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传奇韩淑秀:刑场嫁死囚为夫,为止内战起兵对抗张作霖,血洒辽河

郭松龄是东北奉系的大将,韩淑秀,是他生死与共的妻子。

张学良在晚年回忆录中特地提及此人,称:“

我最敬重的人就是郭松龄,我前半生的事业全靠他。”

郭松龄是张学良在东北讲武堂的老师,毕业于北京的陆军大学。

传奇韩淑秀:刑场嫁死囚为夫,为止内战起兵对抗张作霖,血洒辽河

郭松龄

奉系内部当时派系林立,大致分为“老派”和“新派”。

“老派”为跟着张作霖一起出道打天下的结拜兄弟张作相、汤玉麟、吴俊升等人,在奉军中任显职,但不懂现代军事,在第一次“直奉大战”败绩惨重。

“新派”多为年青军官,其中又分为两大派系:杨宇霆为首的“士官系”(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和郭松龄为首的“陆大系”(毕业于陆军大学或东北讲武堂)。

为人跋扈的杨宇霆是东北王张作霖的宠信,有“小诸葛”之称,他极力主张奉系军队凭实力割据一方,甚至再次入关、剑指中原、夺取北京政权;而曾在南方长期从军、与同盟会渊源很深的郭松龄,是少帅张学良的良师密友,在日本人亡我之心不死之际,他主张“

精兵强卒、保卫桑梓、开发东北、不事内争、抵御外侮”

,将国家大义放在军阀混战的地域纷争、个人得失之上,力倡减少内耗、一致对外。

杨郭二人,因政治主张不同,早成水火不容之势,全靠张学良的多次回护,郭松龄才能在奉系内争的屡次危局中站住脚。

传奇韩淑秀:刑场嫁死囚为夫,为止内战起兵对抗张作霖,血洒辽河

1925年,郭松龄与夫人韩淑秀前往日本考察军事,听说张作霖再次向日本人购买大批军火,要攻打南方冯玉祥的国民军,挑起内战。

郭松龄愤慨已极,遂发表反奉宣言,联手冯玉祥等人,起兵七万,攻占山海关,逼张作霖退位,不久,因后有冯军内讧、前有杨宇霆勾结日本关东军袭击,以致功败垂成。

郭松龄与韩淑秀同时被捕,被张作霖下令枪杀于辽河河畔,死后被曝尸三日、公开示众。

他们二人的姻缘起于刑场,多年后,又相偕赴死于刑场,为了心中共同的道与义,洒尽碧血终不悔,堪称爱情传奇。

1、郭松龄四川新军中加入同盟会,返奉天遇韩淑秀策划武装起义

郭松龄是辽宁省沈阳市人,1883年出生,父亲是私塾先生。

他19岁随父亲来到省城董汉儒先生开办的书院学习,在书院设立的大量西学课程中开始接触先进思想。

不久,东北爆发了日俄战争,目睹同胞被杀、国土被外敌践踏的惨状,郭松龄愤而从军。

1905年,22岁的郭松龄入盛京将军赵尔巽设立的陆军学堂学习,毕业后任盛京将军府卫队小队长,受到陆军标统朱庆澜赏识。在这段时间内,他结识了同盟会会员方声涛,对民主革命思想产生了浓厚兴趣。

1907年,郭松龄跟随上司赵尔丰、朱庆澜一起调任四川驻防。

朱庆澜是同盟会的支持者,他任四川陆军第十七镇统制后,请来同盟会员程潜等人编练新军,还在军中成立了同盟会组织,郭松龄也因此加入同盟会,在1911年的四川保路运动中,他因为同情革命被撤销营长职务,后来返回奉天府(今沈阳市)。

在奉天,他经人介绍,遇见了刚刚从奉天女子师范学校毕业的小学女教师韩淑秀。

传奇韩淑秀:刑场嫁死囚为夫,为止内战起兵对抗张作霖,血洒辽河

郭松龄与韩淑秀

韩淑秀思想进步、有救国救民的抱负,长期从事社会福利救济与妇女解放工作,正跟从当时奉天的革命党领袖张榕,致力反清运动。

1912年1月1日,经十七省革命党代表推选,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而意图复辟反清的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却反对民国,他通电吉、黑、鲁、豫、直隶各督抚,宣称奉天省要挥师勤王,“以铁血解决政体”。

为与关内革命响应,张榕加紧活动,正密谋武装起义,秘密机关就设在韩家。

韩淑秀见郭松龄既是同盟会会员,又是新军营长,是起义的有用之才,遂将他介绍给张榕领导的“联合急进会”,这与郭松龄“民主革命、改造中国”的政治抱负相同,于是他积极参与谋划活动。

可就在起义前夕,赵尔巽命暗探袁金铠潜伏入“联合急进会”,联合绿林出身的张作霖暗杀了张榕。

2、刑场救下死囚为丈夫,夫妻共赴北平求新知

张榕死后,奉天的革命党遭到血洗。

刚从四川归来的郭松龄因为剪了辫子、一身南方时装,又带有四川新军的证件,也遭到逮捕,被草草审讯后,当即判处死刑,押往刑场。

正要行刑之际,韩淑秀突然出现,对监刑的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大声喊道:“总督大人,刀下留人!”

赵尔巽感到吃惊,只见人群中有个年轻女子排众而出,在清兵的枪口下面无惧色地走到赵尔巽面前,侃侃而言道:“总督大人,我是郭松龄的未婚妻,郭松龄是我们奉天城东渔谯寨人,本是四川总督赵尔丰大人手下的新军营长,跟随朱庆澜将军多年,他与我订婚三年,刚从四川回来,准备完婚,被人诬为革命党,实在冤枉,请总督大人明察。”

赵尔巽与赵尔丰是亲兄弟,他当然深知这一关系,于是召回郭松龄询问几句,就将他当场释放。

郭松龄也因此与张作霖结识,还为少年时的张学良当了一段时间老师。他任教期间,第一堂课上的是地理,为张学良展开一张世界地图,讲解中国当下的艰难处境与往日的辉煌历史,在张学良心中深深种下民族大义。

传奇韩淑秀:刑场嫁死囚为夫,为止内战起兵对抗张作霖,血洒辽河

郭松龄与少年张学良

死里逃生后,郭松龄对韩淑秀的舍命相救感激涕零,也十分钦佩她的才华与胆识,而韩淑秀对为人端方严正、军人气质超拔的郭松龄早有好感,二人情投意合加上志同道合,很快结为夫妻。

1913年,夫妻二人一起来到北平,郭松龄考入中国陆军大学,毕业后任北京讲武堂教官,韩淑秀则考入协和女子大学(后并入燕京大学)。

二人毕业后,重回奉天,创建贫儿学校与同泽中学,充当义务教员。

生活朴素、为人刚直的郭松龄不纳妾、不嫖娼,夫妻伉俪情深。两人婚后曾生过一女,很早夭折,后来由张学良主持,认领了郭松龄二弟郭任生的长子郭洪志为养子。

1917年,孙中山发起反袁的护法运动,郭松龄南下从军,被委任为广东省警卫军营长,后转任韶关讲武堂教官。护法运动失败后,他再次重返奉天,任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战术教官,并与少帅张学良重逢。

身在奉天的郭松龄,一直胸怀天下。

他与奉系里那些只知争权夺利、谋一家一姓之私的将领不同,在日本人兵临城下之际,他期望和主张的,是团结一致、富国强兵、共同攘外的局面。

3、两次直奉大战显身手,却痛恨内战,终举义旗反奉

张学良对才识过人、亦师亦友的郭松龄极为推崇。

经他荐举,张作霖任用郭松龄为第八旅旅长,与张学良领导的第三旅组成司令部,手下都是最精锐的部队。

传奇韩淑秀:刑场嫁死囚为夫,为止内战起兵对抗张作霖,血洒辽河

奉军部队

郭松龄在军中有个外号,叫“郭鬼子”,因为他平常只穿普通的布料军装,而奉军的军官都穿呢制军服,只有苏联军队的军官才穿布料军装,且郭松龄人高马大、神情严厉,一穿上布军装,很像苏联军官。

在一胜一负的两次直奉大战中,郭松龄都建下累累战功,特别是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中,由山海关直驱秦皇岛,大获全胜。

可他心中也开始滋生了厌烦内战的情绪,当杨宇霆、姜登选在苏皖损兵折将后,他气愤地对张学良说道:“

东北的事都叫杨宇霆这帮人弄坏了,安徽、江苏失败,断送了3个师的兵力,现在杨宇霆又缠着老帅,给他们去打地盘子,这个炮头我不再充当了。要把东北事情办好,只有把杨宇霆这帮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赶走,请少帅来当家。

” 话中已经流露了反奉与反内战的意愿。

传奇韩淑秀:刑场嫁死囚为夫,为止内战起兵对抗张作霖,血洒辽河

韩松龄与张作霖

1925年10月,郭松龄夫妇作为奉军的代表去日本观操,在日本留居期间,他们得知一向亲日的张作霖又派人前来日本,筹划与日本签订密约,转让东北矿产、路权,换取日本的军火支持,用以攻打冯玉祥的西北军。

已是奉系第六师师长的郭松龄对此十分气愤,他对同去日本观操的国民军代表韩复榘说道:

“我是国家军人,不是某一个私人的走狗,他若真打国民军,我就打他

。”

1925年,经日本重武器装备后,奉系势力已经达到巅峰期,兵锋直指长江、上海。

传奇韩淑秀:刑场嫁死囚为夫,为止内战起兵对抗张作霖,血洒辽河

奉系

也正因为张作霖的穷兵黩武,奉系与直系在苏皖沪、长江流域等地拉锯作战,令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年复一年,城头变幻大王旗、生灵涂炭。

而本质上,张作霖的战争目的,不是为了国家建设,不是为了百姓民生,只是个人的权位富贵。

传奇韩淑秀:刑场嫁死囚为夫,为止内战起兵对抗张作霖,血洒辽河

一贯主张“

开发东北、不事内争、抵御外侮

”的郭松龄,则希望在攘外之后再平定内乱纷争,事已至此,他再也无法忍耐下去了。

1925年11月22日,郭松龄联合陆军第一师的李景林在河北滦州通电反奉,将部队改为东北国民军,韩淑秀任东北国民军总司令部机要秘书。

接着,郭松龄向张作霖连发电报,要求他退位下野,请张学良接管大权,与此同时,他将手下7万精兵改编为4个军,由山海关北进,为平息纷争多年的内战,而以战止战。

4、拒绝出卖东北利益给日本人,终败于日本关东军枪炮下

张作霖一方面公开悬赏80万大洋欲得郭松龄人头,一方面派亲日的杨宇霆前往大连,向日本关东军求助。

擅长作战的郭松龄部队一路北上,捷报频传,攻占山海关,夺取绥中、兴城,势若破竹地冲垮了张作霖4万防军的连山防线,占领锦州,前锋抵达巨流河,直逼奉天城下,奉军守兵吓得退守辽河东岸。

郭松龄带领的原奉系第三方面军本来就是劲旅,武器装备和兵员都经精挑细选,再由他严格训练,更是锐不可当。

奉天城破,只是早晚的事。

传奇韩淑秀:刑场嫁死囚为夫,为止内战起兵对抗张作霖,血洒辽河

奉系军队

张作霖深知郭松龄的将才和为人,自知败势无可挽回,遂开会布置议和事项,起草了下野通电,还征调了29辆汽车,装满各种家私细软,运到南满客栈,准备和姨太太们一起逃往大连,然后运来十几辆汽车的汽油及引火木柴,置于大帅府的楼前屋后,但听炮响,就要将大帅府付之一炬,自己逃之夭夭。

张作霖手下的官员们纷纷收拾家当、打算逃难,商家则歇业准备开门迎接郭松龄入城,奉天城一片混乱。

传奇韩淑秀:刑场嫁死囚为夫,为止内战起兵对抗张作霖,血洒辽河

就在张作霖大势已去之际,日本关东军派人出面调停,他们表面调停,实质上是想在郭松龄与张作霖之间挑选一个日本在东北的利益代言人。

张作霖1912年曾主动投靠日本人,靠日本势力支持成为东北王,并希望以此为基础掌控中国,他与日本人之间,长期互相依仗利用,但他为人老奸巨猾、不好掌控,日本人见郭松龄的部队占了上风,便去试探郭松龄的态度,看他是否愿意投日,出卖国家利益。

1925年12月8日至14日,关东军司令官白川义派人多次与郭松龄接触谈判,提出:“

阁下如要进入奉天,必须承认张作霖与日本帝国所缔结的条约,维护日本帝国在满蒙的特殊权利和投资利益,也就是说,必须正视日本帝国在满蒙的优越地位和特殊权利。如果阁下能答应这些条件,则日本帝国就能立即予阁下以援助,至少亦当促使张作霖下野。

”郭松龄答道:“

我班师回奉是中国的内政,希望贵国不要干涉。我不懂得什么是日本帝国在满蒙的优越地位和特殊权利。

”对卖国行为一口拒绝。

12月14日,郭松龄发表《痛告东三省父老书》,宣布张作霖的十大罪状,发布自己治奉的十大方针。

而此时,张作霖却频频派人向关东军求助,答应签订吉会等7条铁路、获得商租权等侵害国家主权的密约要求。

关东军对郭松龄失望之下,转而支持张作霖,他们派出80架飞机,携重型炸弹,炸毁了郭的白旗堡弹药库,对郭军阵地密集扫射,在日军的强大火力下,郭松龄的军队于巨流河边被彻底击溃,功亏一匮。

兵败后,郭松龄率机要人员和卫队200多人向锦州方向撤退。

韩淑秀劝郭松龄及卫队骑快马先行,而郭松龄不忍丢下不会骑马的妻子,选择了与韩淑秀一起化妆逃走,坐大车抵达新民县,12月24日,被奉军王永清所部骑兵从一家农户的菜窑里搜出逮捕。

张学良为他向张作霖求情,张作霖电令,将其押解回奉天。

而与郭松龄长期结怨的杨宇霆担心夜长梦多,密令将他们夫妇就地枪决。

12月25日,押解郭松龄夫妇的囚车,行驶至辽中县老达房村南四里的辽河滩上。郭松龄夫妇走下囚车,从容不惧。

临终前,郭松龄遗言称:

“吾倡大义,不济,死固分也;后有同志,请视此血道而来。”

而韩淑秀则跟着说道:

“夫为国死,吾为夫亡,吾夫妇可以无憾矣!”

韩淑秀要求行刑者先枪杀自己,以让郭松龄看着自己安心离去、放心追随。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仍然互相心存牵系与关爱。

随着枪响,这对深深认同孙中山思想、致力于民主救国的革命夫妻,为自己热爱一生的救国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郭松龄与韩淑秀死后,全国为之震动,报载悼念文章称:“

郭松龄之败,非败于张作霖,乃败于日本帝国主义。”

可谓一语中的。

5、英雄不死,东北易帜、西安事变,俱为郭松龄生前主张

郭松龄死后,张学良来到郭家,向郭松龄父母流泪跪称:“对不起,我没有保护好郭大哥。”

1926年,张学良给饶汉祥的信中说:“

良与茂宸(郭松龄的字)共事七年,谊同骨肉,其去冬举事鲁莽……良事前不能察防,事败不能援手。回忆前尘,曷极方事之殷,良惟自愧。

”皇姑屯事变后,张学良接掌东北军帅印,每当遇到难办的事,就感叹说:“

有茂宸在,哪用我为这份难?

传奇韩淑秀:刑场嫁死囚为夫,为止内战起兵对抗张作霖,血洒辽河

张学良

郭松龄是奉军中少有的具备家国情怀的将领,从1905年初步接触西方民主思想,到1920年加入奉系,十几年间,在同盟会的熏陶下,郭松龄对三民主义、民主救国建立了信仰,发展东北、平息内战、一致对外,是他毕生的政治主张。

而在郭松龄身后,张学良拒绝日本人拉拢,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

东北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变旗帜。

”进行

东北易帜

,停止内战,这完全是郭松龄生前的政治思想。

1936年12月12日,被蒋介石派往西北进攻陕北红军的张学良更是与杨虎城一起兵谏,发动“

西安事变

”,扣押了前来督战的蒋介石,通电全国,要求“

共同负责救国,停止一切内战

”,促成国共合作、一致抗战。

传奇韩淑秀:刑场嫁死囚为夫,为止内战起兵对抗张作霖,血洒辽河

张学良与蒋介石

这同样是郭松龄的遗志。

张学良,视先师的血道而去,在民族大义、国家主权面前,毅然放下个人荣辱得失,是国家的千古功臣。

而从刑场救下郭松龄,开启一段传奇姻缘,又在刑场追随郭松龄而去的韩淑秀,壮志已酬,足可含笑九泉。

“夫为国死,吾为夫亡”,她的爱情,同时包含着对救国救民的信仰,爱得豪迈,也爱得深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