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辽宁老太深居简出,却享受正厅级待遇,95年时身份公开惊动众人

在位于沈阳的辽宁省委干休所里,曾经住过一位91岁高龄的老太太,这位老太太生前只有一位侄女陪伴在左右,平日里也不喜欢和周边的人打交道,看起来十分普通。但就是这样一位老太太却可以在干休所里,享受着正厅级的待遇。这使得街坊们都对这位老太太的身份十分好奇,老太太对自己的过往也几乎是只字不提。

辽宁老太深居简出,却享受正厅级待遇,95年时身份公开惊动众人

直到1995年,这名老太在预感自己时日无多之后,才对大家说起埋藏在心底多年的秘密。原来这位看似普通的老人竟然是曾经被国民党重金悬赏的“军火大盗”。这位老人年轻时候究竟有着什么样传奇的经历?又是因为何事有了这样一个称号?

国民党军火凭空消失的悬案

这位老太的名字叫做高崇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吕正操上将的夫人,更是被中共领导人誉为是“超级女间谍”和“军火大盗”。高崇德的故事还得从一起国民党军火库的被盗案说起。当时从1937年的下半年开始,位于东北的国民党军队的军火库中就一直接连出现被盗的情况。

每次军队在清查军火弹药数量的时候,都对不上数,而且相差的数额也比较大。究竟这么大数量的军火是如何凭空消失的呢?而且是在国民党守卫军队的眼皮底子下消失的?这令国民党方面不仅生气,更是觉得面子上挂不住。紧接着,国民党高层就下达了抓捕军火盗贼的军令。

八路军

就在国民党为军火失窃头痛不已的时候,八路军这边也接连发生了多起怪事。此时的八路军正在前线和日寇进行激战,但是因为我方的武器装备等各方面比较落后,再加上弹药供给根本跟不上,经常陷入为难的境地。但是从某个时候开始,就在弹药即将要用完的时候,下一批军火供给总能及时送到。

本来日寇在知道八路军军火供给不足的消息之后,下令军队对八路军营地进行了主动进攻,但是不曾想,却被火力凶猛的八路军打的落花流水。这正是因为有了这批及时的军火补充。

日寇就很纳闷,开始想方设法地想要切断八路军的弹药供给线,于是各方面打听八路军的弹药来源,经过一番调查,日寇发现八路军的弹药竟然是来自东北军的军火库。为何国民党的东北军会主动运送弹药给八路军?

不仅日寇发现了这一奇怪的情况,国民党自己也发现了,自家的军火原来是跑到八路军那里去了。为了弄清楚到底是谁将军火库的军火偷偷运到了八路军那里,国民党派出了不少的人日夜监视着八路军的营地,但是始终没有破获这一桩悬案。

更为神奇的是,虽然国民党一直在调查这件事情,加强了军火库的防守,但是仍旧没能防止军火库中的军火丢失。这使得国民党恼羞成怒,但是也无可奈何。渐渐的人们也都知道了这件事情,议论纷纷,猜测究竟是哪位勇士对于八路军出手相救,一时间成为了坊间的美谈。因为这位“侠盗”每次都没给国民党留下一丝的踪迹,国民党整整查了三年,三年之后才终于找到“罪魁祸首”,原来是一位军官太太,也就是高崇德。

心怀女侠梦想,摇身一变成为女间谍

高崇德出生在辽宁省黑山县,小时候,在其他小女孩学习女子礼仪的时候,高崇德已经开始抱着一本本的武侠小说阅读了。高崇德的心里也是一直有着一个女侠的梦想,畅想着可以仗剑走天涯,做一位巾帼女英雄。

吕正操

可能是受到武侠小说的熏陶,的确在高崇德的身上,有着一股侠气。但是那个时候的东北,局势十分的严峻。1928年,日本的关东军制造了“皇姑屯事件”,害死了张作霖。之后,东北地区人民的抗日热情变得十分高涨。在这种情况之下,张学良率领东北军开始了日夜操练,随时准备和对东北军虎视眈眈的关东军进行交手。

高崇德在当时的动荡时局中遇见了时任东北军团长的吕正操,两人一见钟情,随着日后不断的相处确定了心意,结为夫妻。高崇德自小就喜欢玩枪,之后也是经常手不离枪,随着日渐的练习,高崇德的枪法是越来越准,在东北军中成为了有名的“神枪手”。

之后,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全国掀起了抗日热潮,高崇德和丈夫也积极投身到了抗日活动中去,去到街头到处演讲,号召大家团结起来一致抗日。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机缘巧合之下,高崇德认识了一位姓王的先生,这位王先生经常向高崇德讲解一些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并且还送给了高崇德一本《陶罗斯上前线》,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位苏联女性奔赴在前线的故事。

皇姑屯事件

高崇德看后深受启发,既然苏联的女性可以去到前线,那么自己也可以像男性一样为抗日做出些贡献。不久之后,高崇德跟随队伍来到了河南,并且经过王先生的介绍,高崇德认识了当时在陕甘宁边区的我党政府主席林伯渠。

交谈中,高崇德知道了林伯渠正在和蒋介石进行接触,努力促成抗日统一战线,并且很快就会奔赴抗日前线。得知这个跟消息的高崇德十分激动,向林伯渠申请自己也要去到抗日前线打鬼子。林伯渠看着眼前斗志昂扬的高崇德,并没有安排她真正去到前线打鬼子,而是交给了高崇德一项神秘的任务。

林伯渠说道:“我交给你一项任务,这任务完成之后比去到前线打鬼子还重要,你敢不敢做?”高崇德没有丝毫的犹豫,表示自己赴汤蹈火,在所不辞。高崇德展现出来的自信让林伯渠很是欣赏。而林伯渠交给高崇德的这项任务,正是让高崇德利用其在国民党中的身份,为八路军偷运出一些弹药。

辽宁老太深居简出,却享受正厅级待遇,95年时身份公开惊动众人

高崇德听后,更是没有犹豫,直接接下了这个任务。因为这项工作十分危险,高崇德的身份绝对不能暴露,为此,只能和林伯渠单项联系,也不能将这件事情告诉身边最为亲近的人。于是,就这样,高崇德开始有了间谍的身份。

有勇有谋,只身一人为八路军建起“兵工厂”

高崇德第一次执行任务,将目标首先锁定了东北军的弹药库。当时吕正操在691团中负责后勤的保障工作,高崇德正好利用这一层身份,找到了机会接触军火库。虽然凭借着高崇德的身份,来回的从弹药库中提货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怀疑,但是只靠双手来回提货,拿到的弹药数量是少之又少。

经过一番考虑之后,高崇德开始贿赂弹药仓库的卫兵,并且和管理仓库的军官搞好关系,之后借着给新兵配备装备的由头,不断的往外运送弹药,因为高崇德的提前打点,部队里一直没人怀疑高崇德,就这样一直顺利地从国民党军火库中运出军火往八路军的驻地。

辽宁老太深居简出,却享受正厅级待遇,95年时身份公开惊动众人

但是久而久之,火药不断失踪的事情就败露了,因为消失的军火前后加起来数量巨大,这件事情也就惊动了国民党的中央委员会,成立了专门的小组对于这件事情进行调查。高崇德得知消息之后,也是更加谨慎。但是本该在这危机时刻暂时停手的,高崇德并没如此。

因为八路军的弹药供给一直十分匮乏。于是,高崇德便换了一种方式。如果再像之前一样,一旦身份暴露,不仅高崇德的性命不保,甚至还会连累到自己的丈夫。再三思考之后,高崇德在时任东北军师长万福林的帮助下,联系上了在国民党第一战区担任司令员的程潜。在见到程潜之后,高崇德凭借着自己的机智勇敢,为丈夫所在的部队争取到了“第一战区独立游击队”的名号,并且自己也成为了该支队的留守处处长。

这样一来,运输弹药就有了名义上的保护。在每次运输之前,高崇德都会提前联系好运输路线,并且自己亲自参与运输。人们都以为她是在给国民党运送弹药,殊不知这些都到了八路军的营地。八路军源源不断的军火供应也因为引起了国民党的注意。

辽宁老太深居简出,却享受正厅级待遇,95年时身份公开惊动众人

国民党的特务机关在进行了一番调查之后,将目标锁定在了高崇德身上。但是碍于高崇德的身份,特务们对高崇德并不敢有所举措,只能先静静观察,等待机会。1940年秋天,几个人来到了高崇德部队所在的驻地,见几个人神情不对劲,高崇德立马提高了警惕,问道:“你们是谁?来这里有何事情?”几个人声称发自己来自于河北的预备三师,前来考察地形。

高崇德再次反问道:“这里是第一战区游击队的留守驻地,和你们有什么关系?你们为什么要跑到这里来?面对高崇德的质问,这几个人纷纷把目光投向了一个人,应该就是这几人的领头,那人说道:“等你们走了,我们要在这里驻扎,提前过来看看。”

但是高崇德的部队显然是不可能一时半会搬走,这明显就是他们的借口。见高崇德有所察觉,这几人在东张西望了一会之后就离开了。几人走后,高崇德凭借着敏锐的嗅觉,吩咐士兵们加强防守。果然在当天夜里,预备三师的一个团就将驻地包围了,高崇德虽然在混战中受了伤,但好在逃了出来。

林伯渠

由此一来,高崇德偷偷运输军火的消息也就暴露了,成为了蒋介石和日伪追杀的目标。国民党派出了大量的特务来对高崇德进行追捕,声称要斩草除根。我军自然不会袖手旁观,迅速找到了高崇德,通过秘密方式将其送到了延安。至此,再也没有了“军火大盗”的消息。

受伤的高崇德在朱德的安排下在延安接受了手术,手术前,朱德还跟医生嘱咐:“一定要把她治好啊,她可是我们的超级间谍,我党的“军火大盗””。痊愈之后的高崇德就留在了延安,毛主席还亲自特批了一个窑洞给高崇德住。

高崇德当年冒着生命危险为我军输送的弹药,解了我军的燃眉之急,帮助八路军度过了那段缺枪少弹的时光,可以说高崇德用身体为我军在那段时间建了一个“兵工厂”。但是高崇德却觉得这些都是分内的事,在那之后并没有再提过过去的事情。

辽宁老太深居简出,却享受正厅级待遇,95年时身份公开惊动众人

解放战争开始之后,高崇德跟随部队回到了沈阳,并且参加了辽沈战役。新中国成立不久之后,高崇德的旧伤复发了,去到了沈阳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治疗,这一待就是三年。等到三年之后出院,高崇德便没有再参加工作了,根据组织的安排,去到了辽宁省委的干休所里生活,并且在这里享受了正厅级的待遇。

因为高崇德经常是深居简出,身边没有太多往来的人,跟周边的人也很少交流,以前的事情更是只字未提。就是这样一位可以享受正厅级待遇的老太太的身份,实在令人怀疑。直到最后时刻,高崇德才告诉大家自己就是曾经国民党费尽心思想要抓捕的“军火大盗”。

历史上,从来都不缺巾帼英雄。高崇德也是如此,从一个平凡女子,到之后的“神枪手”,再到最后的“军火大盗”,跨越自己的性别,为抗日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生都在致力于保家卫国。但是对于自己的功绩和成就,选择了缄默不言,始终兢兢业业地专注于当下的工作,这种精神实在是令人钦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