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是十大元帅中的唯一大学生,因资历浅备受争议,主动降级被拒绝

他是十大元帅中的唯一大学生,因资历浅备受争议,主动降级被拒绝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主席一生写了不少的诗词,但是怀念战友和亲人的却很少,《吊-罗-荣-桓》这首七律,是其唯一一首严格意义上的悼诗,也是唯一一首悼念战友的诗,诗中最后一句“国有疑难可问谁”,体现了对罗帅深厚的友情和非同一般的器重。

他是十大元帅中的唯一大学生,因资历浅备受争议,主动降级被拒绝

投笔从戎

在新中国十大元帅中,只有罗元帅是大学生出身。

1902年,他出生在湖南衡山县南湾村一个富裕的乡绅家庭,名字取自《诗经》中的"桓桓于征"。

在25岁前,他一直奔波在青岛、武汉、上海等地的求学路上,和现在的年轻人一样,希望通过考试,实现自己当工程师的梦想,然而,现实的黑暗,最终让他放弃了当工程师的梦想,投笔从戎,走上了当兵之路。

1927年4月,正在武汉中山大学理学院读书的罗元帅参加了共产党。

8月,组织派他组织鄂南通城秋收暴动,出任通城、崇阳农民自卫军党代表“三湾改编”后,罗帅被任命为特务连党代表,成了红军中最早的七个党代表之一,从此南征北战。

28年后,戴眼镜的罗政委凭着赫赫战功和独特的政工才干,被授予了共和国元帅军衔,成为最早的七个党代表中唯一的元帅。

他是十大元帅中的唯一大学生,因资历浅备受争议,主动降级被拒绝

“政工元帅”的军事谋略

众多将领都把罗元帅看作是党内不可多得的一位忠厚长者,对他十分敬重。

罗帅看上去不像个战将,是因为他的长方脸上,戴着一副深度的近视眼镜,再因为他从事政治工作的时间长,多次担纲政委和政治部主任的角色,人们有时爱称他为"政工元帅"。

在艰苦卓绝的军事斗争中,他积累了丰富的军事谋略思想。

瓦解敌军,胜敌益强

《孙子兵法》讲过,战场上有俘获,“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就是说,应该善待俘虏并争取为我方所用,我方在胜敌之余将会变得更加强大。

关于瓦解敌军,主席高度重视,“我们的胜利不但是依靠我军的作战,而且依靠敌军的瓦解”。

对于这些观点,罗元帅极其认同,并形成了“瓦解敌军,胜敌益强”的策略思想,其主要手段是对敌展开强有力的宣传工作。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兵力不足,后方严重空虚,为了更多地榨取华北的人力、物力,日军转而推行“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谋略,加紧了对抗日军民的“政治进攻”,以挑拨抗日军民的关系,彻底瓦解八路军。

时任山东军区司令员、一一五师政委的罗元帅仔细研究了敌人这种阴谋,在一份报告中适时提出“瓦解敌军,胜敌益强”策略思想:对付敌人“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最好办法,是贯彻党中央指出的“政治攻势为主,游击战术为辅”的原则。

通过不懈的努力,1943年山东共瓦解了伪军7000多名,在伪军内部建立了1000多个秘密联系点,长期隐蔽,等待时机。

他是十大元帅中的唯一大学生,因资历浅备受争议,主动降级被拒绝

诱敌深入,后发制人

“从1928年5月开始,适应当时情况的带着朴素性质的游击战争基本原则,已经产生出来了,那就是所谓‘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后来我们的作战原则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到了江西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时,‘诱敌深入’的方针提出来了,而且应用成功了,等到战胜敌人的第三次‘围剿’,于是全部红军作战的原则就形成了。”

所谓“全部红军作战的原则”,本质是“诱敌深入,后发制人”策略思想。

罗元帅不但亲历了红军作战原则形成的全过程,而且在自己的军事实践中继承并发展了这一策略思想。

东北解放战争的实践证明,当年我军撤到松花江以北,采取“诱敌深入,后发制人”的思想,是非常明智、正确的。

他是十大元帅中的唯一大学生,因资历浅备受争议,主动降级被拒绝

元帅军衔当之无愧

1929年古田会议后,罗元帅先后担任红四军政委、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等职,随中央红军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训处主任。翌年末,他率部挺进山东开辟抗日根据地,先后任第五师政委、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等职。

到达山东后,他坚决执行党中央制定的正确方针,抗日民主武装力量和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得到进一步的扩大和巩固,使山东的局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1945年夏,考虑到罗元帅伤病交加,中央派人去山东接替他的工作。因日本投降形势突变,罗元帅随即又强支病体,率山东主力部队6万余人进军东北,先后担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二政委、东北野战军政委,参加领导了解放东北和后来进军关内解放平津的作战。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解放军就开始着手准备实行军衔制,确定军衔制后,通过复杂、细致和反复的衡量、评比,1955年9月初,评衔工作结束。

当时听到十大元帅的荣誉时,罗帅还曾坚决表示拒绝,并且只希望当一个大将。面对这样的高风亮节,主席自然是拒绝的,并且最终让他步入十大元帅的行列。

他是十大元帅中的唯一大学生,因资历浅备受争议,主动降级被拒绝

清廉一生,后人楷模

新中国成立后,罗元帅经常告诫自己和家人,一个革命者想的应该是怎样为人民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而不能因为地位不同了、身份变了就要求额外的照顾和特殊的享受,搞特殊化。

1956年,按照国家规定要给他增派国家人员和车辆,但是都被他拒绝了,他觉得自己身体不好,具体工作不多,有一个秘书管管文件就可以了。警卫部门提出,他这个级别的领导外出时需要派警卫车,家里也需要增强警卫,可是他仍然不同意,经过反复磋商,他也只同意增加一名副官。

"毕生战斗明敌我,人类庄严一典型”,这个评价,罗元帅是当之无愧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