是刚入伍的新兵,潜伏在黑夜里等待敌人,既有初战的激动也怀揣着紧张和不安。

拂晓,河南街方向骤然响起了密集的枪声,夹杂着战马的嘶鸣,围歼敌运输队的战斗打响了。不出所料,连家庄据点之敌除了留部分伪军守据点外,其余100多日军匆匆驰援河南街。敌人靠近了、钢盔在稀疏的星光下泛着寒光。看着黑乎乎的一大溜敌人,部分没有经验的新兵有的抬枪要抠火,有的要冲上前去拼杀。

团长李德生阻击日军,臀部中弹血流如注,严令战士不许声张

“不准莽撞,听我的命令射击!”这些细微的反映,没能逃过李德生团长的眼睛。当敌人距我军约40多米时,只听到李团长猛喝一声“打”,几乎同时,响起了他驳壳枪清脆的点射声。刹那间,步枪、机枪、手榴弹暴雨般地泼向敌人。

出其不意的火力打击,打得日军晕头转向。我军传统的近战、夜战,令敌人一直胆寒。然而经过起初的混乱,受过严格训练的日军毕竟不同于乌合之众的伪军,他们很快稳住了队形。日军很清楚,其增援行动的快与慢,直接关系着马队和给养的争夺归属,于是,他们迅速调整了部署,在几挺歪把子机枪密集火力的掩护下,100多日军展开战斗队形,向四连实施猛烈的冲击。一时间,短兵相接,血肉飞溅,这场厮杀让人惊心动魄。

李德生团长提着手枪,异常镇静。他总是出现在敌人冲击最猛烈的地方指挥作战。看到团长就在自己身边,许多因初战而不安的新战士有了主心骨,部队愈战愈强,士气非常高昂。

打退了敌人几次冲击,由于兵力和武器的悬殊,敌人还是步步向我军阵地逼近,战斗更为激烈了。为了彻底打垮进攻之敌,李德生决心以一部兵力正面抗敌,抽调部分兵力由翼侧反击敌人。

李德生

正当他在组织反击时,一颗子弹击中了团长的臀部,顿时血流如注。几个战士发现了,惊呼着:“团长你负伤了。”“不要叫嚷!”李德生严厉地说。他将伤口草草地包扎了一下,倚着土坎继续指挥战斗。团长镇定自若的神态,感染着周围的干部战士,大家斗志更加旺盛了。

我军出敌意料的反击,打乱了日军的攻击部署,最终,日军扔下一堆尸体往回跑了。四连乘胜追击,直到将敌人赶回连家庄据点。就在此时,四连接到了河南街战斗全歼敌人的报告。大家都围拢过来看望团长的伤势,由于流血过多,他的脸显得苍白,但他仍微笑着对大家说:“没关系,几天就能好的。”

部队回到团部驻地,只见村头大场上50余匹油光水亮的“大洋马”,齐刷刷地排成两大溜,粮食、枪支、弹药小山似地堆着,特别是两挺蓝悠悠的重机枪格外招眼。这个战果对于仅有5个连队、2挺重机枪的30团来说,可谓雪中送炭!

团长李德生阻击日军,臀部中弹血流如注,严令战士不许声张

村里的乡亲们得知八路军打了胜仗,把大场围了个严严实实,这个抚抚马,那个摸摸枪,个个都很高兴。四连有个战士爬上比他还高一头的“洋马”,荡荡悠悠地念道:“过去放牛娃,今日骑洋马,打败日本鬼,骑着回家看爹妈。”大家听了,闹得个前仰后合:真是“军乐民乐乐成一片,军笑民笑笑得心甜”!

团长李德生阻击日军,臀部中弹血流如注,严令战士不许声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