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这样打仗,如果你是统帅,会要他吗?

凡是战场上的将领,都希望在战场上勇猛冲锋,下属孔武有力,尤其是希望招到大量有战斗经验的老兵。相信没有任何人会反对这个观点。但很有意思的是,我们历史上有一位将领却反其道而行之,他本人现在成了众多企业家争相学习的榜样。

这位反其道而行之的将领就是曾国藩,带出了具有超强战斗力的湘军,成功剿灭太平军,还影响了中国后续上百年。

曾国藩在创建湘军时,全是书生作法,没有一点大将风范,尤其是在选将、选兵、打仗时显得非常笨,如果李云龙知道了一定会大骂“这个曾大愣子”。

他这样打仗,如果你是统帅,会要他吗?

一个优秀的武将,当然希望自己的下属孔武有力,如果有武艺就更好。至于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肯定被排除在外。但曾国藩却相反,他为湘军选择的将领都是读书的秀才和举人,而那些行伍出身的武人他一个都没要,抬着棺材出征新疆的左宗棠就是举人。在湘军179名将领中,秀才和举人有104名,其他也大都是苦读寒窗的童生。

曾国藩选择读书人作湘军将领自有他的道理。在他看来,行伍经验对战斗固然重要,但只是莽夫的一时之勇,没有坚定的信仰。而读书人的信仰都非常坚定,一旦上了战场,爆发出来的勇气和力量远超只能武斗的行伍军人。

在湘军秀才将领中,最有名的就是罗泽南。罗泽南本是个乡间老秀才,比范进还苦,3个儿子在他29岁赶考那一天全部饿死,此后长期靠教乡间的小孩子读《三字经》弄几片老菜叶吃。后来参加湘军,变得有勇有谋,曾率300人在南昌城下与上千太平军恶战,后又大败石达开,最终成为湘军名将。

他这样打仗,如果你是统帅,会要他吗?

曾国藩选士兵,也是选择从没上过战场的乡土农民,而那些有战斗经验的绿营士兵,他一概不收。在他眼中,满清八旗兵和绿营士兵已经全部堕落,士兵恶习难改,乡土农民虽然没有战斗经验,但很淳朴,没有不良嗜好,训练起来战斗力提高非常快。

曾国藩选将、选兵可以简单称为用笨人,在打仗上,他也是打笨仗,一条雷打不动的原则就是重视扎营。如果遇上行军,他每天只走30里,其余的时间就全部用来扎营。

湘军扎营的本领超过世界上所有军队。营地最外面是一道2米宽、约3米深的深沟;接着还有一道宽度和深度减半的壕沟;再接着是一堵2.3米高、2米厚的围墙;后面还有一堵高度和厚度减半的围墙。除此之外,宿营时的哨兵也足以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李云龙宿营时只派几个明哨、暗哨和不定期的游动哨。曾国藩可不那样,他把全军平均分成3队,宿营时两队休息,另一队全部派出去放哨。如果李云龙也像他这样,估计山本特工队还没爬上赵家裕后山的悬崖,就要全军覆灭了。

他这样打仗,如果你是统帅,会要他吗?

曾国藩这种选将、选兵、扎营确实是笨,但他却做得扎实,做到了极致,最后成了经典。尤其是选拔的将领都是知识分子,在战场上爆发出了惊人的力量,又延续了湘军勇猛的精神,最后成了支撑晚清政权的中坚。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