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在最后的家庭里,独立成长才能拯救自己身边的人

作者:陶鹿镇

村上春树曾经评价:村上龙的天赋在于自然、有气势,他好像拥有一口离地面很近的油井。从1976年出版《无限接近于透明的蓝》获得了日本纯文学最高奖项芥川奖,村上龙的创作仿佛深井泉涌,笔耕不辍,不同的社会热点与题材均有涉猎,2001年的小说《最后的家庭》就聚焦当时日本社会经济问题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在最后的家庭里,独立成长才能拯救自己身边的人

小说《最后的家庭》里,儿子秀树患了自闭症一年半,一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与外人接触;丈夫秀吉人到中年,负担整个家庭支出,而公司业绩不好即将裁员失业;妻子昭子全职主妇,每天为了儿子奔波诊所认真学习各种医学知识;妹妹知美筹备上大学,正在和之前患过自闭症的珠宝设计师近藤接触。这个家庭犹如悬在崖边,时刻有粉身碎骨的危险。

在最后的家庭里,独立成长才能拯救自己身边的人

书一开头,就出现了把自己关闭在房间里的秀树在在窗户黑纸上开了一个圆孔,这个圆孔让秀树打开了他与外界的偷窥观察之门,也为读者打开一扇小窗,迫切想知道这个岌岌可危的家庭作者如何给出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按照书上的时间线,作者只是截取了从十月到圣诞前夜这段时间的某些时间点,大部分场景也都安排在家庭里四个人都在的场合。一个事情,四个亲历者,作者的描写角度分别从各自出发,共同构筑了同一时期一个事件的不同观察层面,也就是让一家四口直接用自己的视角诉说他们的所知所感所思。这众多的诉说,汇集成了一个被话语不断确定的世界,很多对话与细节被反复重复四次,犹如不断的重音敲打出来,振聋发聩,也更能衬托出这一家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与他们的情绪转变。

在最后的家庭里,独立成长才能拯救自己身边的人

比如在第一章内山家的早餐场景,哥哥秀树听的摇滚乐、爸爸秀吉早上的咖啡、妈妈昭子与儿子从门缝里塞进去相互交流的纸条,还有妹妹仿佛漫不经心对哥哥听摇滚乐的评价,都在循环往复间可见全家人的性格特点与家庭氛围。一大早上的妈妈昭子是最繁忙的,要给家人准备早餐,想和丈夫沟通儿子病情却得不到确定的回答,和儿子交流,还要处理电子邮件,引出在这样的压抑的气氛下妈妈昭子唯一的安慰就是和在诊所认识的年轻人联络喝茶聊天,这会让她暂时忘却儿子的病情,内心也充满了罪恶感。而父亲秀吉要求家庭的仪式感就是不管多晚都要一起吃饭,自己公司一堆事情却无人倾诉只能独自咽下。妹妹知美对于哥哥的病情其实是非常关心的,包括与患过自闭症的珠宝设计师近藤交流的内容与哥哥听的音乐类型,她单纯想离开这个家,不是因为哥哥的病情。

在最后的家庭里,独立成长才能拯救自己身边的人

故事因为哥哥秀树发现对面邻居家暴妻子而爆发,完整的家庭开始分离,但也正因为分离,反而得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哥哥与律师的交流说出了本文的主题:

想拯救他人的欲望和想支配他人的欲望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具有这种欲望的人,往往自身也受过很深的创伤。这样的人,与其说是拯救自己。但是,这种人在他的心灵深处几乎都不承认自己也是被拯救的对象。虽然他不认为自己是被拯救的对象,但他会变得依存于他人。

家庭里每一个人都冲破了封闭自我的牢笼,爸爸学会了面对现实,女儿独立,哥哥撕掉了窗户上的黑纸,开始学习法律,而母亲昭子也和年轻人去了夏威夷。

村上龙在后记中写道这部小说是以怀疑“拯救和被拯救”这一人际关系为出发点的,文中关于邻居家暴妻子片段,哥哥各种求助方式,都是作者亲自采访相关人士与救助机构得出的真实资料。这一段也说出了遭遇家庭暴力的女子如何逃离暴力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雪子的结局小说并没有提及,但大家应该内心早已明了,雪子并不是个例。

在最后的家庭里,独立成长才能拯救自己身边的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