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传令兵到开国中将,去世后遗体冷冻12年不下葬,王秉璋图什么?

上个世纪,新中国在经历百年动乱后终于迎来了和平。这期盼已久的和平来之不易,这背后有无数革命将士为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自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牺牲。

他们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用热血筑起了一道御敌的城墙,解放了新中国。

他们大部分人身负重伤,但却毫无怨言。

很多革命英雄在新中国成立后都得到了应有的尊敬和荣誉。但是英雄也分为有名和无名,很显然,王秉璋属于后者。

从传令兵到开国中将,去世后遗体冷冻12年不下葬,王秉璋图什么?

王秉璋是谁?

王秉璋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是却因为历史问题和工作的特殊原因不得已隐姓埋名。

可是英雄的光辉,哪里是黑暗可以掩盖的。

王秉璋是我国导弹事业的重要人物,也是我国著名的开国中将。

他从一个小小的传令员到开国中将,这样的跨度很明显地可以看出王秉璋对中国解放事业的巨大贡献,功勋卓著。

但是一生都奉献给我国革命的他,却在晚年因为党内的遗留问题失去了原有的荣光和地位,甚至去世后遗体被冷冻十二年后才入土为安。

这位跟随我党打天下的老革命的传奇一生究竟是怎么样的呢?他又经历了什么大起大落呢?新来的朋友可以先点个关注,既方便回顾往期的故事,又不错过之后的精彩内容。

参加革命

1914年,王秉璋出生在河南的一个农民家庭,家里条件不富裕,但是王秉璋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业,贫困的家庭条件并没有磨灭他发自肺腑的报国梦。

在艰苦的条件下,王秉璋仍然刻苦努力学习,或许是皇天不负有心人,或许也是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从传令兵到开国中将,去世后遗体冷冻12年不下葬,王秉璋图什么?

15岁的时候,王秉璋考进了冯玉祥的西北军无线电学校。

作为西北军无线电学校的一名学生,王秉璋顺理成章地加入了冯玉祥的军队,就这样,王秉璋投身到了革命队伍中。

1930年,中原大战失败了,冯玉祥被迫遣散军队下台。

这个时候蒋介石作为国民党的最高领袖,他已经掌握了大半个中国,逐渐就有了统一全国的野心。

“九一八事变”结束后,全国上下抗日热情高涨。面对日本的强势入侵,许多国民党将领请求蒋介石派兵北上抗日。但是当时的蒋介石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主张攘外必先安内,应该事先打压共产党。

蒋介石对待将士们的请求熟视无睹,自己偏要一意孤行,这也使许多想要报效祖国的将士们寒了心。

1931年,蒋介石对中共红军进行了第二次“围剿”。

当时的王秉璋在季振同的身边担任警卫,随后没过多久,季振同被编入了第二十六路军,王秉璋也随季振同来到了第二十六路军。

从传令兵到开国中将,去世后遗体冷冻12年不下葬,王秉璋图什么?

当时季振同对蒋介石不理睬日本帝国侵略者却大肆残害中国共产党的行为非常不满,于是和第七十三旅旅长童振堂有了起义之心,后来在1931年12月发动了宁都起义。

季振同等人发起起义后发现共产党的主张才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于是就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支约2万人的部队加入共产党后,整顿调整为了十三,十四,十五等三个军,改建制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

王秉璋当时在季振同身边负责传达密信,贴身护卫,深得季振同的信任。虽然是一个小小的传令兵,但是王秉璋认为自己的职位还是非常重要的。

后来,王秉璋因为作战勇敢积极,做事机敏,传递信息准确无误,就被季振同提拔到军团部担任传令兵班班长。

但是没过多久,季振同因为一些特殊原因离开了岗位和部队,童振堂便接替了他的军长之位。那个时候王秉璋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在传递信息的时候没有一丝马虎,没有出现过任何纰漏,所以董振堂特别看重王秉璋,就破格将他提拔为军团部通信队队长。

从传令兵到开国中将,去世后遗体冷冻12年不下葬,王秉璋图什么?

自此以后,王秉璋开始了他的新的军人生涯,思想也一步步发生了改变,逐渐成熟起来。

加入红军后,王秉璋一腔热血,想要在抗日战争中报效祖国。

他对待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每次都将信息准确无误地传达回了军中。有时候,王秉璋也会拿起武器与同伴并肩战斗,在冲锋陷阵中,他毫不畏惧,锐不可当。

王秉璋以出色的能力受到了上级的肯定,不断地受到组织上的提拔,最后晋升至红一军团司令部作战科科长,这对于年纪轻轻的王秉璋来说也算是年少有为。

军事人才

七七事变后,红军主力顺应时局变化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此时的王秉璋被调入了林彪带领的一一五师,担任一一五师作战科的科长。

三原誓师后,八路军一一五师便奔向了抗日战场。

经过与日军的殊死搏斗,八路军阻断了日军南犯的计划。这一战打出了八路军的威风,也大大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这就是首战告捷的平型关战役。

从传令兵到开国中将,去世后遗体冷冻12年不下葬,王秉璋图什么?

当时的王秉璋和徐海东接到上级的指示,前往了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商量一些作战事宜,所以错过了这一次战斗,事后的王秉璋深感遗憾。

但是当王秉璋赶回师部的时候,刚好遇见了记者对此次平型关战役胜利作战的采访。在林彪的盛情邀请下,王秉璋与众多战士一起拍下来一张永远记录这个辉煌时刻的照片,记者并把这张照片刊登上了报纸。

许多人因此也以为王秉璋参加了这次战役,但是王秉璋并没有冒领功劳,笑着向别人解释道自己因为有事耽搁了并没有参与,只是机缘巧合拍下了这张照片。

平型关战役的胜利很让王秉璋高兴,但也很遗憾自己没有在这次的战场上浴血奋战,大展雄风。

因为自己一直是作战科科长的原因,王秉璋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纸上谈兵的文将,因此他迫切地想要在战场上杀敌。

上天总是眷顾着王秉璋的,没过多久,上场杀敌的机会就来了。

从传令兵到开国中将,去世后遗体冷冻12年不下葬,王秉璋图什么?

1935年3月,周昆作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参谋长,在八路军总部开完会携款回程的时候,他先命令自己的警卫员先带一半的军费回师部,可是自己却带着剩下的军费逃跑了,不知所踪。

周昆不见了踪影,他所担任的八路军一一五师参谋长的职位也空缺下来,没有人担任。鉴于王秉璋平时优秀的表现,上级便让王秉璋担任一一五师的参谋处长,有着参谋长的权力和职责。

王秉璋因此从作战科科长升迁至参谋处长,有了在战场上大展风采的机会,他便从革命的幕后走向了战场。

王秉璋在错过平型关战役后一直韬光养晦,在这一次职位变迁后,他便下定决心要在这个位置上打出几场令人称赞的胜仗来。

1939年,陈光、罗荣桓、王秉璋、黄励、张霖之、赵博、朱则民等七人按照中央的要求组成了军政委员会,然后率领一一五师的686团进入山东。

从传令兵到开国中将,去世后遗体冷冻12年不下葬,王秉璋图什么?

面对自己的老对手率师来到鲁西地区后,日本军队一心想要打击这只队伍,便立马采取了措施。日军对686团采取了铁壁合围的战术,兵分几路对686团进行围攻。面对敌人的强势包围,686团遭到了猛烈的攻击。但是中共红军并不轻言放弃,在王秉璋和陈光的指挥下,686团经历与敌军数十天的激战后终于突出重围。

在这次战斗中,王秉璋虽然不是总指挥,但是他为此次的作战计划提供了很多建议,上级也在这次行动中看到了王秉璋出色的指挥天赋。自此以后,王秉璋得到了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机会,能够在战场上大显身手。

1939年冬天,国民党军队突然背弃两党诺言,在战场上对共产党背后捅刀子,向我军发难,所幸我军有着在土地革命时期与国民党军之间长达十年的作战经验,才能巧妙地化解了自己的难关。

当时国民党的一支军队在码头镇将八路军的一个独立营围困,上级知道消息后立刻下令开展营救。

王秉璋接收到命令后,便带着特务营的两个连队前来营救。

从传令兵到开国中将,去世后遗体冷冻12年不下葬,王秉璋图什么?

到达码头镇后,王秉璋并没有安营扎寨,而是趁着夜色降临,悄悄带领部队蹚水过河,摸进了镇子里。当时的国民党军队并没有察觉,都处在睡梦中。王秉璋也趁此机会将国民党军队全数俘虏,后来又巧施妙计阻击了前来支援这支国民党军队的另一支军队。

在这一次战役中,我军仅仅伤亡了三人,却俘虏了六百余名国民党军人。这一仗便打出了王秉璋的名声,再也没有人小瞧他,认为王秉璋只会纸上谈兵了。

在此之后,王秉璋带领军队作战的战役一次次传来了捷报,一次次漂亮的胜仗让王秉璋在军中名声大振。

1940年,王秉璋因为出色的战绩和优秀的指挥能力,被破格提拔为鲁西军区司令兼教三旅的副旅长。

1941年,在战场上接连失败的日军恼羞成怒,开始对八路军的根据地进行疯狂的反击。日军在各个村镇安营扎寨,以此为单位,在沿路的交通要道上设立据点,想要用这个方法来限制八路军的活动范围。

从传令兵到开国中将,去世后遗体冷冻12年不下葬,王秉璋图什么?

因为有着与国民党作战的经验,面对日军这样的“囚笼”,王秉璋应对自如。王秉璋应用现有的军事装备,利用八路军灵活作战,积极发动群众以交通壕近迫作业攻坚战这样的方式,一个接一个地攻占了敌军的据点。

王秉璋这个交通壕近迫作业攻坚战术过程繁琐,需要调动大批的群众,但是这样却把伤亡人数降到了最低。别人都是将交通壕当作阵地战的防守用,但是王秉璋将它灵活用作进攻手段。

这套战术受到了上级的表扬,后来这个战术被印成了小册子,分发到了各个军队的指挥员手中,当作了八路军乃至后来解放军的标准战术作业手段。

新中国解放后,王秉璋便受命担任了空军参谋长,在军队中主要负责部署战术计划和空军的日常训练。

王秉璋的对空军的训练在我国抗美援朝的空军作战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新组建的人民空军力量非常薄弱,大家都将来之不易的飞机和空军视若珍宝。中央也明确地表示要谨慎利用空军力量,让空军在战斗中保存实力,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从传令兵到开国中将,去世后遗体冷冻12年不下葬,王秉璋图什么?

王秉璋明白中央对空军这份爱护的心情,所以在训练和作战中,王秉璋都对飞行员作出了严格的要求,保证在作战中做到万无一失。

面对时局的变化,王秉璋不敢有一丝懈怠,认真地部署作战计划。

在朝鲜战场上,我国才成立的空军依然打出来漂亮的成绩,与美军在战场上的死伤比例由3:1降低到了1:1。但是这对于我国才成立的空军力量来说依然是一个承受不住的结果,为了解决这个情况,王秉璋多次前往空军基地,对空军力量进行实地考察。

经过王秉璋一段时间的考察,空军存在的问题都一一暴露出来。于是他常常待在前线进行整顿,最长的一次直接达到了三十天。在进行整顿的时间里,王秉璋一边整顿部队作风问题,一边部署制定新的作战计划,对战术进行了全方面的调整。

经历了这次完整的调整,我国空军与美军在战场上的死伤比例拉到了1:3。有了王秉璋的调整,我国空军在战场上迅速成长,打出来属于自己的漂亮成绩,成功捍卫了我军的威风。

从传令兵到开国中将,去世后遗体冷冻12年不下葬,王秉璋图什么?

1955年,中国进行授衔仪式。

王秉璋因为出色的指挥能力和漂亮的战绩被授予了中将军衔,得到了上级组织的肯定 。

“两弹”功臣

说起“两弹”,大家可能会第一时间想起邓稼先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但是不容忽视的就是“两弹”研发成功凝聚了许许多多人的心血和精力,王秉璋就是其中一员。

1960年,中苏关系交恶。

为了保持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中央政府认识到“两弹”研发的重要性,便将中国的战略导弹计划提上了日程。

当听到党中央安排自己到导弹研究院工作的时候,王秉璋就心急如焚了:自己对导弹的认识一无所知,怎么能胜任这份工作呢?

王秉璋立刻就找到了周总理,心怀忐忑地婉拒这份任务,但是却被周总理没有人选能胜任的理由推了回来。

面对那个时候危急的国际局势,很多项目都是没有条件都创造条件都要上。王秉璋知道国家国防事业正处于关键时期,谁也没有经验,至少自己这个空军总比陆军干合适吧,于是坦然接受了党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没有再多纠缠周总理。

从传令兵到开国中将,去世后遗体冷冻12年不下葬,王秉璋图什么?

4月,王秉璋调整好自己对工作的认知上任了。

即使当时有许多科学家的配合,但是国内的条件限制,王秉璋还是心里挂着一块沉重的大石头。当时国家正在遭遇自然灾害,再加上苏联专家的撤离,大家的畏难情绪非常严重。可是早一日研发出成果,国家才能早一日在国际上站稳脚跟,时间不等人。

王秉璋到岗后首先就是整顿思想,激励人们克服畏难情绪。即使干部们的情绪高涨,但还是举步维艰。王秉璋始终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遇到问题就开会讨论,在付出巨大的努力之后,最后终于完成了党组织交代的任务。

当然,在发展导弹事业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人们津津乐道的事情,其中一件事情就发生在了研发“东风二号”的过程中。

当时“东风二号”已经进入了组装阶段。因为大家对组装都没有经验,所以在组装上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可是到最后,技术人员发现原本在弹体上的一颗螺丝钉下落不明,便将这个情况反映给了王秉璋。本来可以再找一颗螺丝钉装上的事情,王秉璋却坚持让大家一定要找到不见的那颗螺丝钉,实在找不到就拆掉弹体找寻。

从传令兵到开国中将,去世后遗体冷冻12年不下葬,王秉璋图什么?

很多人不了解王秉璋的做法,但是还是按照命令实施了。于是大家又花了数十天时间将弹体拆掉。

果然,一大批出现纰漏的问题反映出来,大家又及时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如果不是王秉璋的坚持,这些问题都不能被发现,那么导弹的发射极大概率出现问题,最后可能连失败的原因都找不到。

自此以后,王秉璋坚持“不带问题出厂,不带问题上天”的原则,对工厂进行了全面地调整,保证了每个环节的质量。

从“东风一号”到“东风四号”的成功,研发团队仅仅花费了十年时间,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奇迹。

这样伟大的成就也凝聚了王秉璋的功劳和汗水,王秉璋对我国的导弹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功不可没。

从传令兵到开国中将,去世后遗体冷冻12年不下葬,王秉璋图什么?

遭受牵连

我国的导弹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王秉璋本应该在这个时候感到高兴的,但是当时却受到了“九一三”事件的牵连离开了自己奉献已久的岗位。

当时林彪出逃,王秉璋因为以前和林彪关系密切而被组织误会,一时间所有的荣誉和地位都离开了王秉璋。

在队伍任职的时候,王秉璋和林彪属于上下级关系,后来因为王秉璋去支援新四军作战,就离开了林彪。

最后王秉璋被调入了秘密基地从事导弹事业,常年与外界断绝了联络,根本没有任何机会接触政治。但是王秉璋还是没有逃过接受审查的命令,上级对一众受牵连的人员进行了收押处理。王秉璋因此也被关押了十年,直到1981年的时候才被释放出狱。

出狱后的王秉璋身体大不如前,只能由子女照顾起居生活,并且一直在反复申诉,审查,不过日子也算过得清闲舒适。

2005年,王秉璋与世长辞,享年91岁。

从传令兵到开国中将,去世后遗体冷冻12年不下葬,王秉璋图什么?

在王秉璋老将军弥留之际,他对自己的儿女说出了自己的遗愿,一定要等待组织对他的身份作出客观的评价后才把遗体下葬。

他的儿女遵从老人在世的遗愿,保存了王秉璋老将军的遗体,可是没想到,这一保存就保存了十二年。

2017年,王秉璋的遗体告别仪式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举行。

王秉璋老将军一生的荣光也就这样埋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在悼词中这个老革命的身份仅仅是“原总装备部北京第二干休所老红军,第三党支部党员干部”。

对于当年的问题结果依然没有提及,因为当年的王秉璋被调入了秘密基地参与导弹事业的研究,是我国重大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对于他的历史很多都是属于国家机密,因此关于王秉璋的身份调查根本不能提及。

虽然不能对王秉璋的事情进行定性评价,但是王秉璋老将军一生对中国革命事业以及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功不可没。

从传令兵到开国中将,去世后遗体冷冻12年不下葬,王秉璋图什么?

从一位小小传令兵到达授予开国中将的荣誉称呼,王秉璋一生对国家事业的贡献可想而知有多巨大。

王秉璋老将军为我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为我国解放军战略计划提供了经验,建立了空军,特别在我国的导弹事业创建和发展方面建立了重大功绩。

但是迫于机密,王秉璋老将军的事迹并不能被大家所熟知,或许总有一天,历史会让我们了解到这个伟大的老将军,王秉璋这个名字也会在革命史上闪耀着光辉,刻在中国历史的石碑上。欢迎朋友们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喜欢本期内容的朋友点赞评论关注支持一下吧,咱们下期再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