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何崇祯皇帝难以向宗族或地主士绅征税,最终导致明朝灭亡?

当时的大明王朝日薄西山,国家财政濒临危机,而崇祯皇帝原本就是一个刚愎自用唯我独尊的人物,但是在这风雨飘摇之际也只能拉下脸来向自己瞧不起的那群皇亲国戚及文武大臣请求捐款,可是最后在他们口中得到的只有两个字,没有。以至于最后崇祯方尤叹:“君非亡国之军,臣皆亡国之臣!”。

为何崇祯皇帝难以向宗族或地主士绅征税,最终导致明朝灭亡?

崇祯至死都坚信一点,是那群大臣将大明江山给败光了,长年的假公济私使得这大明王朝的大臣们个个富的流油,如果说这些大臣都没有钱的话,那真是一个笑话。那么为什么这些大臣不愿意在大明王朝危机存亡之秋捐献自己的部分财富呢?这就体现一个叫做人性的东西了。

当时的大明王朝经过长时间的挥霍,已经在官僚系统上积弊日深了,整个体系都是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而在大明朝臣之间也逐渐养成了一种脱离正轨的价值观,就是官府的钱就是我的钱,我的钱还是我的钱。所以在崇祯向大家提出捐银子共赴国难的时候,这群人心里想的大多都是,大明江山是你朱姓的大明江山,和我有何相干?那么皇亲国戚想的则是这些钱都是自己辛辛苦苦昧着良心得来的钱,凭什么交给你崇祯呢?

为何崇祯皇帝难以向宗族或地主士绅征税,最终导致明朝灭亡?

就拿崇祯的岳丈周奎来说吧,崇祯知道自己的这个岳丈有钱,于是就先给他封了个侯爵,然后就同他说拿出个十万两白银来做个榜样(当时真的没人肯捐),可是这个时候周奎就哭的死去活来,说“我哪里有这么多钱啊?”(老臣安得多金?)然后说了一大堆有的没的,说家里吃的都是发了霉的米,实在没有钱拿出来了,最后才痛哭流泣的拿出了一万两而且还依依不舍。崇祯也不肯了,这折扣打的太低了,于是就讨价还价成了两万两,周奎表现出一种没法子出来。后来他的女儿,崇祯的皇后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于是就拿出了五千两让父亲捐给国家,可是周奎先是吞了两千两然后再将其余的三千两给了崇祯。

周奎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代表,当崇祯要朝廷文武大臣捐款的时候,一时之间,原本锦衣玉食的大臣们都变成了乞丐模样,衣服都打满了补丁,门前都贴着本宅出售的字样,达官贵人们都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都是节衣素食的办事员。

很嘲讽的是,在崇祯发布捐款的号召之后,一位60多岁的老人来到户部,热泪横流的将自己一生的积蓄五百两捐给了国家。崇祯听到之后,立马将这个老人封为锦衣千户。可是,这样的人毕竟只是少数,在国家危亡之际,和自身利益并没有太大相关的普通百姓都明白国将不国的道理,可是那群大臣却不知道。

为何崇祯皇帝难以向宗族或地主士绅征税,最终导致明朝灭亡?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大明王朝焉能不亡?

在李自成打进北京城之后,将一些明朝大臣处以极刑,逼他们捐出自己的财富,一时之间,北京城内响起了明朝官员的哀嚎。最终,李自成共收刮白银七千余两,其中那个国丈周奎府中查抄出财宝几十车,光是白银就有53万两之多。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些官员亏的读了那么多的书,竟然连唇亡齿寒的道理都没有明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