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湛江铁匠坚守最后一炉火,是刻在古老手艺里的烙印!

打铁是一种原始的锻造工艺,盛行于上世纪80年代前的农村。如今,随着机械化的发展,这个具有多个朝代文明象征的传统技艺已然没落。但在湛江太平镇,依然存在着这样“原汁原味”的打铁铺。今天,让我们一起聚焦太平打铁铺,在火花碰撞间,探寻这个古老的手工艺!

三苦之首,日夜忍受炼炉之热

民间俗语,“人生三苦:打铁、撑船、磨豆腐”。撑船是船行风浪间,随时都有翻船丧命的危险;卖豆腐需三更睡五更起,做驴子的工作,得仅能糊口的小钱;而打铁则日夜在炼炉旁忍受炎热,活着就如入地狱,居三苦之首。

湛江铁匠坚守最后一炉火,是刻在古老手艺里的烙印!

“不想读书了,就和我去打铁吧。”53岁的韩业畴是湛江麻章太平人,从父亲手里正式接过打铁手艺已有20余年,每次孩子不认真学习,他都如此训诫道。

“很辛苦,现在年轻人不了解也不喜欢这个手艺了。”韩先生10余岁时便在耳濡目染中学会打铁手艺,但真正经营打铁铺,是他30岁,有了家庭压力后。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若不是要养家,谁干这么辛苦的活”。

湛江铁匠坚守最后一炉火,是刻在古老手艺里的烙印!

在过去,仅太平镇的一条村,打铁铺就有10余个,但如今,各行各业就业机会激增,加上机械化生产的冲击,整个湛江还在坚持与传承打铁的人,已寥寥无几。

需手艺,也需气力和耐力

打铁工艺看似简单,但并不易学。打铁匠首先得有个好身体,沉重的大锤轮番起落,需要的是气力和耐力,一个好的铁匠更是需要不断地累积经验。

湛江铁匠坚守最后一炉火,是刻在古老手艺里的烙印!

传统打铁工具有铁匠炉、风匣、手锤、砧子、大锤、磨石等,打铁铺也称“铁匠炉”,屋子正中放个大火炉,炉边架一风箱,风箱一拉,风进火炉,炉膛内火苗直蹿。

“为保证火够旺够热,半分钟就要拉一次风箱,还要一边锻打铁料,全身汗是常态,夏天更是难熬。”一直以来,韩业畴没有帮徒,自己一人打铁往往要付出双倍的辛劳。如今,在韩业畴的打铁铺里,电动吹风机替代了人工风箱,这对他来说是极大的“减负”。

湛江铁匠坚守最后一炉火,是刻在古老手艺里的烙印!

在韩业畴这样的老铁匠手中,可锻打出犁、耙、锄、镐、镰、菜刀、锅铲、刨刀、剪刀、门环、泡钉、门插等生产生活铁器成品。

湛江铁匠坚守最后一炉火,是刻在古老手艺里的烙印!

把要锻打的铁器先放在火炉中烧红,随后移到大铁墩上,在锻打过程中,仅凭目测不断翻动铁料,坚硬的铁块可变方、圆、长、扁、尖,最后变成品。

光辉不再,但仍不可替代

韩业畴的打铁铺生意大不如前。从曾经的“十八般”铁器,到现在只需打铁锹、铁钩、手环三样。一天的煤炭成本是50元,为节约开火炉的成本,他习惯集够一定量的订单,大约隔三天才开一次炉。

湛江铁匠坚守最后一炉火,是刻在古老手艺里的烙印!

和市场上售卖的铁器相比,传统手工锻打的铁器价格也相对更高。韩业畴打的铁锹、铁钩、手环仅加工费就为40、25、50元一件。但尽管如此,当地村镇上还是有许多熟客常来光顾。周边建筑工人也慕名而来,一次就要打上好几把铁锹和铁钩。“我打的铁器比市场上卖的更加坚硬耐用。”韩业畴自信地说道。

湛江铁匠坚守最后一炉火,是刻在古老手艺里的烙印!

更有广西、茂名等地游客专程找韩业畴锻打有着特殊含义的手环。传说用旧船钉锻造而成的手环,寓意着顺利平安,小孩子戴着可变乖巧,用一艘船的第一颗船钉打成的最是珍贵。为着这些好意头,许多人不惜高价买入锈迹斑斑的船钉,再另付加工费让师傅锻打出来。

湛江铁匠坚守最后一炉火,是刻在古老手艺里的烙印!
湛江铁匠坚守最后一炉火,是刻在古老手艺里的烙印!
湛江铁匠坚守最后一炉火,是刻在古老手艺里的烙印!

打铁虽然辛苦,但在过去,却能带来较为可观的收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家普遍很穷,但我经常有零花钱,因为父亲是打铁的。”回忆起过去,韩业畴开心地笑起来。

“现在我每月收入只有3000元,只能勉强养家糊口。”韩业畴表示,尽管收入不如从前,但内心对该手艺又多了一份祖艺传承的感情。他说他会一直坚持下去,也希望中国这个古老的手工巧艺,能一直被记住,被不断传承。

【采写/图片/视频】麦思容

【作者】 麦思容;陈思亮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