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们的滚烫人生》台本人设盖过嘉宾发挥,想拿弹幕互撕当看点?

作者:娱圈品鉴官
《我们的滚烫人生》台本人设盖过嘉宾发挥,想拿弹幕互撕当看点?

什么叫“无效开播”,说的基本就是《披荆斩棘的哥哥》新的衍生综艺《我们的滚烫人生》。

《我们的滚烫人生》台本人设盖过嘉宾发挥,想拿弹幕互撕当看点?
《我们的滚烫人生》台本人设盖过嘉宾发挥,想拿弹幕互撕当看点?

节目上线时间是昨天中午12点,目前芒果TV讨论数496,微博高位热搜#陈小春说我们管了一下#的实时区里往下拉了半天找不到路人。豆瓣条目里显示的仍然是“本剧尚未播出”,小组讨论帖子8个,剧评总共15条。

不过对比一下隔壁同为《披荆斩棘的哥哥》衍生综艺的《大湾仔的夜》,《我们的滚烫人生》也还不算最“凉”。由陈小春、张智霖、谢天华、梁汉文和林晓峰五位“童年回忆”级别的哥哥担任主咖的《大湾仔的夜》11月17日正式开播,豆瓣评分高达7.7但仅有3000多人参与评分(再次感叹一下豆瓣薛定谔的开分机制~)。

背靠业内“综艺王者”芒果台,有《披荆斩棘的哥哥》IP背书,连续两档衍生综艺都惨淡至此,不由得激起了吃瓜的好奇心。关于《大湾仔的夜》之前已经写过《〈披哥〉开发衍生综艺?名叫〈大湾仔的夜〉,其实还是炒冷饭》,感兴趣的猹友可以顺链接食用。

简而言之如果说《大湾仔的夜》是翻版《中餐厅》,结果没翻好;那《我们的滚烫人生》目前就是戏精版的《奔跑吧》+《挑战者联盟》,观众以为看点是衍生综艺,而节目组打的主意仍然是“消费”哥哥们。

《我们的滚烫人生》台本人设盖过嘉宾发挥,想拿弹幕互撕当看点?

《我们的滚烫人生》常驻嘉宾也是5位,分别是陈小春、张智霖、张晋、张淇和李承铉,虽然官宣昨天开播,但9号就放出了一个超前企划《陈小春密室解谜》,点进去会“惊喜”发现密室只是其中一个环节,第一个出场的哥哥也不是陈小春,而是张智霖。

而这个企划总结一下基本就是密室版的“奔跑吧哥哥”,张智霖需要完成采棉花的任务,获得下一个哥哥的位置线索,然后组队去一个个“解救”被关“小黑屋”的哥哥,直到集齐所有常驻嘉宾。

套路虽然老,足够有趣的话也不是不行,但骨感的现实是哥哥们不光要被“关小黑屋”,还得“兴致盎然”地玩掰蚊香、移木棍变等式、考记忆力、猜密码这类小游戏,玩不过就靠“作弊”通关。

《我们的滚烫人生》台本人设盖过嘉宾发挥,想拿弹幕互撕当看点?
《我们的滚烫人生》台本人设盖过嘉宾发挥,想拿弹幕互撕当看点?

长达46分钟的超前企划,基本只有手摘、机采新疆棉的“主旋律”和将哥哥们之前从事过的各种职业作为密码线索的部分还略有可看性,其他环节满满低幼感,看得人基本只想心疼哥哥们。

本以为既然通过哥哥们从事过的职业引入了《我们的滚烫人生》职业体验真人秀的主题,接下来就该是正片了,不料昨天开播的消防员职业体验还是先导片。

《我们的滚烫人生》台本人设盖过嘉宾发挥,想拿弹幕互撕当看点?

根据节目设置,每项职业的体验期是3天2夜,堪称时间紧、任务重,而相对于期待的“沉浸式”职业体验,节目中真人“秀”的部分真的过重了。

综艺节目有“剧本”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但人设给的如此“一枝独秀”真的是想给节目增加看点,还是想通过弹幕互撕和后期反转增加热度呢?

高瀚宇虽然在当期嘉宾中年龄算比较小,今年也已经32岁了,看上去性格确实比较跳脱,但不才之前跟他有过合作,期间他的态度可以用谦逊和恭谨来形容,当时妆发还没做完也要站起来鞠躬打招呼。

哪怕没有这一层,站长要求嘉宾们原地等待,大家随即自行散开、东张西望,高瀚宇还要跟李承铉笑闹,即便没参加过军训和队列训练,嘉宾们成年都这么多年了真的合理吗?

《我们的滚烫人生》台本人设盖过嘉宾发挥,想拿弹幕互撕当看点?
《我们的滚烫人生》台本人设盖过嘉宾发挥,想拿弹幕互撕当看点?

分组进行消防意识测验的环节里,台本的痕迹就更加明显。来消防队进行职业体验,就算没注意到楼梯口正在充电的电动车,对院子里放着的正在着火的煤气罐和燃气灶上火焰熊熊的铁锅都能各种视若无睹、直接绕过?真这么听话只记得去找站长,刚才站长让你们原地等待怎么又没人听话了?

首先必须强调站长关于消防员职业精神的宣讲令人肃然起敬,遇到电瓶车充电、煤气罐和油锅着火时科学处置方式的科普也很有用。至于高瀚宇和李响表现的二级反转,真的只想说懂的都懂,大家看看就好,弹幕里真的不必过于认真。

《我们的滚烫人生》台本人设盖过嘉宾发挥,想拿弹幕互撕当看点?
《我们的滚烫人生》台本人设盖过嘉宾发挥,想拿弹幕互撕当看点?

现在的综艺节目为什么越来越不好看,重要原因就是“真”的部分越来越少,“人”的比重越来越大,“秀”的成分越来越多。

很多节目都在标榜自己花天价请来了多少重磅嘉宾,创作台本阶段就开始埋梗,计算哪些能提炼出热搜tag,什么样的数据战报足以向品牌方爸爸们交差,却忽略了真正能打动观众的是有意义的内容和嘉宾真实的体验和情感。

热血过、炸裂过、流过汗、流过泪、唱过跳过,走过消防站、特警队以及后面的每项体验之后,《我们的滚烫人生》真正能留下点什么?希望不是“戏”,也不是弹幕里因“戏”而起的人参公鸡。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