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历时两年《上海市文物保护工程行业发展报告2021》正式发布

今天,上海市文物保护工程行业第一部反映行业发展历程、从业现状、前景展望的《上海市文物保护工程行业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蓝皮书”)正式出版发行。此书筹备历时两年,由全国第一家成立的该领域社会团体组织“上海市文物保护工程行业协会”组织编撰,开创了文物保护工程领域的先河,填补了上海文物保护工程领域综合性数据指标的空白,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历时两年《上海市文物保护工程行业发展报告2021》正式发布

图说:《上海市文物保护工程行业发展报告2021》 官方图(下同)

蓝皮书截止到2019年底的统计,全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3437处,其中国保单位4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27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23处,区文物保护点2747处,呈现为合理的“金字塔型”结构。与此同时,全市的历史文化资源,也逐渐形成了 “点线面”的保护体系。

蓝皮书共分4个篇章、16个小节,编写人员囊括文物保护工程各领域优秀单位、协会、高校、科研单位,以及常年奋斗在文物保护工程一线,专研文物保护技术发展前沿的专业人员。编写团队经过两年的问卷调查、一线走访,反复修改,几易其稿,一方面从宏观社会经济形势、行业发展环境,以及近年来影响行业发展趋势的重要政策着手,系统整理了影响行业发展的外在影响力和自身内驱力,另一方面首次公布了上海文物保护工程行业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领域发展现状的关键大数据,分别从资质与技术力量、经营状况、行业的总体情况、从业内容、技术力量、经营状况、人员结构等多方面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数据来源于行业单位的问卷调查,具有样本的广泛性和数据的客观真实性。

历时两年《上海市文物保护工程行业发展报告2021》正式发布

图说:《上海市文物保护工程行业发展报告2021》正式出版发行

本书设置了专门的章节介绍近年来上海建筑遗产保护方面的优秀案例,不仅包含文物本体保护修缮,也有文物控制地带内的新建项目,不仅重视设计理念,也考量施工工艺,对文物如何保护利用有一定参考价值,对文物周边环境风貌保护,新旧建筑协调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分析具体工艺技术时,该书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阐释了文物保护技艺在现实工程中的运用范围和呈现效果。

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这本蓝皮书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了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揭秘了修文物背后的工匠技艺,探究了行业存在的瓶颈问题,结合国家和上海的未来发展规划,倡议行业从业单位和人员将来的工作重点和方向。(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