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80年,邓小平对记者说:建毛主席纪念堂,那是违背他本人意愿的

作者:覃仕勇说史
1980年,邓小平对记者说:建毛主席纪念堂,那是违背他本人意愿的

老覃昨天写了《1980年,外国女记者问:天安门的毛主席像会挂多久?邓小平答:永远》一文,讲述了邓小平在1980年8月23日接受意大利女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采访时,谈到了天安门上的毛主席画像。他表示,这个画像会永远挂下去,中国人民将永远把毛主席作为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

此外,邓小平还谈到了毛主席纪念堂。

他一脸严肃地说:“建毛主席纪念堂,其实是违反毛主席自己的意愿的。”

邓小平这么说是有根据的。

早在1956年4月27日,为了节约土地资源,破除重殓厚葬的陈规陋习,毛主席第一个带头在《倡议实行火葬》的倡议书上签名,并由此揭开了全国殡葬改革的帷幕。

邓小平因此对法拉奇说:“当时,毛主席提议所有的人身后都火化,只留骨灰,不留遗体。毛主席是第一个签名的。我们都签了名。”

邓小平说的是事实。

签名会上,陈云因事缺席,他后来还专门写信给杨尚昆,强烈要求补签名。

周恩来在签名时的态度最为坚决。

他对身边的人说:“由保留遗体到不保留遗体是第一次革命;由保留骨灰到不保留骨灰是第二次革命。”

他做出了最彻底的革命——留下了身后不留骨灰的遗嘱。

其实,所有的老一辈革命家,从参加革命那一天起,早就把自己的全部身心奉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将生死置之度外了,根本就无暇过多计较过身后之事。

1980年,邓小平对记者说:建毛主席纪念堂,那是违背他本人意愿的

1964年5月17日,毛主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外宾时曾说:“我打了20多年仗,由于偶然性,我没有被敌人打死。”

不了解毛主席革命经历的人,会以为毛主席总是停留在大后方,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没有什么危险。

但是,只要稍微动一下脑子,就可以想得到,从最初拿起枪杆子组织秋收起义,与敌人硬扛,毛主席也是必须亲历战阵的。

细究起来,毛主席拿枪的时间,可以追溯到1911年,该年,他才18岁。

老覃之前写过《1950年,毛主席首幅标准像公布,一铁匠见了大呼:他是我的兵》,文中提到,辛亥革命时,他即报名参加了湖南新军,成为了第二十五混成协第五十标第一营左队的一名列兵。

因为溥仪后来宣布退位了,青年毛主席认为革命已经成功,就离开了军队,重回了校园。

老覃在另一篇题为《郭沫若说青年毛泽东貌如女子,却不知其精通拳术击剑,是足球健将》的文章中讲到,即使是在校园,青年毛泽东也曾带领湖南一师的学生志愿军拿着木头枪使用攻心计、疑兵计赶走了驻扎在距离一师不远的北洋军阀混成旅约3000多残兵败将。

秋收起义后,毛主席是军队的主要领导人,少不得带领队伍冲锋陷阵,在枪林弹雨中奋进。

这其中,最凶险的一次,莫过于大柏地战斗。

那是1929年2月,毛主席和朱老总率领红4军主力转战赣南、闽西,在瑞金的大柏地遭到了敌李文彬旅和刘士毅旅的围追堵截。毛主席带领警卫排向敌军阵地冲锋,朱德则带领伏在半山坡作为总预备队的独立营和直属队向山下猛冲,战斗空前激烈,我军最终置之死地而后生,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965年1月9日,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再度访华。毛主席在与他会谈时,提及了战争年代的艰辛,毛主席说:“我早就做好了死的准备,有多少次好像快死了,我身边的卫士被炸死,血就溅到我身上,可是没事。”

1980年,邓小平对记者说:建毛主席纪念堂,那是违背他本人意愿的

毛主席说的身边的卫士被敌人炸死,一共发生过两次。

一次是过大渡河时,敌机在天上不断投放炸弹轰炸,他的卫士长炸死了。

还有一次是长征队伍从四川荥经县进入天全县境时,敌机在上空盘旋扫射,毛主席的警卫班长胡昌保被敌机俯冲投弹击中,鲜血就溅了毛主席一身。

此外,像老覃在《敌人追至,形势紧急,毛主席已做好牺牲的准备,我军上将飞马赶到》提到的毛主席带领中央纵队800多人在天赐湾与国民党二十九军的先头部队狭路相逢,也是万分危急。

1948年 3月21日,毛主席在河北阜平县城南庄遇险的经过,更让人目瞪口呆——他刚刚从房间中出来,他身后的房屋就被敌机炸成了白地。

但毛主席始终是气定神闲,处变不惊。

1965年5月,毛主席在长沙会见胡志明,曾提出亲往越南看看越南人民与美帝的抗争情况。胡志明吓得连连摆手,说:“美帝的轰炸太激烈了,还是等形势好一点儿再请你去。”

毛主席大不以为然地说:“我就是要去看轰炸,形势好转我又不去了。”

对于身后事,1963年罗荣桓元帅逝世之后,毛主席曾护士长吴旭君有过一番长谈,他说:“生老病死,是亘古不变的规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在世时吃鱼比较多,死后骨灰应该撒到长江里喂鱼。”

1980年,邓小平对记者说:建毛主席纪念堂,那是违背他本人意愿的

顺便提一下,老覃在《1950年韶山土改,毛主席家划了啥成分?一本“清抵簿”让人感怀》一文中写:毛主席舍家为国,他在1921年春节回韶山,舍弃了家里的房屋、田产,带领全家一起干革命。后来,他的一家出现了6位烈士,而且都是至亲的亲人,包括妻子杨开慧、儿子毛岸英。

毛主席是出了名的孝子,他的母亲文素勤去世时,他写的《祭母文》字字泣血、声声摧泪,动天感地。

1959年,他又回了一趟韶山,专门要去祖坟看看父母。

因为多年没有回来,他找了好一会都找不到父母坟墓具体位置,最后,凭借着回忆,四处查看,终于来到一处低矮的坟墓前。

没有任何祭品,就随手折了几枝松枝,摆在父母的坟墓前,深情地行了三个躬。

告别了父母的坟墓,随行工作人员悄声询问:“是否修缮一下坟墓?”

毛主席摇了摇头,说道:“别修了,每年你们上来培培土就行了。”

相对于爱妻杨开慧,由于她是为革命壮烈牺牲的,毛主席在收到杨开慧牺牲的噩耗后,写了“开慧之死,百身莫赎”的字样,并寄去30块银元,为板仓人民为杨开慧修墓立碑。

1980年,邓小平对记者说:建毛主席纪念堂,那是违背他本人意愿的

老覃在《1950年,毛岸英回湖南遭人讨债,毛主席:这债一辈子都还不清》一文中说了, 1950年,毛岸英回了一趟长沙,准备祭扫母亲的坟墓。

杨开慧烈士坟墓已经破败不堪了。

县委向省委汇报了杨开慧墓地的现状,请示要对其进行适当修整。

时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不敢擅作主张,赶紧请示毛主席。

最终经毛主席首肯,在80元开支进行了一番简单的修整。

毛岸英牺牲于朝鲜战场,1954年12月,志愿军总部在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等战斗英雄,以及在朝鲜牺牲的团以上干部遗体均已运回国内安葬的情况下,准备将毛岸英的尸骨运回北京安葬,毛主席阻止了,他说:“青山处处埋忠骨,算了吧。”

毛主席的生死观就是如此豁达。

1980年,邓小平对记者说:建毛主席纪念堂,那是违背他本人意愿的

但后来为什么建行了毛主席纪念堂了呢?

曾任毛主席贴身卫士的周福明曾在2008年做客某论坛,他追忆说,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了,我们哭得眼泪都没有了。在我们再三地请求下,中央同意了我们把“毛主席的遗体永久保存”的要求。

周福明还说,当时拍板定下来的人就是华国锋。

华国锋认为“长期保护好毛主席遗体,世世代代让人民群众瞻仰,更具有教育意义”,而他的提议得了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鼎力支持。

1980年,邓小平对记者说:建毛主席纪念堂,那是违背他本人意愿的

法拉奇在1980年的那场著名的采访中问邓小平:“建毛主席纪念堂既然违反了毛主席自己的意愿,那末不久之后是否要拆掉毛主席纪念堂?”

邓小平摆手说:“建是不妥当的,但已经建好了的,我就不赞成把它改掉。”

是的,一代伟人的遗体,应该和他的画像一样,世世代代让人民群众瞻仰,万古流芳。

继续阅读