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宋两朝灭亡结果有所不同,士大夫的选择也出现明显差距

纵观上千年的封建制度当中,各朝代均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但是最终的结局却极为相似,都是被新政权推翻后,建立全新的朝代,虽然还是在继续封建统治,但是主人显然已经更换。

而在这些朝代灭亡之际,经常会涌现大批的忠诚之士,他们忠心于前朝,认为推翻政权的力量就是反叛者,所以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状。

但是由于前期根基过差,导致这些忠诚之士的目标难以得到实现,所以许多武将会因此而失去生命,而前朝忠心的士大夫又将何去何从呢。单纯地依靠政治,是无法颠覆一个王朝的。

明宋两朝灭亡结果有所不同,士大夫的选择也出现明显差距

所以士大夫在朝代灭亡之际,就会显得毫无用处,所以在宋朝被推翻后,大量的士大夫选择投海自杀以此铭志,但是明朝士大夫却选择投清自保。

一、宋明士大夫不同选择形成原因

1、宋朝士大夫选择投海

从众所周知南宋之所以会被推翻,主要就是受蒙元的影响,虽然根本原因是南宋内部出现问题,但是最直接原因就是蒙元到来。所以对于南宋而言,蒙元就是灭国元凶,也是敌对政权。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士大夫而言,如若此时投入蒙元名下,就等同于卖国,所以他们宁愿投海也不会屈服。在他们看来投身于蒙元,就是投敌叛国,不符合他们清高的文人气节。

更何况对于南宋来讲,蒙元是通过作战打败的南宋,等同于是毁灭自己家园的敌人也是征服者,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任何人可以忍耐下去。

不仅不会向其投降,甚至还会暗中积攒实力,试图再次与蒙元一较高下夺回自己的国家。拥有这样的心理之下,非但不会向蒙元屈服,甚至有可能会随时发起反击,以此来表达对明朝的忠诚之心。

明宋两朝灭亡结果有所不同,士大夫的选择也出现明显差距

2、明朝士大夫选择投清自保

与南宋有所不同的是,虽然明朝也是被武力推翻,但是推翻明朝的力量并非是满清,而是被闯军所打败,是农民起义活动不满明朝现状,才将其政权推翻,对于普通民众来讲,明朝应该被推翻。

而满清仅是在后续侥幸入主中原,可以说清王朝的建立,是所有的封建王朝当中,以最为柔和的方式占据最高权力中心。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朝士大夫不仅不会心生不满,还会向往成为满清当中的官员,继续为国效力。

在这些士大夫看来,明朝已经成为过去式,而满清才是可以带领普通百姓走向未来的最佳朝廷,投身于满清是为了可以更好地发展。对于明朝士大夫而言,满清并不是敌人,而是帮助他们重新繁荣的机会。

明宋两朝灭亡结果有所不同,士大夫的选择也出现明显差距

二、满清拿下最高权力

1、满清旗号选得好

对于当时的清兵来讲,闯王李自成已经将明朝推翻,但是在此时全国人民并没有认可他们这支力量,所以此时是乘虚而入的好机会。所以在中国处于无政府的状态之下,清兵果断到来。

并且打着为崇祯皇帝复仇的旗号,可以获得更多明朝忠诚之士的认可和帮助,最终顺利地进入北京城。可以说清兵当时的计策是极为成功的,如若不然也不能如此顺利。

明宋两朝灭亡结果有所不同,士大夫的选择也出现明显差距

2、搭档选得好

对于当时的清兵来讲,总兵力也仅有十几万而已,想要打败李自成并非易事,所以就联合吴三桂一同为崇祯帝“复仇”,显然有了吴三桂的存在,令复仇这个旗号更加的名正言顺。

更重要的是为了展示为崇祯复分的决心,还将崇祯皇帝厚葬,此举确实达到了拉拢人心的效果,自然明朝残军对清兵也就没有敌意和怀疑。

明宋两朝灭亡结果有所不同,士大夫的选择也出现明显差距

3、从临时逐步转正

清兵在进入北京城后,并没有急于建立政权,而是与吴三桂以及前明人士组织临时政府,如此一来就似乎变得名正言顺。而此时的南明政权以及李自成,却因为这番操作成为了伪政权。

不仅没有任何的话语权,还随时会成为全国针对的对象。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清兵从最初的临时政府,逐步转正为满清政府,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权。

在这样的情况下,清兵依靠原来的力量,再加上后续动员全国的力量,逐步将势力壮大起来,从最初的不敌发展到后续逐步将民军以及南明彻底消灭,成为了真正的主宰者。

也令清王朝成为历史上面,建立新王朝手段最为温柔的一个朝代,虽然也会有战争出现,但是相比其他朝代更替要温柔许多,同时反对的声音也会少很多。

明宋两朝灭亡结果有所不同,士大夫的选择也出现明显差距

对于南宋的士大夫而言,如若投身于蒙清,就等同于背叛,也是对自己人格的一种侮辱,但是对于明朝士大夫而言,投身于满清,并不会给他们的气节造成任何的影响 ,他们还是那个清高的文人,投身满清是为了更好地报效国家。

只是这种局势并没有长久下去,随着清王朝强行推行剃发令,才令普通百姓意识到,清王朝并没有想象当中的那般善良,只是变换一种方式拿到天下而已。

参考文献:《清史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