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朱炳仁熔铜艺术开启新的国际文化交流

作者:江阳沽酒客

@朱炳仁#震惊世界的熔铜艺术#

东方文化当中,很多充满神秘和宿命感的东西,江阳沽酒客认为不能用科学去进行诠释,虽然它们都能找到科学的依据,但是中国人更讲究天人合一,这是一种超脱的境界,是对自然的敬畏并且愿意与之妥协而生出新的生命的方式。

朱炳仁熔铜艺术开启新的国际文化交流

火虽然是自然的产物,但是人类却对它最终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掌握。在中国的民间传说里面,它的神灵叫做祝融。然而我更愿意去崇拜那位发明了钻木取火的燧人氏。虽然都是传说,但是自然之火要等,而人工取火则可以随时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加工食物和冶炼金属。当然也可以用于艺术品的诞生。

在众多金属当中,金银铜铁,金子当然最名贵,但是其他的金属在历代能工巧匠的手上,也能从矿石变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甚至成为世界瞩目的国宝。

在杭州河坊街景区,有一座“江南铜屋”,正是我国朱府铜艺第四代传入朱炳仁和他儿子基于悠久的中国铜文化和精湛的现代铜工艺打造而且,自2007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这座世界上仅有的江南铜屋,也在不断向世人昭示它的独有魅力。

朱炳仁熔铜艺术开启新的国际文化交流

沽酒客的家乡泸州今天还有一个地方叫做铜店街和铜码头,这是当年清代专门滇铜入京城的必经口岸,也造就了泸州的码头繁华。古代用铜做货币的时间也比较长,铜当然不如黄金和白银贵重,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它也不是便宜和随处可见的金属。而用其进行艺术加工颇费精力。虽然我们从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冶炼技术就已经非常厉害。但是历史和艺术还需要时间来沉淀。

朱炳仁熔铜艺术开启新的国际文化交流

而今天唯一能打造出江南铜屋的人,正是中国“朱府铜艺”的传承人。作为朱府铜艺第4代传人,朱炳仁继承了祖辈的手艺和书法,将绘画、雕塑和书法三种艺术形态综合运用于铜艺,不断挑战高难度,留下了不少传世名作:不仅创造了十大现代铜雕建筑,在独创的铜书画和熔铜艺术领域也颇有建树。

朱炳仁熔铜艺术开启新的国际文化交流

特别是熔铜艺术,2006年,天宁宝塔一场回禄之灾,朱炳仁以艺术眼光发现熔铜艺术。佛历2550年(2006年)五月二十五日,在一场惊世大火中,高达153.9米的最高宝塔--常州天宁宝塔在全面竣工的最后时刻接受了一次凤凰涅槃的磨练,以首层檐瓦被全部熔融,而塔身筋骨颜面完好的代价演绎了一场盛大祭典,大佛塔的建造者朱炳仁大师与朱府铜艺第五代传人朱军岷先生虔诚地修复佛塔时,以艺术家的眼光发现了在圣火的熔渣中,涵藏有晶莹的铜珠和千姿百态、天工造就的熔铜结晶体。这正是佛的启迪,是铜塔的魂魄,也是佛门高僧称之为绝世珍宝的佛塔“舍利”。

朱炳仁熔铜艺术开启新的国际文化交流

在佛塔“舍利”面世时,另有两件值得记载的事。一是创立了一个铜雕艺术新的门类,被中国文化艺术界高度评价的熔铜艺术;二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了朱炳仁大师的作品“阙立”,这是蕴有佛塔“舍利”原物的天人合一的艺术品。而自此,世界铜艺术史又极具个性地增加了新门类,这不仅仅是传承更是创新。有人说,继承已经很难,要想发展更是难上加难,但是在特定是时间、地点和环境下,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安排,这一次完美的涅槃,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另一种天人合一呢?

朱炳仁熔铜艺术开启新的国际文化交流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各国各民族间经济的、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文化间的差异、个性和特色。世界的本质就是多样化,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尊重文化,保持文化的独特性,才能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而朱炳仁的熔铜艺术,也走向了国际,成为以铜艺术促进国际友谊交流的桥梁。

从2017年,朱炳仁携50件熔铜作品举办首个海外个展——“熔古铸新”朱炳仁新加坡艺术展开始。2018年,首个欧洲展览“中国非遗•朱炳仁铜雕艺术展”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开幕。2019年,《千里江山图》《桂菊山禽图》《五牛图》《富春山居图》被收藏陈列在美国世贸大楼一号楼。

朱炳仁熔铜艺术开启新的国际文化交流

早在2009年,法国达利基金会确认,将在中国的杭州设立首家西班牙超现实主义大师萨尔瓦多·达利作品纪念馆。原因是达利的百余件青铜雕塑在杭州亮相时,朱炳仁的百余件作品与达利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东西方文化的对话。对朱炳仁的熔铜作品,达利纪念馆参展方负责人居雍表示,看到在世界上从未看到的艺术,十分震惊!对朱炳仁为此次对话特别创作的《我想象的达利》首个熔铜肖像,居雍说:“我从中看到了达利的精神。”

而在2015年纪念梵高逝世125周年,世界各地都不约而同地举办了各类展览,铜雕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唯一传承人,被誉为“中国当代铜建筑之父”、“东方达利”的朱炳仁先生。他为当时杭州站梵高展带来了3件“梵高系列”熔铜作品,分别是《燃烧的向日葵》、《熔化的星空》和《熔化的梵高》。这次梵高展将大师的艺术沉淀“融”于科技手段中,“复活”了梵高及其辉煌创作时期;熔铜艺术将他的艺术的肉体进行解剖、融化,重新排列组合,“熔”化他向他致敬。

在世界享有盛誉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新建东亚图书馆项目时,便邀请朱炳仁为其制作古穆精致的巨幅铜幕墙;在美国前总统卡特90岁生日之际,朱炳仁亲篆的肖形铜印,深得卡特的喜爱,卡特开心地在《梵音大同》的画册上题词:多谢艺术家,并致以最美好的祝愿!2014年,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访华期间,朱炳仁铜雕作品“五牛积福”作为外交礼品赠送给属牛的奥巴马。

15年来朱炳仁通过自己的熔铜艺术不断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上添砖加瓦,也让熔铜艺术已经走出国门,在国际上享受盛誉。正如巴特院长(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院长)所说:“炳仁从中国传统出发,并将其融入到他的视觉故事中,通过这种方式,他找到了一条通往多样化主题的道路。”也用熔铜艺术开启新的国际文化交流之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