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牧是如何利用地形包围二十万匈奴?并且还消灭十一万

一说起李牧相信很多喜欢研究历史的朋友,一定不会陌生,他不仅被后世之人称为战国“四大名将”,甚至很多人都认为,赵国的败亡,很大程度之上是由于李牧的消亡而造成的。

然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关于李牧是如何在与匈奴的一战之中,打得匈奴人十余年不敢南下的战役。

李牧是如何利用地形包围二十万匈奴?并且还消灭十一万

自从赵国大将乐乘率数万大军,先后攻破燕国上谷,临乐,以及龙兑等城邑之后,赵王为了扩大战果,再次命令乐乘渡过唐河,直接将武阳以南所有的区域划归赵国所有。这个时期的赵国由于侵占了燕国大片土地,于是直接导致北方数百公里的领土直接是与匈奴接壤,而这也是赵国之后与匈奴之间,无可避免地需要发生战争最重要的导火线。

李牧是如何利用地形包围二十万匈奴?并且还消灭十一万

由于匈奴是游牧民族,生活在马背上的民族,向来是将农耕民族当作是后花园,物资紧缺的年代,他们便会开始南下掠夺,纵观华夏历史,每次的外族入侵,都是由此而生。

到了公元245年,这一年中,北方地区奇寒,恶劣的天气不仅压垮了他们的帐篷,甚至就连他们的口粮也全部被摧毁,而牛羊冻死的就更加不计其数,因此这场大变故的到来,直接加快了匈奴南下掠夺的进度。

来年开春,因为暴风雪的原因,地上的冰还没有消融,因此牛羊的口粮也就此断了,这一年,匈奴单于,开始紧急召集各部,他们准备开始南下掠夺了。

李牧是如何利用地形包围二十万匈奴?并且还消灭十一万

可是由于李牧之前一直坚守长城,对于匈奴人而言,李牧之名,如雷贯耳,更何况对于游牧民族的他们来说,攻城是他们最不擅长的事情,因此他们决定绕过长城,准备直接深入赵国内部进行掠夺。

这次的军事行动,匈奴单于集结了近二十万的军队,他们的目标也很明确,就是要将洪寿山和夏屋山之间的牛羊全部掠夺,因此这一场战争在匈奴单于眼中,是一场不可能失败的战争。

李牧是如何利用地形包围二十万匈奴?并且还消灭十一万

一切准备就绪,单于便是命令河套王从河南起兵,准备攻占赵国云中郡,而单于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利用河套王来牵制住赵国机动能力最强的部队,因为在云中郡的原阳,这里就是赵国骑兵主力的大营,这样一来,大部队在行进之时,相对来说阻碍就小了很多,由此也能够看得出来,其实这个单于的军事谋略,相当之高。

当然匈奴单于所做的这一切,虽说也算得上“运筹帷幄”,但却绝对不足以“决胜于千里”,因为在此之前,李牧便是在匈奴军队中撒下耳目,对于他们的动向,李牧是了如指掌。

李牧是如何利用地形包围二十万匈奴?并且还消灭十一万

了解到匈奴意图的李牧,也是开始着手准备自己给匈奴准备的“大礼物”,匈奴单于来到长城边塞,为了保险起见,他再次驻扎了一万多人马,为的就是方便后期策应,其余大军继续南下。

很快,匈奴的大军便是到了雁门山南麓,这便是洪寿山和夏屋山的入口,再往前行军的话,便是赵国新城(赵国极为庞大的城池)了,一般来说,到了这里,便是会有重军把守,因为他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其实这并非李牧的疏忽,而是他故意为之,因为这个陷阱到了现在已经很明显了。李牧是想来个请君入瓮,这洪寿山和夏屋山刚好就是这个陷阱的主体部分,雁门山南麓则是口袋,而新城则是封口了,如果把“口袋”扎得严实了,那么还怎么实行计划呢?

李牧是如何利用地形包围二十万匈奴?并且还消灭十一万

一切都是按照计划行事,虽说骑兵主力被牵制,但是李牧却用兵车代替,直接是堵在新城要塞,另外采用伏击的方式,在山体之上埋伏大量的弩兵。当时赵国的弩兵使用的是十二石强弩,因此不仅射程比弓箭远,而且杀伤力极大。

采用这种方式,虽说李牧只有十七万人,但是在面对匈奴二十万大军的对战之中,仅仅以损失四万五千人的代价,直接斩首匈奴十一万余人,打得匈奴溃败而逃。

李牧是如何利用地形包围二十万匈奴?并且还消灭十一万

其实在此之前,赵国对于匈奴的战争,一直是败多胜少,主要就在于匈奴人正面战场上机动性强,杀伤力大,即便将“胡服骑射”奉为国策的赵国,也不能战胜,而这次的弩兵以及高墙政策,充分地说明,这种战法才是对付匈奴,最为有效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