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历史上确有“射雕英雄”,一箭正好射鸟脖子上,不到20岁被封将军

历史上确有“射雕英雄”,一箭正好射鸟脖子上,不到20岁被封将军

提到《射雕英雄传》,大家总会想到郭靖“弯弓射大雕”的情节,不知道金庸老爷的灵感来自哪里,写出这么大气的情节。但是这样的故事只能出现在小说中吗?不!历史上曾真的出现过一个“射雕英雄”,而且不到20岁就被封为将军,他就是斛律光。

斛律光是北齐名将、军事家,斛律光年少时期善骑射,以武艺知名,在17岁的时候为高欢所欣赏,任其为世子高澄的亲信都督,当时传号为“落雕都督”。十七岁时就这么能干,斛律光不久就靠自己的真实本领而受到了高欢的重用,不到二十岁,就被委以左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的重任。北齐天保三年、七年,斛律光分别以五千兵马连破西魏十万之众。天保九年、十年又连拔北周的蜂川、白马、浍文、翼城等四座城池。其后每次率兵出战,总是有所斩获,史称“从结发从戎,未尝失律,深为邻敌所慑惮”。

历史上确有“射雕英雄”,一箭正好射鸟脖子上,不到20岁被封将军

北齐的几个皇帝亲切地称他为常胜将军。斛律光本人却似乎对他自己的另一项才能更为自傲。那项才能是射雕。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那一年三月的一天,斛律光陪着高欢的儿子高澄(亦即后来的北齐世宗皇帝)前往洹桥以南行猎。

洹桥,顾名思义在洹水之上。洹水是一条有悠久历史的河流,在今河南省北境,又名安阳河,它源出林县隆虎山,东流经安阳市到内黄县北入卫河,在中国春秋时代的典籍《左传》中就有“声伯梦涉洹”的记载,到了战国时代,洹水更曾一度成为秦以外六国的政治中心。那位主张合六国之力以对付强秦的苏秦苏季子,在劝说赵肃侯接受他的政治主张时就说过“今天下之将相,相与会于洹水之上”的话。

历史上确有“射雕英雄”,一箭正好射鸟脖子上,不到20岁被封将军

到了秦汉时期,洹水流域的政治中心地位,急剧下降,加上战乱连年,到了北魏、北齐时代,这里已成了各种大小动物的乐园。高澄作为高欢的大公子,闲在邺城没事干,自然是三天两头往这里跑了。今天的洹桥因为高家大公子的到来,可谓草木俱惊,举凡天上飞的,地下跑的,差不多全都被惊动起来了。

时近中午,随行军士大都有些人困马乏,就在这个时候,天空中突然飘来一朵“乌云”。高澄定睛一看,突然尖声叫了起来,“鸟!是神鸟!谁能射下来本公子重重有赏!”有两名亲将拈弓在手,两箭射过去,那只“神鸟”——实际上是一只老雕——浑若无事,从高空俯冲而下,箭一般地直向高澄的头顶扑来,大该是觉得射它的虽然是那两名亲将,但高澄骑在马上,目标最大,应先给予攻击,这一俯冲不要紧,一下子把高澄给吓傻了。

历史上确有“射雕英雄”,一箭正好射鸟脖子上,不到20岁被封将军

左右的人也吓呆了。就在这时,站在不远处的斛律光弯弓搭箭,弓开如满月,箭去似钢钉,只一箭,就把那只“神鸟”射了下来,那只神鸟——据当时的人们记载“……形如车轮,旋转而下”。落到地上之后,人们“呼啦”一下围了上来,捡起那只“神鸟”一看,那支箭不偏不倚正好射在了鸟的脖子上。

“真是射雕英雄神箭手啊!”高澄的一个名叫邢子高的亲信不失时机地脱口恭维道。许多年以后,在香港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的笔下也出了一个“射雕英雄”郭靖,两者的区别是,郭靖只生活在艺术家的虚构想象之中,而斛律光则实实在在地在这个现实的世界存在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