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84周年,84个关键词

84周年,84个关键词

1937年12月13日

1937年12月13日,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后,公然违反国际法,大肆屠杀、强奸、抢劫、纵火,制造了惨绝人寰、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30万

根据战后中国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的判决,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总数达30万以上。

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3日,日军向上海大举进攻,淞沪会战打响。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11月19日,苏州沦陷。11月26日,无锡沦陷。11月29日,常州沦陷。日军步步进逼,南京告急。

日军飞机空袭南京

1937年8月15日,日军飞机对南京进行了空袭。此后,南京城遭受了近四个月的轰炸,损失惨重。

84周年,84个关键词

戴广进

戴广进(1914-1937),安徽合肥人。空军第四大队二十三队队少尉飞行员。1937年9月19日,戴广进在南京青龙山空战中追击日军飞机,因油箱中弹起火,不幸坠机殉国。

乐以琴

乐以琴(1915-1937),四川芦山人,中国空军第四大队二十一队上尉副队长,“中国空军四大天王”之一。1937年12月3日,乐以琴与日机展开空战,击落敌机后不幸以身殉国,年仅23岁。

《移驻重庆宣言》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移驻重庆宣言》,国民政府机构以及南京部分高校、工厂等纷纷西迁。

江阴要塞

1937年12月2日,江阴要塞失陷,日军步步向着南京紧逼。

南京保卫战

1937年12月5日,日军开始向南京外围一线阵地进攻,南京保卫战打响。

血战光华门

1937年在这里爆发了南京保卫战中最激烈战斗之一。

84周年,84个关键词

易安华

易安华(1900-1937),第八十七师二五九旅少将旅长,奉命防守光华门。1937年12月12日,易安华在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38岁。同日于南京阵亡的将领还有宪兵副司令萧山令中将,一五六师参谋长姚中英少将,一六〇师参谋长司徒非少将等。

南京沦陷

1937年12月13日,日军相继占领中山门、中华门、光华门、水西门、太平门等主要城门,南京沦陷。

六周

南京沦陷后,侵华日军进行长达6周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

仙鹤门

1937年12月13日,日军第十六是团长中岛今朝吾日记:……处理上述七八千人需要有一个大沟,但很难找到。预定将其分成一两百人一组的小队,领到适当的地方加以处理。

汉中门外

1937年12月15日,避难于安全区之本市平民和已解除武装之军警共二千余人,遭日军搜捕后,被押赴汉中门外,用机枪扫射杀害,其伤而未死者,或乱刀被戳,或纵火活焚。尸骸蔽野,惨绝人寰。

中山码头

1937年12月16日,麇集于华侨招待所的男女难民5000多人,被日军集体押往中山码头,双手反绑,排列成行,用机枪射杀后,弃尸江中,使随波逐流,企图灭迹。

煤炭港

1937年12月17日,日军从各处搜捕我已解除武装之士兵及平民三千余人,拘禁于煤炭港下游江边,以机枪射杀,其伤而未死者,悉被押入附近茅屋,纵火活焚致死。

草鞋峡

1945年首都地方法院检察处奉令调查敌人罪行报告书记录:至已沦陷时,将男妇老幼五六万人禁于幕府山四五所村,绝其饮食。十六日夜间,用铅丝将二人并捆,排成四路,驱至草鞋峡,悉用机枪扫射,复以刺刀密刺,继又浇以煤油,纵火焚烧余骸,又悉投入江中。

84周年,84个关键词

杀人竞赛

1937年12月14日,《日本东京日日新闻》再次发出关于野田毅、向井敏明杀人比赛的报道。此时,向井敏明已杀了106人,野田毅已杀了105人,但无法判定谁先杀满100人,故相约以杀满150人为目标,继续竞赛。

性暴行

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在日军占领南京的最初一个月内,城内发生了近2万起强奸案。

劫掠

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还大肆抢劫财物,所到之处,不论私人住宅,或机关、商店、仓库均十室九空。

纵火

日军在南京城内外任意纵火,繁华的商业街太平路、夫子庙一带被焚烧殆尽,全市约三分之一的建筑物被毁。

南京安全区

1937年11月,留在南京的西方人士受上海南市难民区成功救助难民的启示,在南京筹建安全区,并得到了南京市长马超俊、金陵大学校董会董事长杭立武等中方人士的支持。1937年12月8日,安全区正式对难民开放,最多时收容难民25万余人。

拉贝

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日军攻占南京后,拉贝利用其德国人的特殊身份,将位于小粉桥1号的住宅作为难民收容所,保护了600余名难民。《拉贝日记》拉贝日记成为研究这段历史的重要证据。

84周年,84个关键词

贝茨

金陵大学历史系教授,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委员,他不仅热心参加难民救济工作,还逐日记录日军暴行。1946年,他曾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为南京大屠杀出庭作证。

魏特琳

日军进攻南京时,魏特琳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务长,她与舍监程瑞芳、总务主任陈斐然组成非常委员会,开放校园收容妇女和儿童。《魏特琳日记》是反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真相的第一手原始资料。

刘易斯·斯迈思

美国人,金陵大学教授,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秘书。曾将日军暴行每日写成抗议书,送往日本、英国、德国、美国大使馆及上海全国基督教会。1938年春,编著《南京地区战争灾祸:1937年12月至1938年3月城乡的调查》。

《程瑞芳日记》

程瑞芳女士是魏特琳女士的助手。南京大屠杀期间,她留下的日记,是目前南京大屠杀亲历者里留下的唯一中文日记资料。

《东史郎日记》

1937年8月,应召入伍参与了南京大屠杀暴行;1945年8月,他在上海向中国军队投降后回日本。后来他把在中国期间写的日记整理出版,即著名的《东史郎日记》,揭露日军犯下的残暴行径。

栖霞寺难民收容所

寂然法师1935年出任栖霞寺监院,南京大屠杀期间,他将寺庙辟为难民收容所,收容了两万多名难民。

84周年,84个关键词

江南水泥厂

德国人卡尔·京特和丹麦人辛德贝格在江南水泥厂建立起了难民营,救助了成千上万的难民。

鼓楼医院

鼓楼医院时称金陵大学医院,1937年12月初,5名美籍医护人员与中国同事共20多人,在危急的情况下留院工作,全力救治难民。

约翰·马吉

南京大屠杀期间,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分会主席、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委员约翰·马吉,用16毫米摄影机拍下的日军暴行及南京人民受难的画面,是迄今发现的南京大屠杀唯一动态影像。

《芝加哥每日新闻》

1937年12月15日,《芝加哥每日新闻》刊登了斯蒂尔题为《大屠杀故事——日军杀人数千》的报道。斯蒂尔成为最早报道南京大屠杀的西方记者。

日伪统治

南京沦陷后,日军为加强对南京的控制,由特务机构扶植成立伪南京市自治委员会。其后,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汪伪国民政府两个傀儡政权先后在南京成立。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1946年1月9日,盟国在东京设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为搜集南京大屠杀罪行材料,法庭找到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并带到东京出庭作证,大量罪证是那些侵华战犯始料不及的。

梅汝璈

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有一位中国法官,人们至今都没有忘记,他就是梅汝璈,他是中国第一位在国际法庭上运用法律武器捍卫人类正义的法官。

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

1946年2月15日,南京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成立,对日本乙、丙级战犯进行审判,对南京大屠杀案进行了审理。

石美瑜

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庭长。

松井石根

南京大屠杀的主要责任人之一,1948年11月12日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作为甲级战犯判处绞刑。

谷寿夫

日本乙级战犯,南京大屠杀主犯之一。1947年4月26日在南京雨花台被依法枪决。

84周年,84个关键词

田中军吉

南京大屠杀期间,斩杀手无寸铁中国军民逾300人,1948年1月28日,被依法处决于南京雨花台。同日被处决的还有在南京大屠杀期间进行杀人竞赛的向井敏明、野田毅。

朝香宫鸠彦

朝香宫鸠彦指挥部队进攻南京,是南京大屠杀罪魁祸首之一。战后,因其为皇室身份而未被追究责任。

中岛今朝吾

南京大屠杀罪魁之一,1945年10月25日日本战败后病死,逃脱了法庭的正义审判。

柳川平助

南京大屠杀的重要罪魁之一。于1945年1月日本战败前病死。

丛葬地

遇难同胞丛葬地有江东门、中山陵西洼子村、挹江门、清凉山、煤炭港、北极阁、草鞋峡、上新河、五台山、南京大学、燕子矶等处。其中,17处丛葬地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于1985年8月15日建成开放,选址于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及遇难者丛葬地。

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

2014年南京市政府启动对利济巷慰安所旧址的保护工作,2015年12月1日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建成并对外开放。是目前国内保存较完整、规模较大的“慰安妇”主题遗址型纪念馆,全面展示了侵华日军实施“慰安妇”制度的历史事实和犯下的罪行。

84周年,84个关键词

“流不尽的泪”

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中,有一处名为“流不尽的泪”的陈列:一位半身浮雕的年迈的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者的眼眶里,泪水汩汩而下,浮雕下方写着一行字——“请您为她擦去眼泪吧!”

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2016年9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万人坑”遗址

纪念馆内现存三处南京大屠杀“万人坑”遗址,分别展示了1984年、1998-1999年以及2006年发现的遇难同胞遗骸。

历史证人的脚印

在纪念馆悼念广场上有一条长40米、宽1.6米的“历史证人的脚印”铜版路,由222块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重要证人的脚印铜板以及178块光铜板相间铺设而成。

紫金草花园

1939年,日军卫生材料厂厂长兼军医山口诚太郎在紫金山下采集了紫金草(即二月兰)花种带回日本。战后,山口怀着对战争的反省和对和平的祈愿,与家人致力于普及此花。2007年,在中日双方的努力下,紫金草花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正式动工。

胜利之墙

胜利之墙由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教授主持创作。整座浮雕长达140米,以象征胜利的“V”字造型向两边拓展,表达了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喜悦之情。

和平大钟

2003年,旅日华侨林伯耀和14位爱国侨胞共同捐资铸造了和平大钟。和平大钟高3米,重6.6吨,钟架上的三根黑色三棱柱代表数字“3”,五个褐红色的圆圈意为5个“0”。纪念馆每个开馆日的清晨,12位观众,13次撞击,江东门的钟声 都会在公祭广场久久回荡。

《世界记忆名录》

2015年10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南京大屠杀的惨痛记忆和深刻教训,不只是中国人民的历史记忆,也是属于世界的历史记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

主要展示1937年12月至1938年1月的南京大屠杀史实,以大量的珍贵历史照片、实物和影像资料,翔实地揭露了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

84周年,84个关键词

“三个必胜”主题展

2015年12月7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三个必胜”展厅正式建成开放,展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作出的重要贡献。

二战中的性奴隶——日军“慰安妇”制度及其罪行展

南京利济巷旧址陈列馆的基本陈列,揭露和谴责日军实行“慰安妇”制度的反人道罪行。

国家公祭日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

为了保障国家公祭活动顺利进行,加强对国家公祭设施的保护和管理,凝聚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定《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2018年12月13日起,《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正式施行。

国家公祭鼎

高1.65米,重2014公斤,为三足圆形铜鼎。公祭鼎上铸有160字的铭文,记述了南京大屠杀给中华民族造成的巨大灾难,以及激发全民抗战,中国人民最终取得胜利的历程。

张纯如

美国华裔女作家,祖籍江苏淮安。1997年出版《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被列入《纽约时报》畅销排行榜达三个多月,使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得到西方主流社会的关注。

84周年,84个关键词

林伯耀

在日本出生长大的中国人。他倾毕生之力捍卫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是第一个提出在南京建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人,也是最早呼吁举行南京大屠杀悼念活动的人之一。在纪念馆的公祭广场,矗立着一尊和平大钟,是旅日华侨林伯耀、林同春等14位爱国侨胞在2003年共同捐资铸造。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2018年正式创刊。该刊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学术性期刊(季刊),主办单位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一本以研究日本侵华及南京大屠杀为专题的专业性学术期刊。自2019年起,《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继中文刊后,每年翻译出版2期英文刊与1期日文刊。发行范围覆盖美国、英国、日本等40多个国家知名大学、主要图书馆、重要研究机构与学者等。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以南京大屠杀研究为主题、同时推出3种文本的杂志。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

主编:张宪文。以南京大屠杀为主题的历史文献资料的汇总,共4000余万字、78册,是目前世界上关于南京大屠杀最翔实的史料集。

《历史上黑暗的一页:英国外交文件与英美海军档案中的南京大屠杀》

作者:【美】陆束屏。收集、整理了南京大屠杀后英国驻南京两任领事发往英国驻上海大使馆的电报、通信、报告等文件,以及英美两国炮艇船长逐日记载的观察报告与情报周报,有力地证明了日军占领南京后的各种暴行。

《屠城血证》

1987年上映的电影,讲述了1937年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后实施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中国医生展涛不顾个人安危千方百计将证明日军罪行的照片送出南京的故事。

《南京1937》

1996年上映的电影,由吴子牛执导,该片以1937年发生于中国南京的战事为背景,讲述了一个中日结合的家庭在南京大屠杀中遭遇的故事。

《栖霞寺1937》

2005年上映,讲述了1937年底到1938年初南京沦陷前后,栖霞寺寂然法师带领寺庙僧人自发创建难民护难所,不畏日军的压力与打击,保护两万多难民的故事。

《东京审判》

2006年上映,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始在东京审判日本甲级战犯,梅汝璈以中国法官的身份出席,终将战犯送上绞刑架。

《南京!南京!》

陆川执导,2009年公映,影片通过一名普通日本士兵和一名普通中国士兵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经历,揭示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

《金陵十三钗》

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张艺谋执导的电影,2011年12月15日上映。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照片墙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史料陈列厅序厅的周围,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照片墙,共展出1213张照片。

84周年,84个关键词

李秀英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她在被日军连刺37刀的情况下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成为那段悲惨历史最有力的见证人之一。2004年去世。

夏淑琴

南京大屠杀的亲历者和幸存者。1937年12月13日,全家祖孙9口人中7人惨遭日军杀害,时年8岁的夏淑琴在身中3刀后,因昏死过去幸免于难。

谢桂英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南京大屠杀期间,谢桂英的父亲留守在家看门,被日军杀害。后来,她年仅两岁的小弟弟在菜园被日军摔死。谢桂英的两个舅舅也被日本兵杀害。

伍长德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南京大屠杀时,伍长德是一名警察,被日军抓住后与其余数千名被掳军民押至南京汉中门外屠杀。日军枪响后,伍长德倒地装死,幸免于难。

伍正禧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南京大屠杀期间,他的祖父被杀,表叔、大表哥、二哥、三表哥被日军抓走,无一生还。

村山富市

1998年5月4日,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参观纪念馆。

海部俊树

2001年8月19日,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参观纪念馆。

鸠山由纪夫

2013年1月17日,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参观纪念馆。

福田康夫

2018年6月24日,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参观纪念馆并敬献花圈。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警示人们,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84周年,84个关键词

资料图片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网站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