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生中最高的精神价值:天理和良知

作者:骨做网络影视
人生中最高的精神价值就是“天理”和“良知”,它犹如我们的定海神针,所以,只要坚守这样的精神价值,他便能随时做到“知行合一”“动静一如”“体用一源”。

因为“知”本身就是一种建构意义世界的行动(知是行的主意),所以起心动念都是行,“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传习录》卷下);而“行”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观的落实和体现(行是知的功夫),所以这样的“行”也就等于是“知”的自然流溢。

王阳明说起心动念就是“行”,并不意味着“行”就只有起心动念。如果你从未通过与外界的互动体现你的价值观,那就意味着你的意义世界不曾建立起来,因而这样的“知”就是“茫茫荡荡,悬空去思索”的;而如果你没有赋予你的存在和世界以自己认同的意义,你的行为就没有意义和目的,因而这样的“行”就是“懵懵懂懂、任意去做”的。

知”就是内在的行动,“行”就是外化的观念。二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所以在王阳明的辞典里,根本找不到一个没有行动的“知”,也找不到一个没有观念的“行”。这才是知和行的真实本质,也才是知行合一的真正内涵。

体”就是指本质、本体、本性,“用”就是指现象、作用、功能。“体”具有超越、普遍、恒常等特征,“用”具有现实、具体、变动等特征。

“体”是恒常不变的,但“用”可以千变万化。

从“体”上讲,一切都是平等的,在变中自有不变的东西在;但是从“用”上讲,万物却又差异悬殊,那个不变的东西并不会妨碍万事万物的变化。

假如有人从未见过大海,也从未听人说起过大海,他想尝一尝海水的滋味,这时候,他不必把整个大海吞进肚里,而只要尝一小滴,就知道大海的味道了,这就叫“即用而言,体在用”。

“动”就是指运动、移动、变动,“静”就是指停止、静止、不变。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而不管阳明是在山洞中做“老僧入定”之状,还是在战场上现“金刚怒目”之相,都未曾离开心之本体,所以从“体”上讲,无论动静,皆是“用在体中”;阳明的所作所为又都是天理的“发用流行”,亦即天理既可以在万籁俱寂的山洞里体现,也可以在杀声震天的战场上体现,所以从“用”上讲,无论动静,又都是“体在用中”。

如此,是谓“体用一源”。

而不管是知行合一、动静一如,还是体用一源,都是把两两相对的东西打成一片。如此一来,功夫就会得力,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就可以做到“吾道一以贯之”。

不管是“知/行”“静/动”还是“体/用”,在阳明这里都是互即互入、不一不二的。

(摘抄自王觉仁编著《王阳明心学》)

人生中最高的精神价值:天理和良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