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的名气自是不必多说,身为草莽的他居然一跃而上称为皇帝。建立汉朝后他根据秦朝的旧制度,建立起了很多新的规定,天下人都要向皇帝行礼,甚至包括他的父母。

也就是说,连刘邦他爹看到他,都要下跪。然而刘邦本身是个平民老百姓,又怎么好让亲爹下跪呢?于是他想出了个好办法,封父亲为太上皇,便不用向皇帝下跪了。后世也沿袭了这一做法。
可以说皇帝一辈子,跪的人真不多。而后来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康熙帝,在孔子墓前犹豫再三,不肯下跪。原来是因为墓碑上有这样一个字……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拥有三千弟子。我国四书之一的《论语》,便记载了他的思想观念。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的人,更是被后世称为“孔圣人”、“至圣”、“万世师表”,足以看出他地位之高。他“为政以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更是被后世帝王一直沿用。
这位圣人不但是位高级知识分子,还精通骑射、体力惊人。《吕氏春秋》记载:“孔子之劲能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徒手开城门,也是相当彪悍了。
这样一位圣人,帝王们都十分尊敬,汉武帝甚至推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点。
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生),是清朝的第4位皇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年号康熙。
康熙皇帝亦是尊重这位圣人,他在位时六次南巡,就来到了山东曲阜。曲阜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就是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鲁国的都城,有着“东方圣城”的美称,是孔子的故乡。
一进入孔庙,崇尚孔孟思想的清朝大臣们又是磕头又是跪拜,原本,康熙也计划向这位圣人行跪拜之礼,一方面显示自己身为皇帝的气度,另一方面为群臣做榜样。
可正当康熙准备下跪之时,看到了孔子墓碑上的一行字。他停下了动作,站在那里久久不动,一时间,气氛十分尴尬,臣子们连大气都不敢喘。
此时,一位聪明的大臣发现了问题——孔子墓碑上刻有铭文“大成至圣文宣王”七个字,正是这个“王”字,让皇帝康熙不愿下跪。堂堂天子,怎么可以向另一位“王”下跪呢?
于是他马上找来一块布,盖住了那个“王”字,康熙爷这才点点头,对着孔子的墓碑毕恭毕敬行了三拜九叩之礼。至此,群臣们才放下心来。
看来再开明的皇帝,也有着自己的小九九。孔子身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他的先进思想,至今沿用,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