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砥平里战斗,邓华对师长徐国夫说:敌人是美法士兵,问题不大吧

四野战将系列56:徐国夫(三)

作者:桅杆

抗美援朝是新中国的立国立威之战,一战洗刷百年耻,为新中国打出了持久的和平环境。应当说,抗美援朝战争重塑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是近代以来国人最提气的一场对外战争。也正因为如此,一些国外和媚外势力,总是用各种方式抹黑这场战争。其中比较典型和夸张的,就是针对砥平里战斗的各种谎言。这场战斗正是志愿军40军119师师长徐国夫指挥的。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这次战斗的一些真实情况。

一、抹黑者所称的志愿军“伤亡数字”,比李奇微夸张15倍

有一些抹黑文章说,砥平里战斗是“志愿军5个主力师(5万余人)向被包围的美步兵23团(4000余人),连续2个夜晚发起进攻,最后阵亡3万余人,抛下1万多具尸体,无奈地撤出战场”。还言之凿凿地说什么“这段历史真相,被隐瞒了近40年,直至90年代以后,才逐渐浮出水面”。这里提到的伤亡数字,比美军当年吹嘘的数字还要夸张10倍。

砥平里战斗,邓华对师长徐国夫说:敌人是美法士兵,问题不大吧

我们来看看美军的数字:李奇微在他的朝战回忆录《北纬38度线》中是这样写的:“23团一直在原州西北大约20英里处的砥平里地区作战。中国军队的5个师包围了23团,轮番进攻,试图突破其防御并消灭这支部队。23团粉碎了敌军的全部进攻,使敌军遭受了极其重大的损失。据报告,在23团阵地前的敌人尸体达2000具之多。”

也就是说,那些抹黑的文章,比美军吹嘘的数字夸张15倍。其实,美军这个数据,也是经不起推敲的,所以李奇微用了“据报告”,而且据谁的报告也没说清楚。

二、邓华对徐国夫说:虽然敌人是美国兵和法国兵,但问题不大吧

1951年1月8日,志愿军第三次战役结束,全线转入战场休整。25日,李奇微指挥美联军16个师又3个旅及1个空降团,共23万余人,乘志愿军休整之机,全线发起大规模进攻,是为第四次战役。志愿军采取的策略是西守东攻,西线由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指挥第38、50军等组织防御,东线由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指挥第39、40、42、66军在横城地区寻机反击。这就是第四次战役的战场态势。

2月6日,东集团开始横城反击战。战至12日,反击作战目标基本实现,敌军在横城以北地区只剩下砥平里一个孤点。

砥平里战斗,邓华对师长徐国夫说:敌人是美法士兵,问题不大吧

横城反击战接近尾声时,东集团指挥部即准备集中8个团进攻砥平里。2月12日,邓华召集作战会议。会议开始时,邓华先通报了42军传来的消息,说砥平里之敌有南逃迹象,且兵力只有1、2个营,准备当晚即发起进攻。实际上,这个消息是不准确的。

此事比较突然,没有时间准备,一些部队有畏难情绪。于是邓华对徐国夫说:“如果不立即行动,敌人很可能会跑掉。以你们119师2个团(另1个团配属118师作战)担任主攻,再给你配属120师359团、125师375团和炮兵42团,以5个团打1、2个营,虽然现在部队减员较大,虽然敌人是美国兵和法国兵,但问题不大吧。”又说:“就由你徐国夫统一指挥,怎么样?”

徐国夫首先表态,坚决执行命令。但一向稳健的他,提了3个问题:一是总兵力虽有5个团(4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分别来自3个师及军直,既没有集结,通信联络也很难畅通,恐怕统一指挥不方便;二是对砥平里的地形,他本人及各团领导都没有看过;三是砥平里守敌的兵力是否准确,有必要进行侦察。

砥平里战斗,邓华对师长徐国夫说:敌人是美法士兵,问题不大吧

砥平里美军环形阵地

三、情况不明、准备不足,徐国夫硬着头皮下达了命令

对徐国夫的上述问题,邓华明显有些不高兴,说:“徐师长,你说的这些都有道理,但我们掌握的情况,砥平里敌人是准备逃跑的。如果我们行动迟缓,让敌人跑掉,你徐国夫负得起这个责任吗?”既然邓华这么说,徐国夫只好执行命令。

徐国夫随即召集参战各团的干部开作战会。会上,375团副团长李文清说,他刚从砥平里前线过来,守敌不是1、2个营,而是美2师23团和1个法国营,并且在构筑工事,没有逃跑的迹象。

对此,徐国夫一边向邓指汇报这一最新情况,一边部署战斗,要求各部抓紧准备,次日(13日)下午4:30开始进攻。但在进攻发起前,出现了两个意外:一是炮兵42团遭敌机空袭,损失重大,无法投入战斗;二是125师375团突然联系不上了。这样,能够投入战斗的只有119师356、357团和120师359团,共3个步兵团,且没有炮火掩护。

应当说,打这种情况不明、准备不足的仗,不符合徐国夫一贯稳健的作战风格,他是硬着头皮下达了命令。

砥平里战斗,邓华对师长徐国夫说:敌人是美法士兵,问题不大吧

13日下午4时30分,3个团共2300多人同时发起外围战斗。志愿军发扬夜战优势,最初还比较顺利,但后续进攻越来越困难。战斗过程中,各团的报告基本证实了李文清副团长所说的情况。但这个情况上报邓指后,一直没有回音。战斗中,徐国夫让团参谋长夏克持续与邓指联系,但一直无法接通。战斗中,由于没有炮火掩护,参战部队在敌人强大的炮火下,伤亡逐渐增大。

经过30多个小时的激战和反复争夺,志愿军控制了主要外围高地,与敌对峙。徐国夫曾经到高地上观察,看到敌军被压缩在不足2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全部龟缩到了由坦克和火炮围成的工事中。此时,尚未对敌核心阵地展开攻击。

砥平里战斗,邓华对师长徐国夫说:敌人是美法士兵,问题不大吧

四、真实伤亡数字究竟是多少?邓华说:责任在我

15日凌晨,徐国夫突然收到邓指“撤出战斗”的命令。对于这个命令,从119师到参战各团指挥员,都不大理解,也不愿意撤,要求咬牙打下去。但徐国夫服从命令,撤出了战斗。这就是砥平里战斗的基本过程。

邓指之所以下令撤出战斗,原因有三:一是敌增援兵力已接近砥平里,其中一支坦克分队已经进入砥平里;二是摸清砥平里之敌不是一两个营,而是美军1个团加法军1个营(具体人数有4000多、6000多等说法),短时间内不易消灭;三是联军在砥平里东南已经建立防线,即使夺取也很难守住。

以战役目标是否达成为评判标准,此战无疑是一场败仗,且伤亡大,一无所获。战后,邓华致电徐国夫,对战斗失利主动承担了责任,说:因敌情有误,导致判断和决心有误,“这个责任在我,在我的指挥部,由我来承担责任。”并对徐国夫的指挥和参战3个团的战斗精神给予充分肯定。邓华还对徐国夫说:“虽然我们判断有误,但你们打得很不错。你能及时调整部署,随机攻击,不愧是老打仗的!”

砥平里战斗,邓华对师长徐国夫说:敌人是美法士兵,问题不大吧

邓华将军

不得不说,这体现了邓华的大将风度,没有把问题往下面推。

战后,徐国夫让作战科统计情况,参战3个团上报的伤亡为900多人,伤亡率高达四成,确实很惨重了。笔者在另一篇文章中,会对这个数字做详细的解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