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他,蔡锷護國不會成功,兩人評價卻差太多,去世後受萬民哀悼
袁世凱竊國失敗,很多人都把功勞歸功在蔡锷一個人身上,但其實背後還有一個被人忽略的英雄,那就是和蔡锷并稱為“北袁南陸”的陸榮廷,袁世凱竊國稱帝,如果不是陸榮廷在危急關頭出兵,袁的“皇位”就有可能站住腳。
當時反袁稱帝雷聲大,雨點小,力量薄弱。鑒于袁世凱勢力強大,許多人都不敢輕舉妄動。而且除雲南、廣西、貴州三省之外,各省實力派都已經換成袁世凱的黨羽。袁又派廣東軍閥龍濟光監視陸榮廷,派心腹參謀次長陳宦率軍入川監視雲貴川。袁認為條件成熟,于1916年元旦擅自登基。

雖全國嘩然,但隻有雲南蔡锷、唐繼堯于12月25日舉起反袁護國的大旗。但唐并非真正反袁,他“為了使頗得人心的蔡锷離開雲南,以免危及自己的地位,是以願意分給一部分兵力,但并不給以充分的後勤支援” 。是以蔡锷實際是單打獨鬥。雲南總兵力三個軍,隻給蔡一個軍,名義7000人,實際能上前線的少于此數。開始憑熱情打了一些勝仗,占領過叙州、泸州和綦江幾個地方,但很快便彈盡援絕,隊伍隻剩下三千多人,陷入困境。
各地雖然也有些起義,都無關痛癢,幫不上忙。而袁世凱正調動10萬兵力,1916年1月5日曹锟首先率兵入川,準備一舉殲滅護國軍。1916年1月27日貴州宣布獨立,但貴州軍閥劉顯世本向袁效忠,這時也隻是表态而已,沒有在戰場上幫大忙,是以袁世凱對此也不當回事。
更為危險的是,1916年3月初,護國軍隻剩3130人和200發炮彈時,袁世凱竟然指派廣東軍閥龍觐光率一萬多人從廣西百色去抄護國軍的後路,3月9日,龍部前鋒已經占領雲南剝隘,其潛入雲南的地下武裝已經策動民團暴動。如果龍部得手,護國軍必全軍覆沒,反袁護國定然夭折,袁世凱的皇帝便坐穩了,中國又将出現一個新的封建王朝,要打倒這個新王朝,又不知要流多少鮮血。
在這關系到中國命運的危急關頭,陸榮廷站了出來,挽救了民主共和的命運,在中國曆史的重大轉折關頭立了大功。這樣說是過譽的嗎?不是!請看:蔡锷是反袁的英雄,但他是孤膽英雄,打了三個月不但沒有撼動袁世凱,反而陷入絕境。這時候誰去救他,都得拿出十二分勇氣并準備粉身碎骨。
3月14日陸榮廷在廣西百色将龍觐光的一萬人繳械,打破了袁世凱抄後路合圍殲滅護國軍的陰謀,排除了危險。 3月15日陸榮廷經過精心準備,在梁啟超的協助策劃下,毅然在柳州通電《陸榮廷讨袁檄文》,反袁護國。袁世凱聽到消息,“狼狽驚愕,不知所處 ”。陸部和他的廣西兵素以善戰聞名國内,故有“北袁南陸”之說,難怪袁氏驚愕。
3月22日也就是陸宣布倒袁後第七天,袁世凱發令撤銷帝制。 3月23日袁緻電陸榮廷:“帝制原非予所願”,求陸退兵回邕。同日宣布廢止“洪憲”年号。 4月中下旬陸榮廷沒有接受袁世凱的退兵要求,調兵遣将,就任粵桂護國聯軍總司令,5月1日麾兵三路入湘。蔡锷護國軍等大振,趁機進擊袁軍。 之後,袁世凱集團的段祺瑞、馮國璋等或趁機奪權,或勸袁退位,袁世凱已衆叛親離。 6月6日袁世凱氣死!
世人紛紛贊揚蔡锷是反袁護國的英雄,他确實應當得到這個榮譽。但對起如此關鍵作用的陸榮廷卻往往一筆帶過,甚至罵他别有所圖,世人對蔡锷和陸榮廷的評價差别太大了。這不知何因。也許認為他是軍閥,也許認為他是蠻人,也許認為他是草根出身,有功也不值得贊揚。
其實在他護國成功的那個時代,也還有客觀評價的,梁啟超就發表了《陸榮廷再造民國的功勳》,“再造民國”之譽由此而來。評價一個曆史人物,要看他整個一生,尤其看他在曆史轉折關頭對國家民族的貢獻。人無完人,不可能一生事事都對,樣樣都行。
1928年11月6日,陸榮廷在其上海租住寓所逝世,終年七十一歲。臨終前雖隻有好友數人在身邊,但當靈柩回到家鄉廣西,卻出現了萬民哀悼的場面。1929年夏,陸的遺體從上海由水道運到南甯,停于鎮甯炮台下的六公祠,當地百姓前往拜祭,盛況空前。最後,靈柩用汽車運回武鳴。武鳴縣所有機關、學校、駐軍、黨部人員列隊郊迎靈柩,陸被安葬在距甯武莊不遠的獅嘯山墓地。
資料來源《百戰名将陸榮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