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們的滾燙人生》台本人設蓋過嘉賓發揮,想拿彈幕互撕當看點?

作者:娛圈品鑒官
《我們的滾燙人生》台本人設蓋過嘉賓發揮,想拿彈幕互撕當看點?

什麼叫“無效開播”,說的基本就是《披荊斬棘的哥哥》新的衍生綜藝《我們的滾燙人生》。

《我們的滾燙人生》台本人設蓋過嘉賓發揮,想拿彈幕互撕當看點?
《我們的滾燙人生》台本人設蓋過嘉賓發揮,想拿彈幕互撕當看點?

節目上線時間是昨天中午12點,目前芒果TV讨論數496,微網誌高位熱搜#陳小春說我們管了一下#的實時區裡往下拉了半天找不到路人。豆瓣條目裡顯示的仍然是“本劇尚未播出”,小組讨論文章8個,劇評總共15條。

不過對比一下隔壁同為《披荊斬棘的哥哥》衍生綜藝的《大灣仔的夜》,《我們的滾燙人生》也還不算最“涼”。由陳小春、張智霖、謝天華、梁漢文和林曉峰五位“童年回憶”級别的哥哥擔任主咖的《大灣仔的夜》11月17日正式開播,豆瓣評分高達7.7但僅有3000多人參與評分(再次感歎一下豆瓣薛定谔的開分機制~)。

背靠業内“綜藝王者”芒果台,有《披荊斬棘的哥哥》IP背書,連續兩檔衍生綜藝都慘淡至此,不由得激起了吃瓜的好奇心。關于《大灣仔的夜》之前已經寫過《〈披哥〉開發衍生綜藝?名叫〈大灣仔的夜〉,其實還是炒冷飯》,感興趣的猹友可以順連結食用。

簡而言之如果說《大灣仔的夜》是翻版《中餐廳》,結果沒翻好;那《我們的滾燙人生》目前就是戲精版的《奔跑吧》+《挑戰者聯盟》,觀衆以為看點是衍生綜藝,而節目組打的主意仍然是“消費”哥哥們。

《我們的滾燙人生》台本人設蓋過嘉賓發揮,想拿彈幕互撕當看點?

《我們的滾燙人生》常駐嘉賓也是5位,分别是陳小春、張智霖、張晉、張淇和李承铉,雖然官宣昨天開播,但9号就放出了一個超前企劃《陳小春密室解謎》,點進去會“驚喜”發現密室隻是其中一個環節,第一個出場的哥哥也不是陳小春,而是張智霖。

而這個企劃總結一下基本就是密室版的“奔跑吧哥哥”,張智霖需要完成采棉花的任務,獲得下一個哥哥的位置線索,然後組隊去一個個“解救”被關“小黑屋”的哥哥,直到集齊所有常駐嘉賓。

套路雖然老,足夠有趣的話也不是不行,但骨感的現實是哥哥們不光要被“關小黑屋”,還得“興緻盎然”地玩掰蚊香、移木棍變等式、考記憶力、猜密碼這類小遊戲,玩不過就靠“作弊”通關。

《我們的滾燙人生》台本人設蓋過嘉賓發揮,想拿彈幕互撕當看點?
《我們的滾燙人生》台本人設蓋過嘉賓發揮,想拿彈幕互撕當看點?

長達46分鐘的超前企劃,基本隻有手摘、機采新疆棉的“主旋律”和将哥哥們之前從事過的各種職業作為密碼線索的部分還略有可看性,其他環節滿滿低幼感,看得人基本隻想心疼哥哥們。

本以為既然通過哥哥們從事過的職業引入了《我們的滾燙人生》職業體驗真人秀的主題,接下來就該是正片了,不料昨天開播的消防員職業體驗還是先導片。

《我們的滾燙人生》台本人設蓋過嘉賓發揮,想拿彈幕互撕當看點?

根據節目設定,每項職業的體驗期是3天2夜,堪稱時間緊、任務重,而相對于期待的“沉浸式”職業體驗,節目中真人“秀”的部分真的過重了。

綜藝節目有“劇本”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但人設給的如此“一枝獨秀”真的是想給節目增加看點,還是想通過彈幕互撕和後期反轉增加熱度呢?

高瀚宇雖然在當期嘉賓中年齡算比較小,今年也已經32歲了,看上去性格确實比較跳脫,但不才之前跟他有過合作,期間他的态度可以用謙遜和恭謹來形容,當時妝發還沒做完也要站起來鞠躬打招呼。

哪怕沒有這一層,站長要求嘉賓們原地等待,大家随即自行散開、東張西望,高瀚宇還要跟李承铉笑鬧,即便沒參加過軍訓和隊列訓練,嘉賓們成年都這麼多年了真的合理嗎?

《我們的滾燙人生》台本人設蓋過嘉賓發揮,想拿彈幕互撕當看點?
《我們的滾燙人生》台本人設蓋過嘉賓發揮,想拿彈幕互撕當看點?

分組進行消防意識測驗的環節裡,台本的痕迹就更加明顯。來消防隊進行職業體驗,就算沒注意到樓梯口正在充電的電動車,對院子裡放着的正在着火的瓦斯罐和瓦斯竈上火焰熊熊的鐵鍋都能各種視若無睹、直接繞過?真這麼聽話隻記得去找站長,剛才站長讓你們原地等待怎麼又沒人聽話了?

首先必須強調站長關于消防員職業精神的宣講令人肅然起敬,遇到電瓶車充電、瓦斯罐和油鍋着火時科學處置方式的科普也很有用。至于高瀚宇和李響表現的二級反轉,真的隻想說懂的都懂,大家看看就好,彈幕裡真的不必過于認真。

《我們的滾燙人生》台本人設蓋過嘉賓發揮,想拿彈幕互撕當看點?
《我們的滾燙人生》台本人設蓋過嘉賓發揮,想拿彈幕互撕當看點?

現在的綜藝節目為什麼越來越不好看,重要原因就是“真”的部分越來越少,“人”的比重越來越大,“秀”的成分越來越多。

很多節目都在标榜自己花天價請來了多少重磅嘉賓,創作台本階段就開始埋梗,計算哪些能提煉出熱搜tag,什麼樣的資料戰報足以向品牌方爸爸們交差,卻忽略了真正能打動觀衆的是有意義的内容和嘉賓真實的體驗和情感。

熱血過、炸裂過、流過汗、流過淚、唱過跳過,走過消防站、特警隊以及後面的每項體驗之後,《我們的滾燙人生》真正能留下點什麼?希望不是“戲”,也不是彈幕裡因“戲”而起的人參公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