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山东退休大妈参观纪念馆,看到文物报出姓名,馆长:找您好久了

作者:史论纵横

1970年起,山东省菏泽市政府在丹阳路东段先后修建革命烈士纪念馆、著名烈士纪念碑亭、革命烈士墓等,它们一起组成了菏泽市抗日纪念馆,主要用来纪念那些在抗战中做出贡献的革命烈士。

抗日纪念馆开馆后,菏泽市各单位先后组织员工前去参观,表达菏泽人民对长期革命斗争中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的缅怀之情。

有一天下午,菏泽市一家单位专门组织员工前来参观,不但在职员工要去,还有下岗职工也通知了,总之就是能来的都要来。

山东退休大妈参观纪念馆,看到文物报出姓名,馆长:找您好久了

作为一个抗日纪念馆,馆内除了有大量的珍贵的党史文献照片外,也有不少的文物,为了让参观群众能够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馆里还特意安排了讲解员为大家讲解,尤其要讲解那些不起眼的文物背后的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

在大家来到一个破旧的针线钱包面前时,讲解员热情洋溢地介绍说,别看这个小小的钱包不起眼,却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我党一位巾帼女英雄就是利用这个针线包作为掩护,为我军传递大量机密情报。

这时,员工里有一个大妈走上前来,对陈列柜里的针线包反复端详,因为她是退休的员工,岁数小一点的员工都不认识她。

只见她突然高兴地说:“这是俺的针线包,想不到过去几十年,俺又看到你了。”

好多员工都以为这个头发已经花白的老太太精神不太好,有年龄大一点的员工跟大家解释说:“她在单位没退休前是食堂打饭的阿姨,对人很和善,从没听她说过啊!”

讲解员也从未见过这样的场面,不知道如何收场,就问了一句:“大妈,您说这个针线包是您的,那您叫什么名字啊?”

退休的打饭阿姨笑呵呵地说:“俺叫朱文起!”

讲解员听后,再看一眼手里的资料,当即找来馆长,馆长见到老太太说:“您真的是朱文起同志?”

大妈说:“这还能有假?单位的人可以给俺作证的。”

这时单位的干部站出来说:“这位大姐确实叫朱文起,是俺们单位的退休员工。”

得到证实后,馆长明显有些激动,伸出手来紧紧握住老太太的手说:“朱文起同志,我们找了您好久啊!您可是我们的特等功臣啊!”

山东退休大妈参观纪念馆,看到文物报出姓名,馆长:找您好久了

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于1998年4月在山东省菏泽市奠基,2000年5月建成开馆

馆长一番话后,在场的人无不错愕,难道这位退休的打饭阿姨真的是讲解员口中的传奇抗日女英雄?

这一切还要从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1年冬天说起,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为了将战争支撑下去,对中国占领区进行了残酷的经济掠夺,并集中日伪军反复“扫荡”敌后抗日根据地。

华北地区又遭遇了接连不断的天灾,使得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敌后抗战斗争进入严重困难时期。

一天晚上,在鲁西南定陶县城北5公里的游集村还下着鹅毛大雪,村西头的一个院落里来了一个人叫游文斋的年轻人。

游文斋于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目前是中共定陶县特支委书记,同时兼任定陶县抗日游击大队政委,一直以来他都在同日伪军做斗争。

目前定陶抗日形势处于极为困难的境地,在敌人的多次“扫荡”下,定陶县特支委和县大队的情报员都被逮捕并牺牲了,这使得党组织在定陶县的工作无法开展。

在恐怖的氛围下,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情报人员,游文斋左思右想,想到了自己的婶子朱文起。

朱文起在20岁的时候嫁给游集村的游兰馨,生下三个孩子,不幸的是,游兰馨在1940年时就病饿而死,朱文起只好独自一个人抚养孩子,生活极为艰难,实在揭不开锅的时候,就领着孩子在外讨饭。

山东退休大妈参观纪念馆,看到文物报出姓名,馆长:找您好久了

按辈分来说,游文斋应该管她叫四婶,因为游文斋参加了革命,游集村成为日伪重点“关照”的地区,所有的亲戚都怨恨游文斋,并表示跟他一刀两断,再没有亲戚上的往来。

都说人穷志短,反倒是一贫如洗的朱文起为人十分正直,她是村里少有同意游文斋参加革命的人,朱文起曾经跟游文斋说:“俺们日子过得苦,都是小日本霍霍的,要不是小日本来侵略,你四叔怎么会死,不把小日本撵出去,甭想好,四婶岁数大了,参加不了革命,就靠你们这些年轻人了。”

游文斋对这个婶子很是敬重,在他物色情报员人选的时候,这个四婶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他得到消息,四婶刚从徐州讨饭回村没几天。

四婶是一个苦命的人,还不到四十岁,为了养大三个孩子,东奔西走,不怕苦不怕累,看起来就像五十岁的老太婆了,非常适合传递情报。

因此,在晚上的时候,趁着夜色来到游集村西头的朱文起家轻轻地敲门。

那个时候社会治安不好,朱文起听到敲门声就从睡梦中醒来,担心是不怀好意的人来调理她,因此警醒地问:“是哪个不害臊的三更半夜敲门?”

游文斋听到四婶的声音,东张西望一下,然后压低声音说:“四婶,是俺,文斋啊,快开门!”

听到大侄子的声音,朱文起才算放心,说道:“俺还以为是谁呢!”

当即朱文起穿了衣服,从炕上下地去开门,让游文斋进屋,游文斋再向四周扫了一眼,确定没人,才进了屋。

山东退休大妈参观纪念馆,看到文物报出姓名,馆长:找您好久了

朱文起知道游文斋半夜来访,定是有什么事情,也没有拐弯抹角,直接问:“出什么事了吗?”

游文斋犹豫了片刻说:“有个事情想跟您商量一下,就是……您知道给俺们办事是有风险的,搞不好要掉脑袋的……”

朱文起听着大侄说话磨磨叽叽的,直截了当地说:“快说吧!大不了就是一死,讨饭的日子俺早就过够了,要是我走了,你帮着照看一下你弟弟和妹妹就行。”

游文斋很快严肃了起来:“俺们的情报员牺牲了,现在有情报传递不出去,俺想只有你能把情报送出去。”

朱文起听了游文斋交待的工作,不太明白具体做什么,犹豫了片刻说:“俺可是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啊!能行吗?”

游文斋看着一脸认真的朱文起说的话,当即说道:“这个工作不需要认字,只要赶路就行。”

听说是跑腿,朱文起当即拍着胸脯说:“跑腿俺最在行了,你四婶是村里有名的‘解放脚’,从俺们家走到徐州都用不了多长时间。”

听了朱文起爽快地答复,游文斋心里一热,眼睛就湿润了,对朱文起说:“四婶,俺先代表组织谢谢你了,你做的事将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就这样,讨饭的朱文起摇身一变成了中共的地下情报员,接到任务后,她收拾好东西后,立刻出发。

山东退休大妈参观纪念馆,看到文物报出姓名,馆长:找您好久了

当时积雪还没有开化,朱文起就挎起讨饭篮子上路了,跟以前相比,她的一身行头里多了一个小小的针线包。

千万别小瞧这个小小的针线包,这里面放着的都是中共定陶党组织报送给鲁西南地委的一些机密情报。

这样一个小针线包被朱文起缝在衣服里面,任谁都发现不了。

因为在1941年前后,华北地区灾患不断,外出讨饭的人真不少,日伪当局根本管不了,而朱文起在村里是有名的要饭的,形象都不用打扮,而且讨饭的人身上大包小裹的“破烂”不少,日伪的人根本不会去仔细搜查。

就这样,朱文起将组织交给她的一些字数不多,纸张不大的情报藏在里面,顺利通过敌人的岗哨。

正因为如此,朱文起几次冒着生命危险传递情报,却一次也没有被发现,在工作几个月后,中共定陶特支于1941年底,根据朱文起的良好表现,批准她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入党党后,游文斋对朱文起说:“朱文起同志,从今以后,你不仅是一名支前情报交通员,更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了。”

朱文起十分兴奋,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也能够加入到抗日救国的使命中来,她说:“俺豁出去这条命,也要把党交给俺的任务做好。”

1942年,定陶特支改组为县委,朱文起身上的担子更重了,除了要负责地委、军分区的交通通信外,还要来往于县委和县大队,每天都要行走了五六十公里。

山东退休大妈参观纪念馆,看到文物报出姓名,馆长:找您好久了

不久,县委又以朱文起为骨干,在重新建立了周密的情报网络,可以说,是朱文起挺身而出让定陶的地下工作不至于瘫痪。

1942年9月,朱文起接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县委安排朱文起向定陶县城内运送一批革命传单。

这个任务十分艰巨,县城不同于下面的村镇,日伪守军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县城的守军大多是“精兵强将”,进城都要“良民证”。

朱文起不知道从来搞来一张“良民证”,然后把传单放到篮子最底层,上面放一些杂物,装作进城赶集的样子。

在路过城门岗哨的时候,尽管她早早拿出了“良民证”,但是负责搜查的伪军还要搜她的东西。

听到伪军头头是本地口音,朱文起灵机一动,当即笑着对那个伪军头头说:“大兄弟,俺说咋这么面熟呢?你不记得俺了,上次你姑家办事情,俺还去帮忙来着,咱们还说过话嘞!”

这是朱文起讨饭多年总结出的攀亲戚技巧,拿话来“堵”对方,如果对方说自己没有姑姑,那就会说:“我记错了,那应该是你姨家。”

那个时候兄弟姐妹多,谁家没个姑姑大姨的,即使都没有,那还有堂的和表的,总之能套上,但是这种亲戚关系一般都不深,对于姑、姨家的亲戚,侄子外甥哪里知道。

山东退休大妈参观纪念馆,看到文物报出姓名,馆长:找您好久了

良民证

再说上次办事情,那就更不知道哪次,以前农村红白喜事多,办事情的时候最忙乱,七大姑八大姨谁认识谁啊。

朱文起这一顿忽悠,伪军头头也想起了:好像是有这么个人。

但是一看朱文起这打扮,就知道是闹了荒的,这样的亲戚一般要躲着走,他怕再聊一会搞不好还得请她吃顿饭,直接让她进城了。

进城后,朱文起可没有闲着,当天晚上就和城内地下党组织把传单张贴到大街小巷上,等第二天天一亮,日伪守军都震惊了,县城出入口看守得这样严,连个麻雀都飞不进来,这些传单是哪来的?

当然,并不是每一次传递情报都这样顺利,因为接二连三的发生这样的事情,日伪军也加大的对来往行人的搜查力度,对难民和乞丐的搜查也极为仔细。

1943年夏的一天,朱文起又接到一个紧急的任务,要她务必把情报与第二天天黑之前送到地委。

相比于以往,这次情报资料很多,针线包放不下,朱文起就把这些情报折叠的整整齐齐的,然后藏在贴身内裤的口袋里就出发了。

在她还没有走出定陶县辖区就遭遇了两次严格的搜查,在到菏泽的时候,直接被四个伪军盘查搜身,她的破旧竹篮子被翻了个底朝天,就连篮子里的地瓜窝窝都被捏个细碎,就怕在里面夹藏东西。

山东退休大妈参观纪念馆,看到文物报出姓名,馆长:找您好久了

日伪军驻扎的炮楼

即使如此,他们还不肯罢休,还要把她请到炮楼里继续搜身,她知道,到炮楼里是要脱衣服的,当即哭喊着说:“你们要我一个臭要饭的老婆子到那里去干嘛,要搜身就在这里搜,我不怕别人看!”

朱文起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敌人只得把她放了,在把情报送到后,地委又交给了她一份情报,她知道再经过白天的岗哨肯定要严格搜身,为了安全,她从敌人的封锁线上艰难地返回了。

1943年6月24日,中共打入定陶日伪军的地下情报员,搞到了一份日伪军于6月25日要去攻打八路军的情报,党组织将这份情报交给了朱文起,要她务必于当天晚上之前将情报送达到游击队,提前做好转移。

朱文起接到任务后,连续攀越三道封锁沟,过了两道敌人的岗哨,终于在规定时间内,将情报送达。

游击队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当即决定给予来犯之敌狠狠的打击,先是组织了一个爆破组,在通往该游击队的必经之路上进行设伏。

第二天,日伪敌军果然前来进犯,在距离游击队所在村落还有500多米的时候,就遭到射击,敌人损失惨重。

日伪敌军立刻向游击队发起进攻,游击队抵挡一阵后,佯装不敌,开始撤退,敌人立刻追击,结果进入了事先布置好的地雷阵,损失惨重,在撤退时又遭遇伏击,在此次伏击作战中,因为事先得到情报做了充分的准备,毙伤日伪军18人,使得日伪军再也不敢轻易出城“扫荡”。

山东退休大妈参观纪念馆,看到文物报出姓名,馆长:找您好久了

自1943年起,八路军、新四军开始局部反攻,抗日形势好转,当时在定陶城西南与菏泽、曹县三县交界处有一个叫高庄的日伪据点,因为地理位置重要,日伪在这里布置了5个炮楼,派遣了140多名日伪军驻守。

在抗战时期,该据点的敌人经常趁八路军主力外出作战时进入根据地进行破坏,有时还抓捕和杀害抗日干部和群众。

定陶县委和县大队一直想要拔掉它,但是该据点距离菏泽只有二三十公里,一旦发生战斗,菏泽日伪军肯定会赶来增援,因此,一直没有找到机会。

朱文起对这个据点也十分痛恨,这是她来往传递情报的必经之路,每次过这个岗哨都很费劲。

1944年2月20日,朱文起从军分区取来重要情报,驻菏泽的1000余人日伪军去100公里外的梁山县“扫荡”去了,主力空虚。

定陶县委和县大队决定抓住这个机会,拔掉高庄据点的这颗“钉子”。

当天晚上,定陶县大队组织了500余人参加了战斗,经过一夜的苦战,终于将据点拔掉,等在梁山作战的驻菏泽日伪军主力赶回来的时候,据点已经被炸成废墟了。

山东退休大妈参观纪念馆,看到文物报出姓名,馆长:找您好久了

在朱文起从事地下情报工作以来,最为精彩的一次任务,就是参与剿灭汉奸土匪王子杰的行动。

在抗战时期,王子杰是一个“狠人”,坊间素来有“天上有个老天爷,定陶有个王子杰”。

当过兵痞的王子杰在抗战爆发后就当了土匪,一贯烧杀抢夺,无恶不作,还常常与日本人勾结在一起。

在1943年,他见形势不妙,为给自己安排个退路,秘密与国民党联系,被国民党任命为定陶县长和保安15旅旅长。

国民党的打算是让他抗日,没有想到,有了名号的王子杰不但不抗日,还专门跟八路军作对,到处不杀共产党员和革命干部,1945年初,更是公开投靠了日军。

在这样的情况下,鲁西南军分区决心铲除王子杰这个汉奸土匪败类。

当时王子杰有3000多人,又有日伪的支持,是有一定实力的部队,八路军要想彻底剿灭他,必须要做到万无一失,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要想获得胜利,必须要掌握情报主动权。

当时王子杰警卫排长秦锡爵是八路军打入敌人内部的情报人员,获取机密情报问题不大,问题是不知道如何把情报传递出来。

组织上经过慎重考虑,认为还是应该由朱文起出马,这一次,深入匪窝传递情报,危险系数自然很高,但是朱文起却一点也没有害怕。

山东退休大妈参观纪念馆,看到文物报出姓名,馆长:找您好久了

朱文起这一次把自己打扮成了媒婆,因为讨饭的人从来都是去富裕的地方讨饭,从来不会去土匪窝那里,所以如果还是以讨饭的身份去传递情报,一定会暴露。

三姑六婆就不一样了,跟什么样的人都有往来,即使是土匪,她们也不在乎,只要给钱就办事。

朱文起来到王子杰的部队,找到了秦锡爵的住处,刚一进屋,就发现屋里坐满了人,原来这些人在耍钱,看到这个媒婆都愣了一下。

朱文起反应很快,当即对秦锡爵说:“俺的爷啊!你怎么还有心思玩这个?你上次让俺给你留意村里的漂亮姑娘,俺给你找着了,可水灵了,人家听说你在王旅长这里当官,一百个乐意,说好了,这次要成了,你得多给俺几个子。”

一番话说得那叫一个专业,其他军官就把注意力放到耍钱上了,秦锡爵就跟着朱文起出了屋子,看周围没人,将王子杰兵力布防的情报交给了朱文起。

朱文起立刻带着情报回到了军分区,1945年4月5日,八路军根据情报,将王子杰部团团包围住了,此战中歼灭王子杰2000多人,只剩下1000残部跑到日伪驻扎的定陶县城。

但是日伪军也处于惊弓之鸟的状态,对于王子杰也从来不信任,担心王子杰使诈,跟八路军里应外合攻打县城,就让王子杰驻扎在城外。

等到八路军赶到后,特意向定陶县城打了几炮,日伪军以为是王子杰部开的火,当即对王子杰部进行攻击,在里外夹击下,王子杰损失惨重,天亮后,日伪军才搞明白状况,不再对王子杰开火。

山东退休大妈参观纪念馆,看到文物报出姓名,馆长:找您好久了

为了摸清楚王子杰的行踪,朱文起按照军分区的指示,又打扮成要饭的老婆子,在定陶县进行侦查,发现王子杰在南关,八路军当即夜袭定陶,王子杰只好带少数警卫跑到北关去。

王子杰发现,自己是走到哪里,八路军的炮火就打到哪里,再在这里待几天,非得被搞死不可。

于是,王子杰率残部悄悄隐藏到定陶城北20里的一个村子,秦锡爵又将情报传递给了朱文起,朱文起白天的时候已经跑了四五十公里传递情报,晚上又收到这份情报,已经很累的她知道这是歼灭王子杰最好的机会,于是连夜直奔50里外的八路军指挥部,在凌晨1点的时候,将情报送达,然后就瘫软在地,再也动弹不了了。

八路军当即集合部队,在天亮以前再次包围了王子杰,因为兵贵神速,王子杰压根就没有准备,这一次被抓住了,在经过公审后直接被枪决。

组织上根据朱文起在剿灭王子杰战斗中的精彩表现,给她记了一次特等功。

抗战胜利后,朱文起又投入到解放战争中,因为长期紧张和凶险的斗争环境,让朱文起的身体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于是党组织安排她到后方做妇女工作,1949年,革命终于取得了胜利。

在为革命作出巨大贡献的时候,真正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时候,朱文起这位功臣却在1955年选择了急流勇退,她向组织申请辞职,理由是自己的文化水平低,应该让给有水平的同志来搞建设工作。

曾经组织上问她有什么要求的时候,从未向组织提过请求的朱文起开口说:“俺的两个儿子没有文化,能不能允许他们加入解放军?”

山东退休大妈参观纪念馆,看到文物报出姓名,馆长:找您好久了

组织上有什么理由拒绝这样一个人民功臣的要求?从此,她的两个儿子也和她一样,加入了革命队伍。

辞职后的朱文起曾当过游集村的林场护林员,在她看来,护林员的工作跟当情报交通员一样,就是从早走到晚,她的孙子小时候到林场摘了一个苹果却被朱文起狠狠打了一顿。

后来岁数大了,实在走不动,就到一家单位食堂当打饭阿姨,了解她底细的人知道这件事后,都劝她说:“你给党和国家做了那么多的事,咋就甘心在食堂打饭?”

朱文起每次都笑笑说:“俺以前讨饭的时候,做梦都羡慕厨子,现在想想还是打饭好,不累,还吃得好。”

因为自己的文物被收藏进了纪念馆,她大小也成了一个名人,但是已经退休的朱文起却从来不居功自傲,经常对别人说:“俺就是给组织跑了几次腿,算个啥,人可不能躺在功劳簿里啊!”

1982年10月,77岁的朱文起同志走完了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

革命能够取得胜利,正是因为中国有千千万万个像朱文起这样的先烈,在平凡的人生路上,接受党的领导,从而成为传奇人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