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他,蔡锷护国不会成功,两人评价却差太多,去世后受万民哀悼
袁世凯窃国失败,很多人都把功劳归功在蔡锷一个人身上,但其实背后还有一个被人忽略的英雄,那就是和蔡锷并称为“北袁南陆”的陆荣廷,袁世凯窃国称帝,如果不是陆荣廷在危急关头出兵,袁的“皇位”就有可能站住脚。
当时反袁称帝雷声大,雨点小,力量薄弱。鉴于袁世凯势力强大,许多人都不敢轻举妄动。而且除云南、广西、贵州三省之外,各省实力派都已经换成袁世凯的党羽。袁又派广东军阀龙济光监视陆荣廷,派心腹参谋次长陈宦率军入川监视云贵川。袁认为条件成熟,于1916年元旦擅自登基。

虽全国哗然,但只有云南蔡锷、唐继尧于12月25日举起反袁护国的大旗。但唐并非真正反袁,他“为了使颇得人心的蔡锷离开云南,以免危及自己的地位,所以愿意分给一部分兵力,但并不给以充分的后勤支援” 。所以蔡锷实际是单打独斗。云南总兵力三个军,只给蔡一个军,名义7000人,实际能上前线的少于此数。开始凭热情打了一些胜仗,占领过叙州、泸州和綦江几个地方,但很快便弹尽援绝,队伍只剩下三千多人,陷入困境。
各地虽然也有些起义,都无关痛痒,帮不上忙。而袁世凯正调动10万兵力,1916年1月5日曹锟首先率兵入川,准备一举歼灭护国军。1916年1月27日贵州宣布独立,但贵州军阀刘显世本向袁效忠,这时也只是表态而已,没有在战场上帮大忙,所以袁世凯对此也不当回事。
更为危险的是,1916年3月初,护国军只剩3130人和200发炮弹时,袁世凯竟然指派广东军阀龙觐光率一万多人从广西百色去抄护国军的后路,3月9日,龙部前锋已经占领云南剥隘,其潜入云南的地下武装已经策动民团暴动。如果龙部得手,护国军必全军覆没,反袁护国定然夭折,袁世凯的皇帝便坐稳了,中国又将出现一个新的封建王朝,要打倒这个新王朝,又不知要流多少鲜血。
在这关系到中国命运的危急关头,陆荣廷站了出来,挽救了民主共和的命运,在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关头立了大功。这样说是过誉的吗?不是!请看:蔡锷是反袁的英雄,但他是孤胆英雄,打了三个月不但没有撼动袁世凯,反而陷入绝境。这时候谁去救他,都得拿出十二分勇气并准备粉身碎骨。
3月14日陆荣廷在广西百色将龙觐光的一万人缴械,打破了袁世凯抄后路合围歼灭护国军的阴谋,排除了危险。 3月15日陆荣廷经过精心准备,在梁启超的协助策划下,毅然在柳州通电《陆荣廷讨袁檄文》,反袁护国。袁世凯听到消息,“狼狈惊愕,不知所处 ”。陆部和他的广西兵素以善战闻名国内,故有“北袁南陆”之说,难怪袁氏惊愕。
3月22日也就是陆宣布倒袁后第七天,袁世凯发令撤销帝制。 3月23日袁致电陆荣廷:“帝制原非予所愿”,求陆退兵回邕。同日宣布废止“洪宪”年号。 4月中下旬陆荣廷没有接受袁世凯的退兵要求,调兵遣将,就任粤桂护国联军总司令,5月1日麾兵三路入湘。蔡锷护国军等大振,趁机进击袁军。 之后,袁世凯集团的段祺瑞、冯国璋等或趁机夺权,或劝袁退位,袁世凯已众叛亲离。 6月6日袁世凯气死!
世人纷纷赞扬蔡锷是反袁护国的英雄,他确实应当得到这个荣誉。但对起如此关键作用的陆荣廷却往往一笔带过,甚至骂他别有所图,世人对蔡锷和陆荣廷的评价差别太大了。这不知何因。也许认为他是军阀,也许认为他是蛮人,也许认为他是草根出身,有功也不值得赞扬。
其实在他护国成功的那个时代,也还有客观评价的,梁启超就发表了《陆荣廷再造民国的功勋》,“再造民国”之誉由此而来。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要看他整个一生,尤其看他在历史转折关头对国家民族的贡献。人无完人,不可能一生事事都对,样样都行。
1928年11月6日,陆荣廷在其上海租住寓所逝世,终年七十一岁。临终前虽只有好友数人在身边,但当灵柩回到家乡广西,却出现了万民哀悼的场面。1929年夏,陆的遗体从上海由水道运到南宁,停于镇宁炮台下的六公祠,当地百姓前往拜祭,盛况空前。最后,灵柩用汽车运回武鸣。武鸣县所有机关、学校、驻军、党部人员列队郊迎灵柩,陆被安葬在距宁武庄不远的狮啸山墓地。
资料来源《百战名将陆荣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