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世民不顾规定放重犯回家过年,约定年后问斩,后来结果让人惊叹

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国的众多皇帝之中,口碑最好,没有之一。虽然他发动的玄武门之变造成了一场兄弟、父子之间的悲剧,但是他对百姓却是真的仁德,对法律也是真的尊重。可是公元632年,他却干了一件有些伤害法律的事情:不通过刑部,就直接和一些十恶不赦的重刑犯达成了一个协议,其内容更是让人瞠目结舌。可是后来,这个协议却产生了一个让人意外的效果,让后人对唐太宗既爱又恨。

李世民不顾规定放重犯回家过年,约定年后问斩,后来结果让人惊叹

贞观六年,也就是公元632年,此时的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已经初见成效,百姓安居乐业,四海安宁。而且就在这一年,李世民最疼爱的女儿长乐公主成婚,嫁给了朝廷重臣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冲。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吉祥如意。

一天在朝堂之上,李世民在处理军国大事之后,突然下令要释放关押在死牢之内的390名罪犯!此话一出,底下的臣子立刻一片哗然。李世民口中所说的罪犯,个个都是杀人越货、纵横江湖的江洋大盗,是那种“净牢大赦”都不能放出去的人。现在皇帝突然要释放他们,让大臣们十分不解。而且,李世民以前做任何决定,都会和相关部门商议,很少独断专行。此时突然干出这么件事,实在不像他的风格。因此很多人都表示反对,一些人认为皇帝应该和有司商量再做决定,一些人则认为这些死囚犯一旦放出,很可能会再度作恶,为祸天下。

李世民不顾规定放重犯回家过年,约定年后问斩,后来结果让人惊叹

但是,李世民的态度却很坚决。他解释说,如今年关将近,即使是这些重犯,家中也都有父母妻儿。我并不是释放他们,而是给他们放个过年假,让他们回家看看家小。等过完年,再让他们回来。到时候该问斩的问斩,该绞杀的绞杀,他们犯的罪依然会得到惩处。

大臣们听了,更是议论纷纷。他们表示,这些死刑犯个个都狡猾得紧,一旦释放,就好比纵虎归山,哪里会再回来送死!皇帝的想法,有些太天真了。

李世民不顾规定放重犯回家过年,约定年后问斩,后来结果让人惊叹

但是李世民却似乎是想将天真进行到底,当即就变了脸色,不由分说的就退了朝,然后直奔天牢。他此前已经得到了报告,说是即将处死的390名重犯得知死期将近,个个昼夜嚎哭。狱卒前去安抚,这些囚犯纷纷表示说,自己并非是怕死,也不是悔罪,而是时逢年关,念及家中老小的平安,故而心生悲痛,啼哭不止。

李世民知道此事后,对这些还良心未泯的重刑犯有了些许同情。而且他作为一个政治感觉很强的明君,心里很快就有了一番盘算。他登上皇位已经六年,虽然自己轻傜薄赋,与民休息,对外征战也频传捷报,国事治理的井井有条。但是,玄武门之变就像一道无形的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觉得,不管是百姓还是大臣,对他这个靠杀兄逼父而上位的皇帝始终有些疑虑。所以他必须做些前人不敢为之事,给天下立一个仁德的表率。所以他决定放重刑犯回家,一方面跟家人过个年,一方面处理好自己的后事。他当然知道背后的风险,但对于他来说,这些风险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他愿意赌这一把。

李世民不顾规定放重犯回家过年,约定年后问斩,后来结果让人惊叹

因为打定了这个主意,李世民才在朝堂上当面给大臣们脸色。现在,他来到了大牢之中,立刻命人将那390名犯人聚集起来,当面训话。

皇帝亲临,这些囚犯都以为自己死期马上就到了,心中更加凄凉。而李世民的训话,也确实让他们心头一凉。只听李世民说道:“你们这些人打家劫舍,杀人放火,个个都犯下过滔天大罪,实在死不足惜!”

李世民不顾规定放重犯回家过年,约定年后问斩,后来结果让人惊叹

囚犯们听到这话,已经有些万念俱灰了。于是李世民接着着说:“但你们的家人是无辜的。年后你们就要问斩,这不免会伤了他们的心。朕念及老小孤苦,特许你们一月时间,回家探亲,料理后事。但是以上元节之前,必须返京,接受国法的惩处。你们以为如何?”

听到这话,便是这些老江湖的囚犯也是喜出望外,纷纷点头许诺,说时间一到,一定返回。于是李世民大手一挥,给每个囚犯都发了路费,换了新衣裳,然后就将他们都放了。

李世民不顾规定放重犯回家过年,约定年后问斩,后来结果让人惊叹

大臣们的疑虑是无法消除的。古今中外,只听说纵虎归山继续伤人的,哪里听说过逃出生天又回来送死的?这些重刑犯肯定是不会再回来的。但是李世民却稳坐钓鱼台,不慌不忙。这场赌局,他自信会赢。

很快,上元佳节就到了,长安城一片张灯结彩。而那些凶神恶煞的囚犯,也陆续回到了京城报到。有司管理查点了一下,390个人,居然一个都不少!李世民大喜,不仅带着囚犯游赏了花灯,还在赦免了他们的死罪。从此,李世民的仁君之名更加高大,让人高山仰止。

李世民不顾规定放重犯回家过年,约定年后问斩,后来结果让人惊叹

此事在《新唐书》、《资治通鉴》中皆有记载,被称之为“唐太宗纵囚”事件,非常有名。但是,在后人眼中,唐太宗李世民的做法却备受争议。一些人认为,唐太宗此举破坏了法律的严肃性,是对受害者的不负责任。更有甚者,认为唐太宗是沽名钓誉,利用囚徒做了一场政治花活。宋朝一代文宗欧阳修就曾写了一篇文章,叫《纵囚论》,对唐太宗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认为“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

李世民不顾规定放重犯回家过年,约定年后问斩,后来结果让人惊叹

其实,后人对唐太宗此举的批评,是因为始终没有搞懂法律的本质。其实,法律之所以规定出对人惩处的各种律条,最终的目的是让人不再去犯法,而不是要惩罚某些人。如果一件事可以让一个罪大恶极的人真心悔过,从此洗心革面,不再作恶,那么效果就跟肉体消灭没有两样。甚至从国家的经济方面来讲,能够多一个为社会做贡献的人,其实效果要更好!

至于欧阳修的批评,不能否认唐太宗的做法,确实有如此成分。但是也应该说,欧阳修的眼光一直只停留在了“术”的层面,而没有到“道”的方面。对于唐太宗的做法,他没有真正的理解!

具体到唐太宗纵囚这件事上,他之所以敢赌,是看到了囚犯们心中还有一丝良知,于是决定用自己的仁德去放大这种良知,通过改造一个人来达到和杀头一样的效果。这其实是达到了一个更高层面的境界。明朝圣人王阳明曾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说的就是改造一个人的内心,其实比杀他的头更难。而唐太宗的做法,一次性就破了390个“心中贼”,正好说明了他对人心的把控能力,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李世民不顾规定放重犯回家过年,约定年后问斩,后来结果让人惊叹

而后来贞观一朝的社会现实,也很好的支持了李世民的做法:贞观时期,社会治安达到了一个极为稳定的程度,人民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所有人都安居乐业。至于死刑犯,偌大一个唐朝,几千万人口,一年下来仅有三十多个!如此稳定的治安,和唐太宗纵囚的胸怀和他对百姓的爱护绝对有很大关系。后世人学不到精髓就否认唐太宗,实在是有些片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