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微信朋友圈的回忆# 2016年2月12日 苏州河边漫步

作者:荣格在吗

2016年2月12日 苏州河边漫步

春节假期,阳光明媚,一个人在家,有点无聊,于是换上跑鞋,沿着离家不远的苏州河,往外滩走,跳出慵懒的状态,为节后开工做准备。

大多数上海人对于苏州河都会有一份特殊的情感,而对于上海这个城市来说,整个浦西是沿着苏州河铺展开来,苏州河是上海历史和文化的串联。

从镇坪路桥下出发,光复西路紧贴着苏州河一起呈“M”形弯曲。从江宁路桥下的小门进入市区最大的小区---中远两湾城,鳞次栉比的高楼倒映在河面上,据说这个小区有十万的常住人口,相当于一个欧洲城市的规模了。在这里,已经完全找不到建造前当年潘家湾、谭子湾那一大片棚户区,滚地龙的遗迹了,这二十多年的发展真的好快啊。

#微信朋友圈的回忆# 2016年2月12日 苏州河边漫步

走出中远两湾城,从昌化路桥过河,苏州河再次来了个90°的转弯,河对岸就是上海火车站了,而河这边的老厂房和老的石库门住房,却被设计成了艺术展示的园区,画廊和美术馆相邻而居,有好几个学生在原来的弄堂里面画着素描,记录下老上海的遗迹。

继续向前,在长寿路桥洞下面,还是有着浓浓尿骚味,有人说这是文明城市的不应该有的痕迹,这也不尽然,巴黎塞纳河左岸的尿骚味更加浓郁,文明城市中不文明现象的存在,是这个城市的真实标记,没什么需要大惊小怪的。

从海防路桥再次过河,这一段光复路边的步道修葺得很漂亮,匹配着小花园和健身器材,许多市民在座椅上晒着太阳,遛着狗,其乐融融。苏州河在恒丰路和成都路桥下两度转弯,正是进入了老上海的精华段。接连而至的新闸路桥是铁桥,才修复通车,乌镇路桥是水泥桥,好像修修补补好多年了。西藏路桥就是原来大名鼎鼎的“泥城桥”,桥南面原来有两个很大的煤气堡,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被拆除了。桥北的“四行仓库”现在是纪念馆,纪念当年“八一三淞沪抗战”时谢晋元率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的故事。纪念馆的西墙上,还有当年的弹坑痕迹,可见战斗的激烈。正是“八一三淞沪抗战”把日本人从由北向南的战略直插改成了由东向西的步步推进,当年的国民政府才有时间层层撤退到重庆,最终实现了“空间换时间”的战略意图,解除了中国的亡国之险。为了纪念谢晋元,附近的一条小马路也被命名为“晋元路”。

#微信朋友圈的回忆# 2016年2月12日 苏州河边漫步

走过西藏路桥,那就是老上海的最闹市区了。河南岸过北京路,就是被誉为”中华第一街“的南京路了,解放前则被称为”大马路“。依次的九江路、汉口路、福州路和广东路,则是二马路、三马路、四马路和五马路。解放前著名的”红灯区“是”四马路“福州路早就被改造成了”文化一条街“,许多书店云集于此,我读书的时候,最喜欢逛的”外文书店“也在这里。

#微信朋友圈的回忆# 2016年2月12日 苏州河边漫步

沿着苏州河继续向前,浙江路桥是铁桥,最早好像是公共租界为了通行有轨电车而改造了原先的木桥。2016年好像才维修完成,通车不久,好多网红在那里打卡。依次经过福建路桥、河南路桥、四川路桥和乍浦桥,视野渐渐开阔起来,苏州河尽头黄浦江对岸的陆家嘴的东方明珠塔和三幢摩天大楼”上海中心“、”环球金融中心“和”金茂大厦“就一览无余了。站在浦西年代感十足的外白渡桥边的上海大厦前看着浦东,好像上海在这里分为了两个不同的城市,一个是曾经辉煌和略显苦涩的记忆,一个是快速美好的未来,却也没有什么突兀和不和谐,这就是常说的”海纳百川“吧。

#微信朋友圈的回忆# 2016年2月12日 苏州河边漫步

那天走了两万多步,12公里,最后还沿着外滩走到了十六铺,在老码头改建的江边酒馆和约好的朋友一起喝到半夜,徒步的效果又被完全抵消。看着现在的上海,回想着二三十年前的场景,深深地感觉,在这个最好的时代,生活在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