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陈赓生性活泼,竟然给386旅起了个“日本外号”——三子一郎大队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双方统一抗日战线,开展二次深度合作,陕北延安红军接受蒋介石南京政府的改编,成立第十八集团军也称“八路军”。

正在红军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深造,担任第一队长的陈赓,受命出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并在三原县石桥镇担任阅兵总指挥,誓师抗日出征,东渡黄河,奔赴山西前线与敌殊死抗战。

但陈赓却心血来潮地为自己的386旅起了个“三子一郎”大队的外号,读起来充满了日本特色,这是什么原因呢?

陈赓生性活泼,竟然给386旅起了个“日本外号”——三子一郎大队

其实一开始,陈赓的386旅除了正式的国民革命正规军番号之外,曾调皮的自称为“三子大队”,这是因为他们386旅是“三子当家”:陈赓是瘸子旅长、王新亭是瞎子政委、周希汉是瘦子参谋长。

本来陈赓的腿是世所公认,没人能跑过的,在黄埔军校时期就有一句顺口溜:陈赓的腿,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

大革命北伐和东征时期,蒋介石身陷囹圄,是陈赓阻止了他自杀,并靠着一双腿,连夜一口气跑了几十里的山路,才侥幸逃出生天,没让老蒋成为“革命烈士”。

但陈赓大将的双腿,后来曾在1927年南昌起义后以及红军反围剿战斗中两次负伤,一度险些被截肢,最后虽然经过手术治疗,陈赓这双冠绝黄埔的腿被保住了,但却落下了终生残疾,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所以就有了“瘸子旅长”的说法。

陈赓生性活泼,竟然给386旅起了个“日本外号”——三子一郎大队

而386旅政委王新亭上将是个高度近视眼,不戴眼镜基本上就是个“睁眼瞎”,甚至戴上眼镜,如果不凑近了看,也是模糊不清,看不真切,久而久之就成了全军的笑谈。

王新亭指挥打仗,只要用到地图时,因为视力的问题,整张脸都必须得贴到地图上才能看清,下达正确的作战指令,所以生性幽默诙谐的陈赓就经常戏弄他。

一次,386旅奉命转移,长途急行军,半路上陈赓就好心的提醒王新亭:“瞎子当心,现在我们下坡了。”

王新亭一听,心里莫名的一哆嗦,急忙蹲下用手摸地,来判断坡度的大小,结果却发现路面非常平整,不由气得哭笑不得。

因此王新亭“瞎子政委”的外号也在军中越传越凶,王新亭也不恼,能为战士们在生死战场上找到一点乐子,他也乐得牺牲自己的名誉。

陈赓生性活泼,竟然给386旅起了个“日本外号”——三子一郎大队

386旅的参谋长周希汉,个子长得就像篮球队员,人高马大的,但却瘦骨嶙峋,吃死不长肉,站着不动看起来就像是个插在地上的“长竹竿”。

加之八路军生活条件艰苦,一年到头也吃不到什么肉类,补充不上任何营养,周希汉想要增肥就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他在与大家一起合影留念时,因为高挑的身高和瘦弱的身材总是显得鹤立鸡群,就像是一根“旗杆”,笔直的杵在众人之间,所以也被人戏称为“瘦子参谋长”。

而周希汉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声称自己瘦,所以在战场上目标很小,因此日军的子弹才打不到他。

陈赓生性活泼,竟然给386旅起了个“日本外号”——三子一郎大队

不过“三子大队”这个别称还没用几天,最擅长无事生非的陈赓就突然对这个外号有了意见,当然他并不是觉得这个名字不够大气,有损八路军的威严,而是觉得“三子大队”一点也不洋气。

正好,在战场上素来有“拼命三郎”之称的陈再道,也对陈赓、王新亭和周希汉有意见,说这么好玩的事情竟然不叫他,一点也不够义气,所以几位位高权重且战功赫赫的旅首长们就关起门来,像个小孩子一样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陈赓生性活泼,竟然给386旅起了个“日本外号”——三子一郎大队

最后为了顾全大局,照顾每一位同志的感受,陈赓干脆一锤定音,决定386旅新的外号叫“三子一郎”大队,几位大首长讨论了大半天,结果就整出了个日本鬼子的名字,这不是瞎闹吗?

但面对战士们群情激愤的质疑,陈赓却解释道:“这是我们八路军要以毒攻毒,气死坏事做尽的日本人。”

就这样,大名鼎鼎的八路军386旅“三子一郎”组合正式出道亮相。

每逢对日作战,陈赓、王新亭、周希汉和陈再道几人就八仙过海尽显其能,凭借超凡脱俗的军事指挥才能,指挥战士们打得日军闻风丧胆,鬼哭狼嚎,最后只能龟缩进坦克里,然后再刷上“专打386旅”的标语给自己壮胆,但最终还是难逃自取其辱的下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