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运城市盐保中心开展盐湖水系调研第七十天——走进盐湖区南城办义同村

作者:运城新观察

12月12日,运城市盐保中心水系调研组一行到盐湖区南城街道办事处义同村调研,中心副主任关妍、办公室主任吕国玉等相关人员参加。

运城市盐保中心开展盐湖水系调研第七十天——走进盐湖区南城办义同村

义同村属盐湖区南城街道办辖区,距市区7公里。东临西姚村、西临银张村,距关公老家常平仅5公里。现有1400口人,耕地1300亩,主导产业为传统农业和劳务输出。

运城市盐保中心开展盐湖水系调研第七十天——走进盐湖区南城办义同村
运城市盐保中心开展盐湖水系调研第七十天——走进盐湖区南城办义同村

义同村历史久远,历史上曾辖“大义同”“小义同”“相家窑”“马家窑”4个自然村。

相传西汉时期,因村南山中出产银矿和铜矿而得名所以称银铜村,后被逐渐叫为义同。另据《安邑县志》记载,义同村是曹魏名将张辽的故乡,村名的由来也和张辽有关。据说张辽与关羽年轻时同在盐池镇选择同一武馆,同门同师学习武艺,义结同心的兄弟情义,该村将银铜村更名为义同村。

运城市盐保中心开展盐湖水系调研第七十天——走进盐湖区南城办义同村

义同村北临盐池,地理位置重要,历朝历代为强化潞盐的管理,除大修禁墙外,在当时的银铜村设立盐监司,扼守潞盐向西北中原至南方多省的运盐官道,并把银铜村更名为盐池镇。因为盐业和盐运以及同时期兴起的南山银,铜矿的开采,使当时的盐池镇作坊遍地,商铺林立,商贾云集,成为远近闻名的矿业开采和潞盐集散商贸重镇。至今运城各地的老人还常讲“大银铜(义同村)、小潞村”(潞村即现在的运城老市区),可见义同村当时的繁华与规模。

该村南庙沟至今还有汉代、唐代铜银矿开采遗址,官盐驿道遗址,唐初名将尉迟敬德督矿的法鼓台遗址,古代官府运银“银车道”遗址等。

运城市盐保中心开展盐湖水系调研第七十天——走进盐湖区南城办义同村

村西南中条山下原有二郎庙一座,始建年代久远已无从考证,该庙应鼎盛于宋太祖建隆年间,因战乱等原因,二郎庙曾屡遭劫难,多次重修。新中国成立时仅有两间小屋,最终毁于文革时期,现仅存老庙底及“庙台、庙沟”之称谓。据当地民间流传,该庙与黄帝战蚩尤有关,据清乾隆年间《河东盐法备览》中有明确记载:“二郎庙、三郎庙在中条山阴、岁以三月旺日交安邑县致祭,相传与大郎为季昆具以正直著且有功于盐池故祭之”。二郎庙于2015年4月开始重建,除传统彩塑外,该庙整体采用我国彩塑技艺之奇葩——“悬塑”技法造像,共计供奉道教神仙500余尊。

运城市盐保中心开展盐湖水系调研第七十天——走进盐湖区南城办义同村

上世纪60年代,为拦蓄中条山雨水和山区涧溪泉水,政府在义同村桐树沟内建有义同水库,义同水库属涑水河水系中盐池闭流区,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的小型水库,水库于1985年建成,保护下游义同村及盐湖的防洪安全。

今年秋季的持续降雨,大量山水造成义同水库溢流。10月7日,调研组曾赴义同水库调研,当时通往水库的道路被严重冲毁,农田被淹没,山水大量涌入盐湖。时隔2个多月,调研组在现场看到,山水依然不断从二郎庙旁边的沟内流出排向盐湖。

运城市盐保中心开展盐湖水系调研第七十天——走进盐湖区南城办义同村

调研组认为,自古以来,中条山的山水一直是盐湖安全的重大威胁,古人曾修建72道堰,对山水进行疏导的方法十分值得借鉴。中条山沿线漫流山水水质十分优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要因地制宜建设疏导、引流型的小型水利设施,将自然水资源作为农业灌溉、绿化灌溉、饮用等水资源充分利用,探索适于自然、利用自然并符合自然规律要求的良性水资源有效管理,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对盐湖造成的安全隐患。

韩 睿 王海燕 薛吉信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