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读印:朱简“汤显祖印”,名家的篆刻作品究竟好在哪儿?

朱简是“明五家”里最值得关注的一位大篆刻家,他不仅是实践家,还是理论家,我们的读印系列曾经讲过他的一方印“又重之以修能”,那是一方朱文印,如果要了解一个篆刻家的作品,总要朱、白文各看一方才好,因此,我们这次来读朱简的另一方白文印,就是这方“汤显祖印”:

读印:朱简“汤显祖印”,名家的篆刻作品究竟好在哪儿?

(朱简:汤显祖印)

这是一方汉白文印式的四字印,印主是汤显祖,比朱简年长20岁,也是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戏曲家、文学家之一,他的代表作《牡丹亭》(《还魂记》)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他本人也被西方世界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跟莎士比亚是同时代人)。显然,这又是一方名人给名人刻的私印,因此,我们基本上可以肯定,这是朱简的用心之作。

读印:朱简“汤显祖印”,名家的篆刻作品究竟好在哪儿?

(汤显祖铜像)

我们把这方作品特意挑出来,是因为这方印里融入了大量的书法元素,这是一方向“刀笔浑融”境界努力的作品,这种风格,在朱简之前的篆刻家所作的白文印里是较为少见的。

我们知道,朱简有重大的印学理论贡献,其中之一就是他的《印经》,《印经》里有这样一段话:

刀笔浑融,无迹可寻,神品也;有笔无刀,妙品也;有刀无笔,能品也;刀笔之外,而有别趣者,逸品也;有刀锋而似锯牙燕尾,外道也。无刀锋而似墨猪铁线,庸工也。(朱简《印经》,《历代印学论文选》,韩天衡编订,西泠印社出版社,1999,138页)

由此可见,朱简对于篆刻艺术作品的评判标准,是“刀”与“笔”结合的原则,有“刀”有“笔”,“刀”能充分表现“笔”,最后达到刀笔浑融一体,无迹可寻,这是篆刻的最高境界,有“笔”无“刀”则只能称为“妙”品,有“刀”无“笔”则只能称为“能”品,我们甚至可以说,朱简在“刀”与“笔”的关系中,他更偏重于“笔”,也就是说,他更强调“书法”特征,虽然我们还无法在朱简的作品里找到达到“刀笔浑融”境界的作品,但我们却可以在他的作品中找到他用心努力的痕迹,因此,他的作品就有了借鉴的意义。比如这方“汤显祖印”——

它明确在印文的镌刻中留下痕迹,用以表明书写的时序性,使我们看出印面文字是一笔一笔“篆”“写”出来的,而不仅仅是“刻”出来的,最明显有用心之处,体现在“显”字左半“糸”部的处理上,如图:

读印:朱简“汤显祖印”,名家的篆刻作品究竟好在哪儿?

(糸部的书写时序性)

朱简主动将“糸”部的中部断开,他似乎要明确一点:这方印中的文字,是一笔一画“写”出来的。这在前人的作品中是看不到同样处理的,前人的处理,遇到这样的文字,通常情况之下,是打通线条之间的连接的,我们可以考察汉印中“顯”字的处理方法,不论朱文还是白文,“糸”部的处理,或者断开成两个分离的“口”,或者连在一起,但并不表现书写的顺序。如图:

读印:朱简“汤显祖印”,名家的篆刻作品究竟好在哪儿?

(汉印中“顯”字的处理)

这当然是为了呈现“笔意”,这种主动的追求实际上是朱简对书法艺术原型的二次复现,同样体现笔意的还有如下几点:

读印:朱简“汤显祖印”,名家的篆刻作品究竟好在哪儿?

(体现书法属性的处理)

1、线条起笔处的“藏锋”。最明显的一处,是“祖”字右部的底横,起笔处有明显的藏锋处理。其实,“祖”字左部“示”的中竖,明显加粗,也是为了表示起笔的“藏锋”,其他笔画,如果细细考量,有很多是带有藏锋动作的表达的。

2、线条收笔处的“回锋”。最明显的一处,是“印”字上部“爪”部最后一笔“回锋”处理。其实,“汤”字“水”部的最后一笔,也有明显的“回锋”,同样,很多笔画,细加考量,或平收,或回锋,都有明显的“笔意”在内。

3、线条搭接处的故意留痕。这其实也是为了表达“笔意”,比如“汤”字“昜(yáng)”部的右部横折,与斜撇的交接处明显留有细微的痕迹,不要小看这一点痕迹,它正是体现书法味道的“颊上三毛”。

4、线条运行中段表现出来的运笔节奏。篆书本来是圆润流动的,以圆畅为美,但是到了汉印的缪篆之后,加入了很多的隶书意味,因此,线条中部的运行律动,就被体现在缪篆书法上,朱简同样明确表现这一点,比如“祖”字,“示”部左边一竖笔出来了弯度,“且”部两竖笔,特别是左竖的运笔带有明确的节奏感。实际上,汉印之所以寓变化于平实之中,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它既有篆书的规整,又有隶书的风神流动。

5、线条转折处的停顿。实际上,这也是书法用于篆刻,比如“汤”字“水”部第一笔,笔意明显。

读印:朱简“汤显祖印”,名家的篆刻作品究竟好在哪儿?

(写印稿)

我们讲篆刻史时曾经说过,朱简不仅仅是在刀法上启发了丁敬,他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启发了邓石如(我们专门讨论过他们之间的差别与关系,朱简实际上是“印从书出”的先行者)。我们强调朱简的这方印,并指出这么多包含书法意味的细节,实际上重点是要求大家注意自己书法水平的提高,我们可以这样说,篆刻家书法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他对篆刻原型的选择与取舍,也决定了他书写“印稿”水平的高低,在篆刻中强调书法的作用,就意味着创作时,不再只是简单描摹一个正确的篆字并填入印面的字格,而是类似于书法创作的书写过程。

不用细想就知道,这既增加了创作自由度,也增加了印面的审美元素。

(【布丁读印】之88,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