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46,华东部队处境艰难,谁来指挥?此上将的态度很重要

1946年秋,华东战场,战云密布,形势紧张。

我军虽经过“七战七捷”,却未能遏制国民党军队的攻势。8月7日攻泗县,山东野战军第8师和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两支部队打国军第172师,虽歼敌3000,却未能攻克泗县;9月保两淮,激战5天后失守;12月,涟水又被敌人占领。敌军进攻的气焰十分嚣张,我华东部队处境艰难。

1946,华东部队处境艰难,谁来指挥?此上将的态度很重要

后来成为开国上将的陈士榘,在担任山东野战军参谋长不久后,继任华东野战军参谋长。

受命于危难之秋,对华东艰难的局势,他作了中肯的分析和考虑。他指出:战役中的具体问题解决不好不是主要因素,主要因素是战略指导思想问题。

解放战争初期,敌强我弱。蒋介石企图打通津浦路,苏中、苏北、淮北等地必然是他要全力首先占领的地区。而我军采用西班牙保卫马德里和苏联保卫斯大林格勒的战法,死守链水是不妥当的。

陈士榘认为:涟水、两淮(淮阴、淮安)失守,究其原因在于战略思想不统一。

1946,华东部队处境艰难,谁来指挥?此上将的态度很重要

当时,华中野战军、华中军区的领导强调华中地区的重要性,要求陈老总将山东野战军的主力带到华中地区作战;山东野战军、山东军区的领导则强调山东地区的重要性,要求华中野战军北上会合,协同作战。

究竟哪个地区重要,哪个地区更有利于大量歼灭敌人,没有统一的认识。因而,组织上也缺乏统一的指挥。

当时,山东野战军司令员兼山东军区司令员是陈老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是粟裕,政委是谭震林,华中军区是邓子恢、张鼎丞负责。几个单位互不隶属,各有各的战役部署和作战计划,只能互相建议或通过党中央来协调两野两区的作战行动,很不方便。陈老总的工作也很困难。

1946,华东部队处境艰难,谁来指挥?此上将的态度很重要

但此时国军的攻势更加咄咄逼人。敌军集中了进攻全国解放区总兵力的三分之一,共62个师进攻华东解放区,其中包括整编11师、74师和新5军,国民党军队“五大主力”中的三大主力,总兵力达50万人,约4倍于我。在敌军气势汹汹的攻势下,津浦路以西的广大地区被占领,我军只能在鲁南,苏北狭小的地区与敌对峙。敌军继而由徐州、两淮、枣庄、峄县地区分路向东推进,其目的就是将我华东部队分割成四、五块而各个击破。

1946,华东部队处境艰难,谁来指挥?此上将的态度很重要

鉴于华东战场的严峻形势,陈老总意识到,如果山东和华中两野两区的部队仍然各自为战,势必难于集中兵力粉碎敌军大兵团的进攻。于是,陈老总于1946年9月21日发电报向中央建议:将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合为一个野战军。翌日,中央复电同意。但当时并没有明确“华东野战军”的称号,仅仅是确定沭阳为两野战军、两军区的指挥部,仍然保留了两野两区的指挥机关,并没有统一的指挥机构。

1946,华东部队处境艰难,谁来指挥?此上将的态度很重要

由于当时的战略思想仍不明确,在关于华东战场作战方针的关键问题上,存在很大的分歧,而华中局的几位领导又把战斗失利的责任归罪于陈老总,并开展了对他的批判,还撤销了山东野战军参谋长宋时轮的职务。

关键时刻,陈士榘以鲜明的态度支持陈老总,积极襄助陈老总工作。

1946,华东部队处境艰难,谁来指挥?此上将的态度很重要

为了统一全区的战略思想认识,1946年9月到12月,两野两区以及中央军委之间,就华东地区的作战方针问题进行了长达3个多月的磋商讨论,来往电报有上百分之多。磋商的重点集中在两个问题上,即是集中兵力作战,还是分兵各自为战?集中兵力于苏北,还是鲁南,或是西渡运河越过津浦路出击淮北地区?争论的焦点是集中兵力于何处与敌作战的问题。

说白了,就是山东的同志坚持集兵于鲁南歼敌,华中的同志则坚持集兵于华中作战这期间,部队南调北移作战数次,均未获大量歼敌的战果。

陈士榘始终坚持集中兵力于山东地区作战。

1946,华东部队处境艰难,谁来指挥?此上将的态度很重要

陈士榘提出这个意见时作了两点陈述:一,当时敌人的作战方针是打通津浦路,将华东、华北、东北联结起来,而苏中、苏北靠近沪宁,威胁南京,他必然倾其全力攻占。加上敌强我弱,应避其锐;二,山东地区群众基础好,地形条件也优于苏皖地区,应把山东地区作为华东战区的立足点,有条件时向苏皖等省发展。当时正逢雨季,集中兵力在山东作战更为有利。

1946,华东部队处境艰难,谁来指挥?此上将的态度很重要

陈士榘的意见言简意赅,切中要害,在战区最高领导集团中产生了影响。1946年12月24日,中央军委在反复征询意见后,终于明确指示:“集中兵力于鲁南作战。”

正确统一的作战方针立即影响到战争结果和战局的发展,1946年12月和1947年1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华东野战军接连举行了宿北、鲁南两大战役,连战皆捷,歼敌8万余人。从此,全军指战员越战越勇,华东战局发生了重大转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