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了写好小说,他虚构了一个“情人”

作者:抽屉电影

创作是需要灵感的,但是很多时候,当创作者的灵感枯竭之后,他们将怎样获取,这就成了个难题。创作的灵感并非是一日三餐,而是在某一时刻突然到来,且在别的时候消失得无影无踪。如何能保持自己的灵感不断绝,且能用更多的方式来获取自己的灵感,这对于创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电影,说的就是创作灵感衍生出来的故事。

为了写好小说,他虚构了一个“情人”

《卢西娅的情人》的主人公是一个作家,因为新作品中故事的发展陷入到了瓶颈,关键时刻,创作者是无法停下来等待灵感的到来的。他必须主动出击,寻求灵感来延续创作。而对于这个作家洛伦佐来说,他无疑是幸运的,在自己的创作灵感即将枯竭之际,一个名叫卢西娅的女人进入到了他的生活,自此,洛伦佐开始了没羞没臊的生活,同时也开始了源源不断地创作。但很快,洛伦佐就发现了新的问题。

为了写好小说,他虚构了一个“情人”

卢西娅的到来对于洛伦佐来说无疑是惊喜,但当这种惊喜源源不断地出现之后,洛伦佐的生活除了惊喜就没有喜了。几年前的海边邂逅使得洛伦佐得知自己还有一个孩子,当曾经的邂逅对象伴着孩子出现在洛伦佐的思绪当中后,他将原本无处安放的秘密写进了小说里。但秘密就是秘密,洛伦佐的秘密将他压制的无法呼吸,最后,崩溃了的洛伦佐离开了卢西娅。伤痛欲绝的卢西娅不辞辛苦找到了洛伦佐且知道了他的秘密,小说继续走向结尾,但洛伦佐的秘密还属于秘密吗?本片没有回答。

为了写好小说,他虚构了一个“情人”

《卢西娅的情人》通过一种概念引申出来一种状态。当作家的思绪陷入到某种尴尬境地后,他如何获取灵感?本片用一种方式来阐述了获得灵感的一种途径,那就是亲身体验,只有当自己亲身体验并入到小说中,小说才会具有某种灵魂。作家的作品才算是成功,但是这种体验是真实的吗?

为了写好小说,他虚构了一个“情人”

洛伦佐意外地获得了卢西娅的垂青,这种垂青很大程度上使得洛伦佐由一种生活方式转变成为了另一种生活方式,这种被迫转变,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不可接受的,但是对于作家来说,这种转变一定意义上却成为了激发自己灵感创作的源泉。洛伦佐接受了这种转变,且以自己细腻的思想情感来感知这种转变,最终在转变当中找到了延续自己灵感的方式,且收获了创作的源泉。

为了写好小说,他虚构了一个“情人”

当单纯的爱慕变成了某种附加形式之后,卢西娅本身是非常迷惑的,但与此同时,对于洛伦佐的爱,卢西娅属于非常珍惜的一方,因为她没有像洛伦佐那样附加着某种目的来看待这段恋爱,因此,卢西娅有着一种患得患失的情感在里面。她如何对待这份情感,对于卢西娅来说,显然比洛伦佐还要为难。

为了写好小说,他虚构了一个“情人”

好梦总是会被搅扰,洛伦佐之前的“海滩邂逅”为什么会如此游刃有余,原因在于这是一个真正发生过的故事,对于卢西娅来说,当洛伦佐将她写进小说中的时候,她就应该察觉到洛伦佐的生活和小说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融为了一体。然而卢西娅并没有这么高的觉悟,因此,当海滩邂逅真实发生过之后,卢西娅与洛伦佐都陷入到了一种尴尬的境地。

为了写好小说,他虚构了一个“情人”

被自己的情感所折磨,这是每一个人都没法释怀的,洛伦佐作为一个情感非常细腻的小说家,他对于自己的感情是没法彻底理清的。但是当锲而不舍的卢西娅重新进入到洛伦佐的生活当中之后,这一切仿佛换了个模样。当影片最终回归平静,我们似乎收获了某种让人心安理得的结局,然而这是真实的吗?

为了写好小说,他虚构了一个“情人”

上述言论的基础在于洛伦佐是一个作家,而出版方在洛伦佐陷入到创作瓶颈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句话,洛伦佐的小说中需要的是情色描写,人们都喜欢看。而这句话在说出来后,洛伦佐意外的邂逅了美丽的卢西娅,然后开始了之后我们所看到的故事。因此,换一个角度来看,作家洛伦佐所呈现给我们的故事真的有可能仅仅是一个故事。一个被作家洛伦佐创作出来的与自己有关的故事。

为了写好小说,他虚构了一个“情人”

站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之上,我们再来看本片,似乎没那么突兀了,里面所蕴含的情感似乎也没那么复杂了。洛伦佐在自己的小说中创作出来了卢西娅这样一个疯狂迷恋自己的美丽女性,同时对自己的情史也有着某种程度的美化。海滩邂逅或许根本不存在,或许仅仅是这部小说的一个小小的调味剂,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可以虚构的,洛伦佐作为创作者,他知道如何能让读者深深的被吸引,这就够了。当他完全地陷入到某种创作境地之后,洛伦佐最终收获了自己的小说,而观众则收获了一部看似错综复杂实际上却有着意想不到的可能的电影,可谓皆大欢喜。

为了写好小说,他虚构了一个“情人”

如果单纯地看待本片为爱情电影,似乎没问题;反过来说,如果单纯地看待本片为一个作家的异想天开,似乎也挺合理。创作的界限或许就是没有界限,这样应该最合理。

……

你好,再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