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今天,绝不忘记!

今天,绝不忘记!
今天,绝不忘记!

尾尾和平鸽

声声警钟鸣

今天是第八个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84年前的今天

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

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30万同胞惨遭杀戮

无数妇女遭到蹂躏残害

无数儿童死于非命

三分之一建筑被毁坏

大量财物遭掠夺

这是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

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

过去的苦难

现在的使命

未来的梦想

此刻萦绕在每个中国人心中

不敢稍忘,不能稍忘

……

“活一天,就要讲一天!”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是历史的见证者

1987年,南京初次统计大屠杀幸存者

当时认定的幸存者有1756人

近年来,这一数字逐年递减

截至2021年11月5日

登记在册在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仅剩61人

2021年就有11位老人去世

他们至死都没能等到

一句郑重的道歉

84年过去

我们从未忘记那段沉痛的记忆

当震耳的警报声响起

让我们向遇难同胞致哀

向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献出生命的

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致敬

任何人要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事实

历史不会答应

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

14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

2014年2月27日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

以立法形式

将12月13日设立为

不仅是为了缅怀过去,勿忘历史

更要唤起每个人

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

今天,绝不忘记!
今天,绝不忘记!
今天,绝不忘记!
今天,绝不忘记!
今天,绝不忘记!
今天,绝不忘记!
今天,绝不忘记!
今天,绝不忘记!

这部电影

叫《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它的制作很难

今天,绝不忘记!

据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消息:

1984年春天

51岁的首任副馆长段月萍接下制作一部

南京大屠杀影片的任务

她立刻赶到北京

泡在中国电影资料馆

查找“南京大屠杀”影像资料

回到南京后

她又马上为摄制组整理资料

开展实地走访。

段月萍说:

“当时拍电影又忙又累”。

段月萍通过东京审判中国法官

梅汝璈的遗孀

找到了梅汝璈当年的秘书杨寿林

连夜赶到上海杨家后

从杨寿林处得到了百余张珍贵的

历史照片

还打听到了东京审判

中国检察官向哲濬的家

当时向哲濬虽然身体状况已很差

但帮助段月萍又找到了

向哲濬秘书高文彬.......

就这么顺藤摸瓜,

段月萍找到了许多重要历史见证人和历史资料

她随后立刻带着摄制组

一个点一个点地拍

一个人一个人地拍

历时半年才完成这部20多分钟的影片

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

她曾遭受过的深重苦难

今天,我们用三个故事

叩开历史厚重的大门

死战不退:

有守军绑了一身的手榴弹

向坦克车轮扑去

1937年12月

侵华日军兵分多路攻占南京

连续使用大炮轰击城墙

先后数次击穿光华门

今天,绝不忘记!

少量敌人冲进城门洞内潜伏了下来

却屡次被担任光华门防务的

教导总队谢承瑞团

和第87师易安华259旅等部击退

为了夺回城门、堵住城墙缺口

整排整连的中国官兵

前仆后继

壮烈牺牲

12月13日凌晨

日军登上光华门

当坦克车开进光华门时

光华门一战,异常惨烈

根据《淞沪抗战暨南京失守纪实》

“二五九旅旅长易安华、参谋主任钟崇鑫

和旅部直属部队官兵全部阵亡……”

一封从南京发出的电报称:

“我军士气悲壮,

人人抱必死之决心”

这些年纪轻轻、以身殉国的战士们

有侠骨衷肠,也有万般不舍

那年32岁的259旅参谋主任钟崇鑫

刚刚步入婚姻的殿堂

今天,绝不忘记!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

钟崇鑫随部奔赴抗日战场

夫妻两人在常熟汽车站见了最后一面

分别时

他突然跑上来从背后抱住了她

流着泪道别:

“阿妹,我会回来的。”

然而,苦等的张淑英

七年后才得知爱人的死讯

她查遍所有史料

从只言片语中拼凑思念

今天,绝不忘记!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脚下是国土,身后是同胞

侵略者“黑云压城”

英烈们唯有前仆后继、万死不辞

一个不会写字的老婆婆说:

“不赢官司,誓不罢休!”

夏淑琴婆婆的噩梦

发生在南京沦陷的第一天

今天,绝不忘记!

2020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参加公祭仪式。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日军进攻南京前

夏家共有九口人

一家人租住在城南新路口5号的一个房子里

12月13日上午

一队日本兵约30人闯入家中

8岁的夏淑琴

被日本兵用刺刀在背后刺了三刀

昏死过去

醒来时

身边只留下一地的尸体

侥幸存活的夏淑琴和妹妹

与亲人的尸体一同生活了14天

才被人从死人堆里“捡”出来

死里逃生的夏淑琴

也成为那段悲惨历史

最有力的见证人

今天,绝不忘记!

2006年8月23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在新闻发布会上激动万分。当日,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在南京诉日本右翼侵犯名誉权案,南京市玄武区法院作出判决,原告夏淑琴胜诉。新华社记者韩瑜庆摄

1994年

65岁的夏淑琴踏上日本国土

成为战后第一个

赴日控诉南京大屠杀暴行的幸存者

一个不会写字的老婆婆

勇敢地向日本民众展示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铁证

尽管每一次讲述的过程

都等同于将她内心的伤疤

无情地掀开

老人总是会哭泣:

“就在一个上午

一下子就没了七口人啊。”

尽管铁证如山

但仍有日本右翼公然抹黑

说夏淑琴是“假证人”

没有读过一天书的夏淑琴

选择站出来

捍卫自己的名誉权

更要捍卫历史真相!

今天,绝不忘记!

2006年8月23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左)在法庭作陈述。新华社记者韩瑜庆摄

从2000年到2007年

夏淑琴先后在中国法院和日本法院

与日本右翼斗争

两次告赢了日本右翼

不仅给少数人企图否认

史实的行径以有力回击

也开辟了从法律层面上维护史实的路径

今天,绝不忘记!

2006年6月30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前排右四)在日本东京与支持者手持“不许否定南京大屠杀”的横幅走向东京地方法院。新华社记者 吴谷丰 摄

如今的夏淑琴已年过九旬

却仍然在为此尽自己的一份力

她说:

“既然我活了下来,

我就要为30万遇难同胞说句公道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历尽万难

这位老人,要用公道告慰亡魂

让真相昭示明天

“和平的花,紫金草……”

1939年春天

学生时代曾到过南京的山口诚太郎

作为日军卫生材料厂厂长兼军医重返南京

繁华已被战火摧毁

坍塌的城墙、无尽的废墟

和累累白骨

让他惊诧又不安

不久之后他被遣回日本

回国前

他在紫金山下采集了一些花种

这是一种在战争废墟上

倔强盛开的紫色野花

今天,绝不忘记!

山口诚太郎的背影

1940年春天

山口家的院子里开满紫色小花

他写了一篇短文

连同种子分发给亲朋好友

他这样写道:

这是我从中国带回来的

我给它取名叫紫金草

如果你喜欢的话

就撒在你的庭院里吧……

此后20多年

为了让紫金草开遍日本

山口每年都将新的种子装满麻袋

乘上火车,一路抛撒……

1966年

山口诚太郎已到弥留之际

去世前,他给儿子山口裕留下遗言:

“紫金草的事就交给你了。”

如今,在日本

从北海道到冲绳

都可以见到紫金草的影子

就连靖国神社旁

每年春天也开满了这种紫色小花

今天,绝不忘记!

1945年,大门高子出生

在出生后的第十天

她差点在美军轰炸中死去

长大后,她成为一名小学老师

也是一名童话作家

偶然间,她在《朝日新闻》报纸上

看到了紫金草

才发现这熟视无睹的小花背后

有着这样感人的故事

她与作曲家大西进深入采访

创作出长达1小时的

合唱组曲《紫金草的故事》

后来还出版儿童读物《紫色的大萝卜花》

从此,“和平之花”不仅开遍日本

也唱响各地

今天,绝不忘记!

山口裕(左一)

“花的种子哟,来自大海的彼岸,

带着期待哟,在这里生根开花。

和平的花,紫金草……”

2009年4月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

新落成了一座紫金草花园

里面有一尊紫金草女孩

今天,绝不忘记!

这个花园

是山口诚太郎的儿子山口裕

筹集了一千万日元捐建的

开幕仪式上

《紫金草的故事》

由一支日本紫金草访华团唱响

合唱的人群中

大门高子唱得尤为动情

今天,绝不忘记!

在惨遭日军长达6周的血腥屠城后

1938年春天,紫金草依然盛开

如同南京城一样

浴火重生,又生生不息

今天,绝不忘记!

这是2020年12月13日拍摄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一句箴言陪伴我们左右:

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

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

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

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愿以吾辈之力

守护盛世中华

来源:福建共青团、政安工作室、新华社、人民网

编辑/宝蓝

校对/斯威

校审/周伟亮

吾辈自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