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五百多年前,中国主动退出称霸世界的舞台,结果害中国至今没赶上

面对无边无际的海洋,我们充满了无尽的遐想。人们对于海洋的研究与探索,也在不断的发展之中,那一眼望不到边的海洋与天相接,充满了未知与神秘,也让我们产生了一种敬畏之情。

五百多年前,中国主动退出称霸世界的舞台,结果害中国至今没赶上

世界的近代历史,就是一部围绕海洋的历史。

欧洲的探险家们,在日益成熟的航海技术与指南针应用于远洋航行的时代背景之下,开始了向大洋彼岸的未知之地进行探索。加上,当时欧洲各大王室,也不惜花费大量的钱财,对这一远洋航行进行资助。然而,同一时期的明朝,却在这一场热闹的远洋航行宴会中缺席,直到明朝彻底覆灭也没有再次出现。但是,严格来说,中国人对于海洋探索要远,早在欧洲之前。

宋朝时期的海洋贸易就十分发达,甚至,占当时宋朝财税收入的三分之一。

甚至,在明初期,更是有着一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远洋。在朱棣取得皇位之后,他不但扫平了蒙古,让大明的边疆平定了数十年之久,还修书《永乐大典》,让人们能够在百年之后,从书籍中一睹大明的风采。但是,朱棣之所以能够名列千古,并不只是这些成就,与历史上大部分帝王不同的是,朱棣是屈指可数的一个具有海洋领土意识的帝王。

五百多年前,中国主动退出称霸世界的舞台,结果害中国至今没赶上

在明朝蒸蒸日上的时候,朱棣并不甘心只做陆地上的帝王。在中国历史上,凡是国家强盛的时候,都有外国慕名来朝进贡,而国之威名也虽之远传诸国。像强盛的汉唐,都曾经享受过万国来朝的荣耀。朱棣上位后,在朱棣的心中却有着一个深深的顾虑,那就是:在他靖难成功的时候,宫城的一把大火,却让建文帝下落不明。

所以,为了寻找朱允炆的下落,他分了两路人,分别从水路和陆路进行搜寻。而水路这一批人的领袖,就是日后被人们称赞为世界历史上伟大航海家之一的郑和。

郑和前后共有七次远洋之行,分别到达过现在的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和非洲,其中,最远达到过非洲的索马里一端。郑和的七次远洋之行,极大地拓宽了明朝的视野,更是让明朝人增长了见识。让他们知道,这个星球上除了明朝之外,还有着那么多国家和这个多不同的物种,也把明朝的威名传播到大洋彼岸的其它国家。

五百多年前,中国主动退出称霸世界的舞台,结果害中国至今没赶上

郑和七次远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由此就可以看出,当时的明朝,在世界上算是非常强盛的国家,否则,怎么会支撑郑和这七次远洋的巨大耗资呢?通过郑和七次远洋,也让朝贡贸易开始在明朝与诸国之间兴起。如果,继续按照这个趋势发展,明朝的航海家们,极有可能随着郑和的足迹去探索更广阔的天地,明朝也极有可能成为一个“中央之国”。

只可惜,郑和之后,明朝就永远离开了海洋。朱棣死后,继任的洪熙帝朱高炽在与自己弟弟的斗争中忙得焦头烂额,自然就无暇顾及远洋之行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后来的明朝统治者也没有像朱棣这样有远见的帝王,成化皇帝朱见深就曾经好奇于郑和远洋之事,可当时的士大夫阶层,并不鼓励国家进行大规模的远洋航行。

当时的兵部尚书刘大夏,为了防止成化皇帝再有远洋的念头,还特地将郑和海航的相关地图、档案,偷偷的藏匿起来。因为,在他看来,所谓的远洋也只是带来一些奇珍异宝,耗费的钱粮却是数以万计,这对于明朝来说,是没有一点好处的。皇帝的不热衷与朝臣的反对,都让远航成为了过去,郑和在归途中的死去,也让众人对远航的热情逐渐降了下来。

五百多年前,中国主动退出称霸世界的舞台,结果害中国至今没赶上

到了明朝中期,海禁政策的实施,彻底让明朝远离了海洋。明中后期,东南沿海一带倭寇肆虐,倭寇曾经一度侵扰到京城城下,引发朝野震动。倭寇的出现极大的影响了明朝东南一带的安定,为了防止倭寇的进入,明朝规定禁止二帆以上的船只下海。

至此,以明官府为主导的朝贡贸易也开始衰落了。

不过,即使明朝的国门再严实,也会有风吹进来。禁止船只下海,让沿海一带居民的生活日益困苦,不得已,人们开始铤而走险进行走私,民间的私人贸易开始兴起。郑和远航为明朝的国民探明了大洋深处的土地,让他们看到了在明朝之外的希望,所以,为了谋求生计,东南沿海一带的部分人开始走出国门,前往异国他乡打拼。

在明中后期,海外移民开始逐渐兴起,人们开始沿着郑和曾经的轨迹踏遍亚欧大陆。

尽管明朝在郑和之后退出了远洋航线的舞台,但是,海洋时代的来临是不可避免的。作为亚欧大陆上重要的一方,在西方船只不断到达明朝港湾的时候,明朝就已经无可避免地被纳入近代经济全球化的体系当中。即便明朝将国门紧紧的关上,那些从门缝中进来的西风,也开始慢慢地弥漫着整个明朝,悄然地改变着明朝的民众。

五百多年前,中国主动退出称霸世界的舞台,结果害中国至今没赶上

时代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明朝紧闭大门,只能让明朝远离于世界,落后于世界。这个后果是严重的,就海军这一块,害得中国至今没赶上世界最发达国家。然而,人们的思想却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最终,故步自封的统治者,只能看着明朝消失在茫茫历史的尘埃中。

参考资料:

【《郑和传》、《明史纪事本末·卷五十五·沿海倭乱》、《天工开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