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美军分析长津湖战役中的志愿军:爱打硬仗,部队常战斗至最后一人

长津湖战役结束后,美军对志愿军的战术进行了认真的总结,试图从中找出弱点,志愿军也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同样为找出不足。所以,长津湖战役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东线美军被迫撤到三八线以南,更在于对志愿军之后的进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美军分析长津湖战役中的志愿军:爱打硬仗,部队常战斗至最后一人

美军随军记者拍摄的志愿军排着稀疏队型进攻

网上有一种说法,如果当时志愿军的后勤和武器装备没有问题,美军陆战一师将不复存在。这说法既对,也不全对。美军战后总结认为,志愿军武器差,差在整个体系上,差在认知上,差在配合上。即便当时给了志愿军好的武器,能否有效运用还是个问题。

由于长期使用劣势武器作战,志愿军的指挥员中没有人指挥过机械化作战,没有人指挥过大规模的步炮协同,空地协同更无从谈起。这并不是马后炮,而是参战初期的志愿军用生命换来的经验。

美军分析长津湖战役中的志愿军:爱打硬仗,部队常战斗至最后一人

志愿军在下碣隅里伏击美军,图片中有一门迫击炮

美军认为,志愿军的基层部队(营、连)特别爱打硬仗,常常不计代价要求攻必克、守必坚。这其中除了志愿军钢铁般的战斗意志之外,部队普遍缺乏通信器材才是主要原因。

我军在长期的国内军事斗争中,都是以军或师制定作战计划,由团作为计划的实施单位。而团以下的营、连、排则在战前接受作战命令,电台、电话在初期基本只配备到团一级,营、连则主要依靠通讯员口头传达,一旦通讯员在中途牺牲,则基层单位和指挥机关中的连接全部中断。

美军分析长津湖战役中的志愿军:爱打硬仗,部队常战斗至最后一人

撤退中的美军望着倒毙在路面的战友

因此美军认为,志愿军的基层单位作战意识极其顽强,是因为接不到命令,营、连常常以战斗至最后一人为战斗结束的标志,无论进攻和防守哪怕美军有十倍的火力都是如此。美军对此感到十分害怕,但同时也认为这是一种战术上的僵化。

另外,长津湖战役中的志愿军初次和美军交手,缺乏和美军作战的经验,仍沿用以前国内战争时期的作战方式,就不灵了。部队在迂回穿插包围美军后,美军却并不崩溃,而是收缩防御圈固守待援,利用空中优势让志愿军吃了不少亏。

美军分析长津湖战役中的志愿军:爱打硬仗,部队常战斗至最后一人

陆战一师士兵将阵亡士兵尸体堆放在路边,而不是如某些人说的全部带走了

炮兵的表现也不能让人满意。如11月30日夜,志愿军第27军80、81师进攻美军第7师31团,军属炮兵出动9门野炮支援,共发射炮弹近400发,命中率却很低。大致就是夜间观测困难、未进行试射等原因。而炮兵射击完成了,步兵也未及时跟进,导致美军第31团还有机会逃跑,最后是靠着轻步兵围歼该团。

志愿军并不像美军士兵那样受过专业系统的军事教育,绝大部分部队都是靠在长期的战争中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来提升战斗力的。农民出身的战士中,甚至有很多人分不清坦克、装甲车、履带式防空炮的区别,只看到有履带和炮管的车辆都统称坦克。认识上的不足,给志愿军造成了不必要的牺牲。

美军分析长津湖战役中的志愿军:爱打硬仗,部队常战斗至最后一人

长津湖战役中,M19防空炮给志愿军带来很大伤亡,志愿军因为没见过将其称为双管坦克

如美军的M19防空炮,其本质就是M24轻型坦克+双管博福斯,只需一发迫击炮就能将其摧毁。但志愿军却将有限的迫击炮用来对付敌军步兵和火力点,用人力抵近来摧毁这些防空炮,这恰恰是以已之短攻敌所长,241团的重大伤亡就是这样出现的。

如果当时有人说一句这不是坦克,不要这样打,志愿军的伤亡会小很多,但当时并没有。很多经验都是在付出血的代价后才获得的,这是一支军队从弱小走向强大的必经之路。长津湖战役未能完成全歼美军陆战一师的目标,但却完成了将美军赶到三八线以南的目标,怎么看都是胜利,只是付出的代价有点大。战役结束后,志愿军痛定思痛,认真总结战斗中的经验教训,部队战斗力开始稳步提升。

美军分析长津湖战役中的志愿军:爱打硬仗,部队常战斗至最后一人

战斗结束后,志愿军在一起总结积累经验

1953年,陆战一师和志愿军358团打了最后一仗:马踏里西山攻防战。这时的志愿军和刚刚参战时的志愿军战斗力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武器装备的加强,现代化和正规代的建设,使得志愿军在和陆战一师作战时更加游刃有余。

在收复马踏里西山的战斗中,358团1连和8连在炮兵的支援下,只用了两个小时就解决战斗,以微小伤亡全歼陆战一师两个连。美军老兵回忆,志愿军几乎是踩着炮弹的炸点就冲上来了,他们根本来不及反应,步炮协同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

美军分析长津湖战役中的志愿军:爱打硬仗,部队常战斗至最后一人

马踏里西山之战,志愿军和陆战一师伤亡为1:8,炮兵功不可没

在之后的防御战中,陆战一师更是领教了志愿军炮火的威力。358团的两个连,在炮兵的支援下,坚守马踏里西山5天,顶住两个陆战团(欠一个营)的猛烈进攻。战斗最激烈时,阵地上仅剩下炮兵观察员于成志一人,他仍然呼叫炮兵给美军重大杀伤,在付出惨重的伤亡后,美军铩羽而归。

马踏里西山之战,志愿军以200人的伤亡,歼灭陆战一师1800余人,炮兵立了大功。此时的志愿军无论是在武器装备、后勤保障,还是战术思想、指挥协同上都基本上是一支现代化军队。如果没长津湖战役中诸多经验教训,这一天可能来得还要更晚一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